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設計以朗讀為紐帶,層層深入,游記層次分明特點,逐漸撥開三峽壯麗景色面紗,給學生展示三峽景色美、語言美。
【關鍵詞】《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設計思路
《三峽》以凝練的筆墨,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寫水,突出清幽秀麗。學習這篇文章,通過投入情感誦讀體會三峽的美;加強對文言詞語準確理解,感受文章結構美、語言美。因此,本文以朗讀為紐帶,進行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學生能流暢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
過程和方法:學生自主、合作翻譯文章,賞析文章;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生自主概括三峽險峻等特點,激發(fā)對壯麗河山的
熱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和方法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描繪文章展現的意境,領略作者寄托的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步驟
(一)導入
漢字博大精深,很多屬會意字,能見字知意。例如“峽”字,僅僅從字形上看,你看見了什么?往深層想,你還想到了什么?(學生很容易說山、水)。正確,字典中的釋義是兩山夾水之處被稱作“峽”。因此,假設我們欣賞一座“峽”,不但品味它的山,還要領略它的水。這節(jié)課讓咱們走近峽中極品——“長江三峽”。(教師板書:三峽 酈道元)。
(二)投影教學目標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宛如一條壯麗的藝術畫廊,三峽可謂其中的一幅不朽之作。四季變幻、奇境迭出;江流涌動……無不激發(fā)讀者情思,令人流連忘返。咱們共同觀看學習目標,朗讀。
(三)常識介紹
師:在領略旖旎三峽風光前,簡單介紹酈道元及杰作《水經注》。教師投影,學生齊讀,教師總結。師總結:酈道元憑借杰作《水經注》流芳千古,《水經注》憑借罕見的地理價值和文學價值代代流傳。
(四)朗讀課文、漸入文本
1.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1)師投影要求:奇數列(右邊同學朗讀,從標題至“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偶數列(左邊同學朗讀,接著大聲朗讀到段落末尾)。同學朗讀時,認真聽是否有錯,如有,請指正。(2)難讀字音糾正,教師展示。(3)師總結:掌握字音,學好文言佳作,還要把握停頓,下面老師做一個示范朗讀,在聽讀過程中,在感覺模棱兩可的地方做好標注(教師PPT展示節(jié)奏,然后請兩位同學分讀課文,評價、著重指導停頓朗讀)。
2.二讀課文,翻譯全文
(1)教師:把握了停頓,想要深入領略三峽旖旎風光,請再次朗讀課文,求助于文本中的注釋、手中的字典,將文本流暢地 翻譯成白話文。要求:請找出關鍵的文言實詞,嘗試在文本邊角做批注;請標記出文本中疑難雜句,與師生共同探討;自由組合,六個人一組,完成布置的任務。(2)請同學翻譯詞語第198頁;請同學翻譯句子;請同學糾正,難懂之處教師明確。
3.三讀課文,概括特征
(1)教師:看jQa3hvPJRC5+rS3XJR2SLknm5rbj9GFUIBlNzHFCA6c=來,同學們對關鍵實詞、虛詞和整句已能流暢翻譯,翻譯得恰當、通順。接著,讓我們默讀文本,簡練概括三峽地勢地貌特征。(2)要求:男生朗讀寫水和寫山的層次,女生讀秋景和春冬的層次;兩組比賽速度,看誰能火眼金睛讀出三峽地勢地貌并準確概括特征;教師評價。(3)預設評價:男生讀得雄赳赳、氣昂昂,女生讀得溫婉圓潤。經過大聲朗讀,你們概括出三峽地勢地貌特征了嗎?請看PPT投影(展現問題,學生問答,板書答案)。
4.四讀課文,賞析語言
(1)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讀出了三峽的地貌特征,其實三峽不僅有美的外貌,還有美的內涵,讓我們再一次拿起書,去品味那富有詩意的語言。(2)教師投影賞析角度、賞析格式,學生賞析,教師總結。(3)預設總結:聽了同學們分析,老師對酈道元佩服得五體投地,155個字,就能自然呈現三峽跌出奇境——三峽的連綿不絕,三峽的湍急熱烈,三峽的輕松曉暢,三峽秋景的婉轉凄涼。對比手法的運用,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出了夏水的迅捷;激流的雪白與潭水的碧綠相映成趣……所有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煉字功夫之深。
5.五讀課文,誦讀美文
(1)教師引入:旖旎的三峽景色,讓咱們一睹為快;凝練的文本話語,讓咱們一讀為快!下面讓咱們一背為快,讓這一切的 自然和美好,積淀為我們文化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2)誦讀要求:全體起立,開始背誦,背完坐下。
6.教師總結
同學們,你們太厲害了!短短的45分鐘,能掌握字音、把握停頓,概括地勢地貌……甚至還能流暢地背誦文本,下面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對自己的精彩表現給予鼓勵。
五、作業(yè)布置
(1)教師引入:同學們,酈道元撰寫《水經注》,原本只是為《水經》作注解。時至今日,也已千古流芳。這就給我們啟示:學好了語文,提升語文素養(yǎng),它將成為一生最大的財富。然而,這樣的財富究竟怎樣才能“據為己有”?——要誦讀與練筆,今天,就緊緊圍繞這兩項布置家庭作業(yè)。(2)作業(yè)名稱:牛刀小試,假如你是一個導游,請寫一篇關于三峽的導游詞;延伸拓展:對比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與余秋雨的《三峽》。
作者簡介:孫東平,1988年生,四川民族學院預科部,助教,教授《閱讀與寫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學、文學、對外漢語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