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痹谛W階段,應該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促進自身成長??梢哉f,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直接指向語言文字的運用本領。在中年級學段,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以達到積累語感的目的呢?筆者將做具體論述。
【關鍵詞】聚焦課堂;感知文本;積累詞匯;總結概括;當堂練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蔽覀儜撆υ谛W階段教會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促進自身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以及自身精神方面的成長。可以概括地說,語文課程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運用的本領,小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高低,也直接體現(xiàn)在對于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水平上。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聚焦語文課堂,著力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尤其是處于中年級學段的學生,剛剛從低年級升上來,對于語文學習還比較懵懂,同時自身的理解感悟能力還略有欠缺,此時應該如何訓練學生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把著力點放在課堂,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指導朗讀;然后深入積累,注重運用,回顧全文,概括總結;最后在小練筆中達到對所積累知識的融會貫通。筆者認為,對于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一、整體把握,朗讀是個性化感知基礎
朗讀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促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可以提升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當學生拿到一篇文本之后,他們需要熟悉全文,在朗讀時,把書面語言的表達,轉(zhuǎn)化為一種悅耳的有聲語言來表現(xiàn),這樣的表現(xiàn)直接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進來,對于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訓練中,我們更加注重讓學生出聲朗讀文本,大聲地讀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把自己對文本的領悟水平直接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其實朗讀不就是一種最好的運用嗎?學生通過朗讀,明確了文本的大體意思,基本把握了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也明白了文中人物的語氣和動作該用什么樣的語調(diào)來呈現(xiàn),進而懂得用抑揚頓挫來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可以說,朗讀是從整體上來感知全文,為接下來的語言文字的運用奠定好的基調(diào)。
二、劃分重點,積累是運用的前提條件
學習語文,我們一直強調(diào)的是“積累”。積累有多重要呢?它在新課標上前前后后、反反復復出現(xiàn)了十七次之多,可見積累對于學生發(fā)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之重要性。我們也是想通過對于文本知識的積累,從而達到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可以這樣說,積累是實現(xiàn)語言運用的前提條件,只有首先積累下豐富的詞語、短句、篇章,才可以達到對語言靈活運用的境界。
怎樣積累精彩的詞語和句段或者篇章呢?我們可以通過朗讀和背誦來實現(xiàn),所謂熟能生巧,當學生誦讀多了,自然會記憶深刻,將來運用起來也會得心應手。積累是運用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積累多了,才可以達到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當學生把誦讀和積累結合起來,朗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還愁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嗎?
三、注重訓練,在使用中提升感悟能力
要提高語言的運用水平,就要聚焦語文課堂。在課堂中,進行閱讀教學的訓練,閱讀能力培養(yǎng)好了,自然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增強了。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語言能力呢?筆者認為,從基本的來說,對于一篇文本中的詞語理解能力,對于句子的感悟能力,抓取重點句子或者段落進行理解的能力。同時,從大的方面入手,概括文章大體意思,總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精神品質(zhì)等,都是訓練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當學生在閱讀課堂中,感悟文本的能力增強,那么自然學習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他們逐步明確了記敘文文體中,作者一般都是怎樣謀篇布局的或者詩歌中的一些表達方法,當下一次進行類似文體學習時,就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入手來進行分析了。而且學習了總結概括的能力后,對于自己將來的寫作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提倡練筆,在訓練中檢驗課堂效率
對于中年級學段的小學生來說,寫作訓練才剛剛起步,他們剛從低年級的寫話過渡過來,要想讓他們剛開始就接觸大的篇章,進行篇章練習是非常有難度的。所以,這時我們應該先從成段文字來訓練,進而循序漸進,打消他們對于寫作長篇大論的畏懼心理。我們可以把寫作的訓練,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輸給他們,可以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在他們受到文本啟發(fā)、感悟或者良性刺激的前提下,適時地提出練寫的要求,給予合適的場景鋪墊,學生的表達欲望就會大大提高,從而對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得到提升。
要想讓學生寫出文從字順的文章,我們不妨先從模仿開始,在學習到景物描寫,或者場景描寫時,可以指導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把它及時記錄下來,在訓練過程中,提升對于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情感的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了《天安門廣場》的按照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筑物之后,就及時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練筆:請你也利用方位描寫的方法,介紹一下自己的教室或者 家庭擺設吧!當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細心揣摩之后,自然就有話可寫,而且條理清晰。
五、結語
語言文字的訓練,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始終。語文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朗讀、積累、總結和練筆,都是為了提升小學生對于語文的掌控能力,從而做到學以致用,體現(xiàn)出語文課堂的實踐性的目 的。
參考文獻
[1]張青青.朗讀,成就精彩課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張紹均.語言運用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