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敏
【摘 要】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不同于語文,英語在高考中反映出嚴重的兩極分化。眾所周知,在競爭激烈的高考當中可謂是一分千金,而英語成績的高低,往往能直接決定考生的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掌握高效學習方法,階段性提升英語成績成為了扭轉乾坤的關鍵。
【關鍵詞】轉變觀念 學以致用 培養(yǎng)語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120
作為高考重點考試科目,高中英語的含金量可謂相當之大,對于英語成績的提升,相信所有學生都是絞盡腦汁、求賢若渴,但盡管如此,高中英語依然呈兩極分化趨勢。其實這并不奇怪,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不同于語文,英語并不常用于生活當中,缺少了這一大環(huán)境的氛圍,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學生仿佛一直被英語擋在門外,對于英語始終沒有入門,從而導致了英語成績長期低迷的現(xiàn)狀。對于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作為一名高中英語老師,我對于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改善方法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轉變學習觀念,理解英語概念
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同其他語言一樣,英語是有其獨特語言魅力的,而這樣的魅力,體現(xiàn)在它的交流、語境、語言風格之中,但同時,它的復雜程度和深度并不及語文,相較語文的嚴謹,英語的語言風格顯得更加輕松,詼諧。這對于英語成績不錯的學生來說顯而易見,一點即通。而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則顯得云里霧里,頗為茫然了。但在高中英語的學習中,隨著詞匯量的擴大,語法的逐步完善,語言的完整性和成熟性逐步成型,在這樣一個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必須轉變原有觀念,將之視為一門獨立的語言而并非一門課程去看待,沒有這樣一個意識的轉變,就難以在高中英語的學習階段有所精進,畢竟課程是死的,但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是生動而鮮活的。
眾所周知,語言作為交流和傳遞的媒介,其可塑性及延續(xù)性相當之強,換言之,作為人們表達及交流的工具,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一樣的風格,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將之視為一個傳遞思想的媒介,去應用,這樣一個理念的支撐,才是學習英語的正確看待方式,一些老舊的錯誤的學習方式和觀念應及時糾正,所謂的死記硬背并非上策。很多英語差的學生都是由于秉持著這樣一個錯誤的觀念,日復一日在記單詞的枯燥中苦苦掙扎,殊不知單詞是死的,語言是活的,始終沒有領悟到英語學習的重點,沒有體驗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所蘊含的魅力,更別提感受其中的趣味了。對于這樣的學生而言,英語始終只是一門枯燥的無趣的課程而已。所以,要想在高中英語階段的學習中有所突破,首先便要轉變對英語的認識,端正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
二、學以致用,活學英語
在課堂英語的教學中,時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學生,他們的詞匯量不低,對所學的詞匯記得很牢,對于單詞的拼寫及翻譯也都能做到位,但考試時往往成績一直低迷。這就是典型的死記硬背,從對單詞的熟練度來看這一部分學生的的確確在英語的學習上苦下了工夫,但這樣的工夫在所取得的成果上來看收效甚微。這樣一種付出與收獲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只有一種可能性: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這里所指的并非記單詞是錯誤的;相反,在每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中,先學習生詞是非常正確的,那么為什么說這樣的學習方法欠妥呢?
眾所周知,詞匯量的累計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并非是一味地記單詞,而是單詞、時態(tài)、語境相結合的。但很多學生說起學英語就開始狂記單詞,把英語書翻到單詞表目錄苦下工夫的不在少數,然而這樣做往往并不能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反而是事倍功半,只認識單詞,卻不懂得怎么用、用在哪、以什么樣的語法、組合什么樣的句型結構,不知道在不同時態(tài),不同級別、不同詞性的地方有什么樣的變化,更別提詞類的活用、詞性的轉換了。
詞匯量固然重要,但比起詞匯量,更重要的是對于詞匯的應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按章節(jié)逐步學習的學生,將相關語法、時態(tài)、詞性、語境理解到位,結合所學生詞,鞏固練習,哪怕只學習了兩個章節(jié),那么,考試時所涉及的這兩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都是他的得分題。而一味記單詞的學生,哪怕記完了所有的生詞,考試時依舊會錯誤連連,畢竟沒有哪一次考試會有默寫單詞的題目。對于英語的學習中,應該掌握理解并應用的能力,將其語言的靈活性發(fā)掘到位,做到學以致用,才是學習英語的正確方式。
三、培養(yǎng)語感,提升表達能力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同語文一樣,擁有英語語感,而英語語感又稱為英語思維,是不經過邏輯翻譯策略,直接把語言和語義進行非意識轉換的思維過程。通俗地說,當我們聽別人講漢語時,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而不是先分析語法和每個詞的意思,這就是大腦語言中樞的作用。它是集語法,語義,詞匯于一起的一種大腦語言中樞的能力。在外語學習中,語感起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實際運用能力的唯一支撐,還對應試有很大的幫助:大篇幅的閱讀理解題,即使生詞很多,他們一樣可以掌握比較精確的意思。語感是依靠長期并且大量的輸入來獲得的。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是有其獨立的語言魅力的,換言之,就是一種文化的風格和特色。但人教版英語教材對于這樣的風格進行了大量的改編,使其變得更趨近于中國風格。這樣的改編可謂利弊兼存,有利的是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但也相當于改變了英語的原有風格,變相的改編成了中式英語,不利于對語感的塑造,對于部分對英語有所造詣的學生,可以試著閱讀一些原著的文章,刊物,甚至可以看一些美劇,可以有效地幫助理解英語的風格及特色,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
對于語感的培養(yǎng),便是對于語言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之后,通過反復的訓練逐步養(yǎng)成的對于語言的駕馭能力,這是基于有足夠詞匯及語法基礎之上的,這樣的能力一旦養(yǎng)成,就能夠更加準確且高效的閱讀及寫作,并且在正確語感的誘導下,可以迅速提升英語水準,以此來進行寫作、翻譯都會更高質量和高效率,對英語水準也會有質的提升。
總而言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具備其獨立的文化體系,且高中階段的英語體系也逐步趨于完整,所以對于英語的學習不能盲目的去死記硬背,而是應該有目的性的,分階段的學習和完善,語言是表達和交流的媒介,而駕馭語言的能力就是自身對于語言的理解程度,做到學習及應用相結合,學與用合一,逐步提升英語水平,方才是學習英語的正確方式。
以上便是我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對教師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提供一些參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