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能只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的過程,,而是要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是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自主學習就是很好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
1.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師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加強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帶領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創(chuàng)設開放課堂氛圍。課堂教學環(huán)境是課堂內各種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課堂空間,課堂師生人際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課堂氛圍等因素構成的課堂生活情景,要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就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首先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各種矛盾,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心里趨向,產生自主探索、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求知欲望。二是讓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要有有一定的開放度,例如在教學比多(少)求和兩步計算應用題時,教師不是簡單的引入例題,而是讓學生自己來編出多個以最后求和為基本數量關系的應用題,這樣學生既有興趣,又能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認識這類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橫向聯系,從整體上把握解題規(guī)律,同時又訓練了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獲取新知識的成功感。
二、科學設計,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提供自主探究材料。課堂教學中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觀察、思考,獲取自己的體驗,在合作交流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結論,要做到這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準備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材料很重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問題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結論是如何歸納得到的,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方案、實踐探究、操作驗證、合作交流,都能有效的參與、主動的參與。
2.創(chuàng)設自主參與機會。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首先要給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就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嘗試、體驗、親自去做,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外部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自身內部智力活動,只有這樣,自主學習才有效。比如立體圖形的認識,給學生提供實物,讓他們通過看、摸、量、數,逐步抽象概括出立體圖形的特征。二是要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教材往往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知識內容,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知識的產生、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把教材陳述性內容加以重組與整合,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展開觀察、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的學習素材,讓學生自主嘗試、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交流反饋,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fā)現,共性讓學生去探討,規(guī)律讓學生去揭示,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三是要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及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差異,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選擇不同層次的數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授之于魚,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1.學會抽象概括。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抽象數學知識和原理,教師要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感知認識,建立表象,以此作為進行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這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抽象概括的一個重要方法。
2.善于合作交流。在小學階段應初步培養(yǎng)以下幾項技能,一是聽的技能,養(yǎng)成學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能聽出別人發(fā)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自己的判斷,豐富自己的理解,積極發(fā)言提出自己的意見。二是說的技能,
3.加強條理思維。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學生敢說。不同年齡、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別很大,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給全體學生說話的機會,說錯了不要緊,只要大膽說就可以。同時要讓學生認真聽別人說,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使學生說的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fā)展的目的。
4.養(yǎng)成思考習慣。如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先想一想分數的基本性質,思考兩者之間的異同,促使學生去尋找兩者之間的聯系,抓住本質,尋找共同點,激活思維,從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5培養(yǎng)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提出問題,歸納知識,養(yǎng)成良好自學習慣,特別是要注意指導學生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看懂書上的數學表達方式,抓住重要的詞和句,依據自學提綱,尋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fā)揮主體作用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唐山市漢沽管理區(qū)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