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凝 沈陽工學院
淺析微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作用
徐露凝 沈陽工學院
在網絡發(fā)展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效性和互動性,以微課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標,探討微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廣泛實施的價值與作用。
微課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課
2012年,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綜合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的觀點,可以把微課定義為: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用5至10分鐘的教學視頻來呈現,圍繞某一學科知識點(重點、難點、考點)或者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完整設計與制作的,能滿足個性化學習差異的一種生長型網絡教學資源。
與傳統課程相比微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組織形式出現,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突破時空限制,跳出課堂束縛。二是以微視頻為表現形式,通過網絡平臺呈現給大眾。教師與學生可以選擇在線觀看或者下載保存到各種多媒體數碼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遠程聽課和個性化學習。三是微課可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設計出不同的微課教學目標,使目標更為單一和明確,教學內容更加精簡,教學主題也更加突出。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力實施,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已很少出現“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了。新課標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心理健康課教學實踐中,許多富有經驗的一線教師總結了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且富有教學實效的教學模式,即探究教學、情境教學、互動教學。
雖然微課還不能夠代表一種教學模式,但它卻能夠以其強大的優(yōu)點和功能融合于各種教學模式之中,豐富已有的教學模式,并增強這些模式的有效性。在內容上,微課當仁不讓的可以成為探究教學、情境教學、互動教學的首選素材。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心理健康微課可以設計為探究活動課,可以在視頻中呈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也可以加入互動性問題或活動設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微課的運用上,還能夠根據需要自行設計或是加工改造己有資源。網絡平臺上能夠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教師的獨特風格和情境設計可以為己有的教學模式注入生機和活力,而教師間的互動更有利于增強教學實效。
①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程結構。學生在課前可以利用微課資源預習新課內容,包括知識點、知識結構或是引申內容,通過視頻觀看對這些內容產生初步的學習興趣,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通過微課的引用,既省時又省力地運用情境、互動問題和探究體驗活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協作學習的能力。
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施效果。微課一大特色就在于可以滿足自主化學習需求,滿足個體化學習差異。在課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堂知識的掌握來有針對性的選擇恰當的微課進行加深和鞏固。即微課滿足了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資源,對癥下藥,事半功倍。這樣既解決了教師對于不同學生的教學效果很難做到整體性與差異性并存的困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而提高整體教育質量。
③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管理能力。學生既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又是教學目標的受用者。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應“為理解而教學”,即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并承擔學習責任。微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運用恰契合這一理念。學生在課堂中使用微課、觀看微課,自我思考、交流合作,進而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建構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促進自我意識和心理能力發(fā)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氛圍民主多樣,教師根據學生在教學目標、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反饋信息作出調整,形成良性互動,極大地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同時,微課的技術先進性和資源豐富性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進行自學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微課給學生提供了自我控制學習過程的機會,有助于形成創(chuàng)造性成果,這也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科學實踐性。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2]梁樂明,梁錦明.從資源建設到應用:微課程的現狀與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3(8):71-76
[3]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5
徐露凝,1982—,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心理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與評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