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生理特征來看,小學低年級學生趨于好動、生動活潑和趣味性很強的事物或活動,且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識字教學活動重在聽說讀寫記,這樣枯燥單一的教學活動勢必會導致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渙散,進而引發(fā)他們對識字教學活動處于抗拒的學習狀態(tài)。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以小學生的生理成長特征以及識字的內(nèi)在客觀規(guī)律為依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便于引起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識字教學活動中,那么隨著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水平提升,他們的識字學習動力會越發(fā)增強。
【關(guān)鍵詞】激活方法;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漢語言文字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更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沉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作為漢語言文化傳承的主陣地,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主抓低年級小學生的漢語言文字識字效率,進而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奠定扎實的教育根基。然而,低年級小學生剛接觸漢語言文字,還處于懵懂學習狀態(tài)之中,更不能有效地把握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意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響應課程革新的高標準要求,結(jié)合漢字的本質(zhì)性特點及小學生的興趣點去激活多樣性教學方法,挖掘出漢語言文字的深厚內(nèi)涵和絢麗形式,從而驅(qū)動低年級小學生從多層面和多角度精進識字能力。
一、激活方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從漢語言文字的本質(zhì)特性來看,基于每一個漢字的形成情況不同和文化底蘊不同,這就導致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如果不能夠從每一個字的結(jié)構(gòu)、發(fā)音、拼寫技巧、意蘊等方面著手來深化對漢字的認知,就會處于僵化識字學習狀態(tài),即使能夠掌握基本性的漢字拼寫,但未必能夠靈活地應用漢字,這必然不能夠達到漢字識字的真正學習目的。另一個方面,從低年級小學生所處的生理特征來看,他們是從幼兒學習階段升入到正規(guī)性的教育學習階段,一時間難以適應義務(wù)教育階段的學習內(nèi)容和教學模式,導致他們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學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學習興趣提升不上去,再加上漢字本身內(nèi)涵和形式比較多樣化,這就更加重了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難度,必然會引起他們對漢字學習處于抗拒狀態(tài),最終不利于他們提升漢字學習能力而順利地進入更高階段語文學習。因此,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深入研究漢字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趣味點,結(jié)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傾向點采取生動化、直觀化和可操作化的教學模式,以滿足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需求,從而潛移默化地引導低年級小學生愛上識字。
二、激活方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應用的途徑
(一)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教學輔助工具全面深化新識字學習
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教學輔助工具融合了圖片、文本、視頻和音頻等多元素,在信息技術(shù)的支撐下這些多元素能夠轉(zhuǎn)化為多種教學工具,比如圖片、視頻、文本和音頻工具等,小學語文教師靈活地運用這些多元化工具可以提升小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和練能力,最終促使低年級小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對漢語言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這一課文識字教學活動時,首先,小學語文教師以音頻形式把《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所涉及的新識字比如“船、彎、坐、看、見、閃”的標準性拼音播放出來,并伴奏一定的優(yōu)美音樂,這樣就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跟隨音頻朗誦起來,在學習熱情驅(qū)動下低年級小學生很快地掌握了這六個新識字的發(fā)音輕重、聲母和韻母的發(fā)音不同點。其次,為了促使學生高效地掌握“船、彎、坐、看、見、閃”的標準性拼寫規(guī)則,小學語文教師以視頻的形式對每一個新識字的拼寫筆畫進行了詳細的分解,并讓學生隨視頻中的拼寫分解步驟進行模仿和練習,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認知到每一個漢字具有特定的拼寫規(guī)則且充滿了趣味性,從而使他們的識字學習動力更加強烈。再次,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圖畫形式把“船、彎、坐、看、見、閃”的相似象形文向?qū)W生展示,讓學生明白不僅每一個漢語言文字都有其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而且每一個漢字都濃縮著深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從而引導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油然升起自豪感。最后,小學語文教師用文本形式把“船、彎、坐、看、見、閃”這些新漢字進行組詞,并讓學生仿造組詞,這樣就進一步深化了對新學漢字的學習。毋庸置疑,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多元教學形式向?qū)W生展示了不同視域下的漢字學習,最終全方位提升了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認知。
(二)拓展識字實踐活動以延伸學生識字認知
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活動局限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縱深展示漢字的深厚意蘊和內(nèi)在的文化表現(xiàn)張力,因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拓展識字實踐活動以延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認知,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從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語言魅力。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諸如“漢字聽寫大會、漢字書法大賽、漢字組詞競賽、漢字接龍比賽、漢字的文化研討會、漢字與中國文化征文大賽”等,促使小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來感受漢字文化的燦爛奪目和博大精深,從而引導低年級小學生自覺地承擔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尤其是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低年級小學生應自覺強化自身對漢字的學習和掌握,并積極地做一名中華文化傳播的小使者,不遺余力地宣傳漢字文化。
三、結(jié)語
顯而易見,小學語文教師注重采取多元化教學策略,從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能力抓起,是小學語文教師認知到打好漢語言文字識字基礎(chǔ)重要性的教學創(chuàng)新,也是小學生希望較多感受漢語言文字內(nèi)在文化底蘊的個性訴求,更是小學語文確保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主陣地的現(xiàn)實性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從多視域角度進行漢語言文字識字學習,才能夠促使低年級小學生對漢語言文字學習產(chǎn)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也才能夠促使低年級小學生全面性地提升識字學習能力,做好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新一代傳承人。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