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語文性,彰顯語文自身的魔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實踐教學經驗,立足于大數據技術背景,就如何提高課堂語文性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以此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大數據;初中語文;語文性;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正處于素質教育改革的新常態(tài)階段,初中語文課程在不斷推進改革過程中,“人文性”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并且圍繞如何構建人文性的語文課堂開展了系列的研究,但是語文課本的 “語文性”被忽視。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為提升語文課堂語文性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大數據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大數據又被稱之為巨量資料,大數據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以及流程優(yōu)化能力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技術的戰(zhàn)略意義并不局限在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通過有效的策略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處理,為后續(xù)活動提供有效的指導。
語文是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學科之一,通過實踐調查目前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反饋情況主要集中在:學生學習過程枯燥、教師教學效率低下以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等等。雖然近些年我國一直在強調“人文”教育,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就實效性而言其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語文課堂教學偏重人文性教育而忽視了語文課本的本質特點;二是教師的教學策略有待提高,不能激發(fā) 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語文教學與大數據技術的融合性不夠,沒有充分發(fā)揮大數據技術的價值。在實踐中語文課堂對于大數據技術的認識停留在語文教學的輔助工具,沒有實現(xiàn)二者的本質融合。
二、利用大數據提高課堂語文性的策略
所謂“語文性”,是指在富有情感的課堂情境中,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系為前提,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內化知識,讓學生體驗到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逐步形成言語能力,通過實踐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提升整體語文素養(yǎng)。實踐證明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準確地體現(xiàn)出課堂語文性的獨特優(yōu)勢,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幫助教師找到語文教學的切入點,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性。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課堂教學難點,可以為教師提供準確的教學策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化。
(一)利用大數據技術營造課堂真實情境
語文課堂,應該是棲息著無限詩意的課堂。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僅靠語文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又怎能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與精髓呢?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果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起來就味同嚼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營造富有情感的真實情境。如在教授《阿里山紀行》時,利用歌曲《高山青》進行導入,美妙的旋律和歌詞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輕聲哼唱起來,再配以阿里山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們身臨其境,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去文中一覽阿里山優(yōu)美風景的興趣。再如在《漢字專題》的教學時,利用網絡技術將漢字的演變過程生動地展示出來,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遠比拿著課本單純的講授要更有效果??梢姡辛肆己玫慕虒W情境,就相當于構建了一座情感的橋梁,引導學生走進作品,引發(fā)情感共鳴。
(二)利用大數據剖析作品言語魅力
要體現(xiàn)課堂的“語文性”,就必須立足文本,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感覺抽象、難懂的課文,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意象,不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應用大數據多媒體技術使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質的飛躍,不僅能化難為易,而且能夠使抽象、概括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可感,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難點內容的突破。如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借助大數據,讓學生細細觀察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畫面,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簡單回答林沖一棒把洪教頭打得摔出去。于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兩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與文本比較,哪些詞用得準確。一經比較,學生體會到“一退”“一掃”把林沖的神情刻畫得惟妙惟肖。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剖析了作品的言語魅力,感受文章所傳遞的思想感情。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以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貫穿,無疑是對課堂語文性的一種提升。
(三)利用大數據凸顯學生個性閱讀
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多樣化,信息量也空前豐富,0xRfMd/MJIAAERK4OSRDWGlmvPKE6XPW6kbwyDvaK4E=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向大數據時代的新思維方式轉變,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方式?!皞€性化閱讀”成為趨勢,個性化閱讀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課堂,老師講學生被動聽記,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在網絡環(huán)境中選擇學習,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閱讀。所以班上的學生看的不僅是本學期的推薦書目《魯濱遜漂流記》了,他們的閱讀已經延伸到丹尼爾·迪福的系列小說《魯濱遜的沉思集》《辛格爾頓船長》等。班級里還經常開展閱讀會,學生通過搜集資料,自制課件,交流閱讀心得,書寫閱讀筆記,每期制作電子閱讀小報?!按髷祿睙o時無刻不在充實著我們的閱讀,閱讀的過程也是語文素養(yǎng)自然形成的過程。
(四)利用大數據實現(xiàn)課堂多元拓展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封閉課堂”學習方式向“多元網絡媒體開放世界”學習方式變革。傳統(tǒng)課堂的交流對象、活動范圍和學習內容受限,而大數據技術則為語文課堂多元拓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得到無限信息,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走進與他人、與小組協(xié)作的學習中來。如在教《曹劌論戰(zhàn)》前,我在班級群里發(fā)布諸如“莊公有無遠謀?”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在網上探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交流溝通、挖掘文本,辯論得精彩,理由充分,興趣盎然。又如《黔之驢》一文,我利用多媒體將《臨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中供學生學習,收獲頗豐。又如在教授泰格特的《窗》時,讓學生課后利用網絡去查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歐亨利的《最后一片葉子》,并與課文《窗》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更深入了解短篇小說的獨特之處。利用“大數據”這個龐大的開放數據,為語文課堂打開一個明亮的世界,彰顯了語文課堂的魅力。
三、結語
利用大數據提升課堂語文性的重要因素就是要讓教師樹立較強的大數據思維意識,只有教師樹立了大數據思維意識才能在具體的教學中熟練應用大數據技術。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大數據的價值,要將大數據與語文課堂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xiàn)課堂語文性。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師應用大數據工具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不斷積累經驗。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新常態(tài)發(fā)展。實現(xiàn)初中課堂語文性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生命素養(yǎng)的基礎。大數據是提高課堂語文性的重要手段與途徑,作為教師必須要樹立超前的大數據思維意識,用于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完善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利榮.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J].學周刊,2014(9).
[2]劉忠志.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誤區(qū)分析及對策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24).
[3]曹蕾.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語文性[J].文學教育,2013(7).
[4]邵華中.從學情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落實[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3(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