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什么樣的課算是一節(jié)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課程”這樣一個既古老又新鮮既尖銳又廣泛的話題,我總體感覺是:
教無定法
濃妝淡抹總相宜——教無定法。再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它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語文課。即使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有效教法。所以,鄙人認為,評價一堂課是否達到了“好”的境界,是沒有固定條條框框的。
語文教學方法與語文課堂所講的內(nèi)容是有關聯(lián)的。由于文章的體裁各有不同,所以語文教師教授兩篇體裁不同的文章時所用的教學方法肯定是各有特色的。語文教學除了課文的學習之外,作文教學也占據(jù)了很重要的位置。教作文的方法與教課文的方法又截然不同。正如課文教學的根基是閱讀一樣,寫作課的根基應該是說真話,抒真情。作文教學必須對學生的寫作過程發(fā)生影響,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寫作體驗的交流和共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強調(diào)學生寫作體驗的積累,使學生進入真正的寫作狀態(tài)??傊Z文教學要注重因文制宜。
其次,語文教學方法要因人制宜。這里的“人”指的是學生,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鬃釉趲浊昃吞岢隽恕坝薪虩o類”,而現(xiàn)代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更是頗為看重因材施教。他讓成績特別優(yōu)異的學生不要跟著其他同學一塊兒做題、聽課,而跟那位學生商量把老師額外布置的七套題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做完,去考省第一。處于中游的學生則只要把中等檔次的題做準做熟,爭取考一個一般本科。我覺得這種語文教學更是體現(xiàn)了教無定法。在生活中,語文教師也經(jīng)常根據(jù)所教班級的學生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必有法
但是“教無定法”絕對不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有符合教學認識規(guī)律的章法,教必有法!我個人傾向于,一堂好的語文課,要:
因“課”制宜。不同體裁的課例,它的教學方法肯定要有差異,實施過程肯定要有所出入。比如,敘事類文章我們能不能抓住主線進行突破?游山玩水的寫景文我們是不是可以寫寫解說詞,請學生當當導游?散文是不是多側(cè)重于讀中悟情?當然,同一類型的課例,我們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改變教學實施過程。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我們可以側(cè)重于采用讀中悟情的方法,從描寫小女孩幾次想象的語句中品味出小女孩對“幸?!钡囊髽藴视卸嗟?,命運有多么地悲慘。也可以側(cè)重于讓學生觀看有關視頻,從具體的畫面中感受小女孩的可憐,當時社會的黑暗。還可以從文末的中心句入手,也可以以點火柴的線索為切入點。
針對于同一教學內(nèi)容,我們也可以在教學活動順序上,教學過程組織形式等多方面靈活機動、因“課”制宜地采用自己認為最適合天時、地利、人和的教學實施過程。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過老師們采用什么方法實施教學,都應以實現(xiàn)本課的目標為著力點和歸宿。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確說出他的教育活動的目的,那就跟一個建筑師在為一座新建筑奠基時還不知道要建筑什么東西一樣,令人不可理解。
因“生“施教。我們實施教學的對象就是學生,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如果忽視學生只重文本,那只能是空中樓閣。任何課例教學方法的選擇、設計除了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外,還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確定。當前教改實驗中多采用的發(fā)現(xiàn)法、探究法、問題教學法、模擬法、示范法、討論法、興趣教學法,其目的都殊途同歸: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zhuǎn)化成內(nèi)在的學習需要,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強烈要求,引發(fā)學生的潛在素質(zhì),引導學生對具體的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觀察、體驗與思考。
比如,在講授《鄉(xiāng)下人家》一課時,因為我所在的學校正位于中條山下的腳下,里面描繪的“瓜藤攀檐”、“雞鴨成群”、“院落晚餐”幾幅畫面正是孩子們平時熟視無睹的東西。所以,我就把課堂的主陣地由教室轉(zhuǎn)移到了村子里,邊欣賞實景邊讓他們領略作者的語言用詞、寫作方法,結(jié)果這堂課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家鄉(xiāng)自豪感,還觸發(fā)了他們平時要細心觀察的決心,課后的小練筆,更是讓平時抓耳撓腮的“小壞蛋們”下筆如有神助啊。
授人以“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種:第一種只會教書;第二種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闭Z文課要實現(xiàn)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效統(tǒng)一。所以,老師們在學習課例時,應啟發(fā)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層層啟發(fā),步步引導,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及能力的發(fā)展。在走進文本之后,最終要從文本中再走出來,致力于實踐。
比如,在講授《尊嚴》一課時,我讓他們充分領略到那個年輕人哈默活得有尊嚴的光輝形象后,我又巧妙得把場景拉到了學生們的生活當中,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生活中,哪些小事情怎么樣也可以稱得上是有尊嚴,孩子們說“當我對小伙伴的誤解一笑面對時,我做到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當我在學習的攔路虎面前奮戰(zhàn)到底時,我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瞧瞧,孩子們這才是把《尊嚴》學到了他們心里,內(nèi)化到了他們的行動中。課本上的內(nèi)容成為了孩子們生活的方向標,這不正是他們學習的意義所在嗎?!
總之,我認為評價一堂課是否為優(yōu)質(zhì)的語文課,既無固定模式可循,又有一定章法可依,只要能快速、有效且高效地實現(xiàn)人書合一、師生合一、“魚”“漁”合一的三合一境界,那么你的課就會戴上“優(yōu)質(zhì)”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