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習是學習和教學的有效前提和保障,是保障學生學習更加有效以及教師的教學更加高效的途徑和方式。在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課文教學來說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教學的進度,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所以,相關教學工作者就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課文預習的習慣,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課文預習中,為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如何培養(yǎng)農(nóng)村中學生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進行相應的探究,以期通過正確方式的引導,不斷加強學生預習課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中學生;自覺預習;預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課文預習是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更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前提。同時,預習行為也是學生一種自主學習和自我意識的主要體現(xiàn),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學習,從而擺脫傳統(tǒng)的機械化以及捆綁式教學。那么在新時期背景下,如何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刻地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通過預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掌握鞏固能力是當前相關教學工作人員需要探究的問題之一。
一、當前農(nóng)村學生課文預習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農(nóng)村中學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嚴重影響,導致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生的課文預習也存在很多問題。
(一)缺乏課文預習意識
意識是指導行動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有怎樣的意識在就會付諸怎樣的行動。就農(nóng)村中學生課文預習這一問題而言,很多學生不具備提前預習課文的意識,往往都是教師在正式上課的時候進行課文講解。同時,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生往往自主意識較差,意識不到預習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認為反正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提前預習只是浪費時間,而且自己也學不到什么東西,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會對課文進行預習,這為教學工作造成了阻礙。
(二)缺乏豐富的預習資料
預習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提前預知,并且在預習中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驗和收集,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閱讀大量的資料進行輔助。但是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的中學生來說,因為經(jīng)濟條件以及地理條件有限,因此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具備相應的預習條件。當然,除了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導致的資料不足之外,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學校方面。很多農(nóng)村學校還沒有圖書館、閱覽室等教學設施,直接導致了學生的預習資料較少,就一本教材,學生會感到枯燥,各種現(xiàn)代信息設備都還不完善,缺乏豐富的預習資料,導致很多農(nóng)村中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不佳。
二、新時期如何培養(yǎng)農(nóng)村中學生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探究
在新時期背景下,新課程理念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對學生的預習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從多個方面不斷探究和創(chuàng)新,利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意識以及預習能力,為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中學生來說,自身的主觀意識很重要,往往推動學生學習的動機就是興趣。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將學習看作是一大趣事。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預習的意識,明確意識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建立良好的預習思維,從而在興趣點的激發(fā)下主動地開展課前預習工作;其次進行任務驅(qū)動,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驅(qū)動的情況下進行預習,并且在課堂上要認真地檢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久而久之,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預習課文的良好習慣。同時,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通過預習嘗到“甜頭”,比如能夠豐富自己的閱歷,能比不預習的同學知道更多,讓學生具有成就感,從而推動學生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完善預習評價,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評價能夠?qū)W生的預習過程以及預習結果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知識。同時,科學完善的評價還能夠引導學生加強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對學生的預習成果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怎樣的預習才是對的,是符合教師的要求的,因此在下一次預習的時候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預習結果進行含蓄的批評,不僅能夠讓學生容易接受,而且在預習的時候能夠進行自我糾正,認識到預習的正確方法,轉(zhuǎn)變預習方式,從而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除此之外,教師要通過評價和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愛,從而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三、結語
總的來說,預習是中學課文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的自覺預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預習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預習習慣,從而進一步推動新時期農(nóng)村中學生的課文預習效果,加強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金向軍.淺談在新教改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管理觀察,2013(18).
[2]劉加洪.對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
[3]陳紅明.初中語文預習教學策略應用探析[J].黑龍江教育
(理論與實踐),2016(Z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