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2017年8月10日報道,最近,在北京工作的謝女士向媒體求助,說弟弟瘋狂地給一位女主播打賞,已花出去十幾萬,由于父母貧困,還在讀大學的弟弟竟通過校園貸維持打賞,還在朋友圈里故弄玄虛擺出“富二代”的姿態(tài)。
據(jù)了解,謝女士的弟弟謝誠長期占據(jù)了該主播打賞排行總榜的第一名,還通過QQ加她為好友,幾乎每天都會給她訂餐,還包攬了水果、加餐等。在網(wǎng)絡世界里,謝誠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家境優(yōu)越、父母強勢的“土豪”形象。QQ空間日記里的謝誠住在北京,擁有一輛瑪莎拉蒂豪車,經(jīng)常出國旅游或者聽音樂會。但實際上,他的父母已經(jīng)離婚,每個人領著政府發(fā)的450元低保過日子。 謝女士無奈地說,前幾天她發(fā)現(xiàn)弟弟用手機綁定了媽媽的銀行賬號刷了1萬多元,這是媽媽僅有的積蓄,媽媽知道后幾乎昏倒。
“曖昧經(jīng)濟”已成殘酷陷阱
盜圖發(fā)朋友圈冒充“富二代”,借貸在直播平臺打賞女主播,一直“假裝在生活”的謝誠,不知不覺間就陷入了自我編織的羅網(wǎng)。其實不只是他,如今花樣百出的網(wǎng)絡社交圈,早已成為不少人的避風港和表演場。太多的“演員”粉墨登場,騙過了別人,順帶又騙過了自己。而外人也許永遠想不通,謝誠們到底是怎么想的。無論是將之歸因為虛榮或是人格障礙,似乎都不足以解釋這一切。
其實,網(wǎng)絡女主播的超強吸金力,在過往案例中早就得到了證明。從中年大叔到小學生,從公務員到農民工,太多人被爆出為博女主播歡心而一擲千金。這種紅火的新市場,顯然很難被歸入傳統(tǒng)的情色經(jīng)濟一類,而更適合看作是所謂“宅男經(jīng)濟”“曖昧經(jīng)濟”的特殊衍生物。女主播所提供的“產品”,與其說是直接的感官刺激,不如說是某種精神快消品。
男性用戶試圖從女主播身上獲取的,往往只是一種虛幻的“保護”“占有”與“陪伴”的情感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來事、手腕圓融的女主播,在這些人的生活中,部分替代了“紅顏知己”或“異性伴侶”的功能。而這些,恰是謝誠們在現(xiàn)實中所或缺的。但凡肯花錢、愿打賞,任何一個ID都可以在一群人的注目圍觀下,成為女主播口中念念不忘的“老板”“霸總”或“英雄”。這份榮耀與暗爽,在別的地方花錢也是買不來的。這樣的商業(yè)模式看似高明,實則殘酷,它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貨幣化的精神勝利快餐,另一方面卻將人性的弱點、性格的缺陷無限放大。誰也想象不到,大學生任性捧角、供養(yǎng)女主播的風月故事背后,會是貧困、借貸和領低保的荒誕真相。
心理問題需專業(yè)矯正
謝女士弟弟的行為很夸張,但其家人和其所在大學,不能簡單批評他思想出了問題,也不能把責任推給直播平臺。從他的行為來看,他應該是有典型的心理問題。比如謝女士說,他還沒有吸取教訓;學校老師說,學院院長和書記多次找他談話,他還寫了一份保證書,態(tài)度非常誠懇,保證書字跡特別端正;有輿論分析他大手大腳花錢給主播打賞,是沒有責任心,貸款了有家人幫其還,讓他肆無忌憚。這些反應都是把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和道德問題來進行“教育”,而沒有想到要向專門的心理專家進行咨詢和心理治療,這是不科學的。
謝女士認為,她弟弟是虛榮心在作怪,上高中時就這樣,或許是因為父母離婚,給他造成了某種心理陰影,如今變本加厲。既然早就發(fā)現(xiàn)這方面的跡象,為何不提前對其進行矯正?他需要靠打賞網(wǎng)絡女主播來獲得別人的肯定,證明他內心其實很自卑。換句話說,極度虛榮的背后,是極度的自卑,這一心理問題不加以疏導和矯正,會變得更為嚴重,在別人面前裝陽光,內心深處其實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實際上,窮學生的“土豪游戲”,瘋狂的背后是自我的迷失。讓他走出迷失,學校、家庭和直播平臺都應該伸出手來,而這也是我們對于所有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所應該持有的共同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