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韓流”文化在中國各個領域的影響日益呈現擴大化態(tài)勢。“韓流”獨具魅力的文化具有獨特的教化功能,中韓兩國高校不同的道德教育和文化視角,實際上都把“韓流”在東亞流行的動力源泉,最終歸因于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迫切渴求的文化缺失。本文深入探究了當代大學生熱衷“韓流”以及近年來出現的“反韓流”現象,揭示“韓流”文化波及的隱憂,闡述了“韓流”文化對中國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一、“韓流”和“漢風”
“韓流”是近些年中韓教育文化交流的一個熱點話題,以韓國電視劇和韓國電影為代表的“韓流”,特別是韓劇中的家庭倫理劇深受大學生青睞。改革開放后,雖然中國大陸也出現過港臺風、歐美風等外來文化,但它們基本都是風靡一時,“韓流”卻來勢洶涌,在中國形成“潮”與“流”,長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與國產電視劇相比,韓劇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在大學生群體中十分流行。隨著“韓流”的發(fā)展,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在大學生群體中以各種形態(tài)出現,如電影、情感文學、韓國音樂、游戲、韓服、韓食、韓國娛樂以及化妝品等?!绊n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使“韓流”現象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研究目前中國大學生所認同的大眾文化,對于扶持和發(fā)展本國文化產業(yè),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具有現實意義。
同時,在迅猛的“漢風”影響下,韓國民眾學習漢語的熱潮也日益升溫?,F在,韓國有近兩百所大學開設了中文系,每年與國內大學的交換生在千人以上。此外,有很多人正以各種方式學習漢語。例如,首爾大學把《中國倫理思想史》作為大學的必修課,國外第一家中國孔子學院和亞洲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在首爾掛牌。隨著韓國民眾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興趣激增,每年將近有萬名學生為了學習漢語留學中國。在“漢風”的直接影響下,中韓兩國的人員交流非?;钴S。以上事實都證明,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韓流”與“漢風”現象推動了中韓文化的深層交流。
二、“韓流”深受中國大學生喜愛的原因
在源遠流長的中韓文化交流中,韓國曾經是忠實的文化接受者,也是東亞儒家文化圈的重要國家,自儒學從中國傳入韓國后,其對韓國的影響最為深刻。韓劇作為外來文化,受到大學生的喜愛,最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文化心理需求上的認同,韓劇中體現的社會文化、倡導的社會道德是東方倫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古樸儒家文化觀。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沒有文化壁壘,能夠在韓國的文化產品中感受到既熟悉又淡化的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具有教化功能和實踐意義。例如,家庭倫理劇《看了又看》等韓劇滲透著濃厚的家庭整體觀念和倫理觀念,直抵人心的貼心文化讓人回歸生活儒學,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崇尚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對于大學生而言,文化上的接近為兩個相異的共同體之間的文化交流創(chuàng)造了可能。
大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正是大眾文化教育的缺陷,在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沖突與調和中,國產劇沒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及文化上的需求。特別是近年來,中韓經貿發(fā)展迅速,這為“韓流”在中國的流行奠定了基礎,同時經貿發(fā)展帶動文化傳播,文化傳播反過來又服務和影響經濟發(fā)展。大學生需要精神的引導和示范,藝術作品需要達到一種社會心理共鳴,進而被接受,韓劇在語言、道德甚至人物上都更接近人們的期待,所以更容易被人接受。“韓流”能在中國大學生盛行的深層原因在于文化上的“同質”,這為大學生消除了文化壁壘,使其容易對其中所體現的儒家文化產生共鳴。例如,韓劇的熱播,給人的啟示是韓劇力求表達人們的情感和精神,重視人內心的感情,把現實中人們心中所向往而又難達到的理想境界演繹于平凡生活情節(jié)中。
三、“韓流”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沖擊和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韓劇熱”在沖擊中國影視界的同時,使許多人對國產劇的前景感到擔憂。中國是韓國文化市場的最大消費國,隨著引進韓劇的增多,中國娛樂界受到強烈的沖擊,人們的文化保護意識逐漸覺醒,開始反省自己在大眾文化中的弱勢。中韓同屬儒學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影響,都把仁、義、禮、智、信當作社會的道德觀,強調奉獻精神。但是,中國在繼承和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與韓國相比略遜一籌,例如,端午祭被成功申請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給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敲響了警鐘。
“韓流”受青睞的深層原因,在于中韓兩國文化的相似度比較高,同處東亞儒學文化范圍內,千百年來的交流孕育了相似的社會道德與思想文化,大學生在面對“韓流”時容易產生文化心理上的認同。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越來越高。目前,大眾文化未能滿足大學生在心理及文化上的精神生活需求,“韓流”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心理迷茫,這些都為中國流行文化的迅速提升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有日本的、港臺的、歐美的,現在更有影響甚遠的“韓流”文化,它們實際上都屬于流行文化。
電視熒屏和大眾文化市場是思想文化傳播的主陣地,而大眾流行文化處于文化陣地的最前沿,往往是最先也最容易被侵入的。外來文化在與中國本土的流行文化互動頻繁,“韓流”在中國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使人們認識到本土大眾文化的不足,關注流行文化,這些都有利于發(fā)展中國流行文化,使其走向世界。2008年,國產動畫片《功夫小子》在法國黃金時間熱播,就是我國文化輸出的成功實踐。此外,“韓流”文化在我國乃至世界掀起的文化潮流,是一種新的時代潮流。例如,當前大學生接受并青睞韓國流行音樂,人們可以對其進行研究,因為韓國流行音樂可以為中國流行音樂與文化產業(yè)的騰飛提供借鑒。
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國文化產業(yè)都力圖實現快速發(fā)展,文化產品占世界貿易的比重不斷攀升,在獲得較大利益的同時,文化載體也潛移默化地將其所體現的精神和思想滲透到其他國家人們的頭腦中。不同的是,韓國沒有像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樣大肆宣揚自己的文化,而是“潤物細無聲”一般,在全球范圍掀起了一股文化勁風?!绊n流”文化不僅僅是在物質層面上超越歐美,還在精神層面實現成功延伸。韓國和中國同屬于東方國家,有著千百年的交往史,同受儒家文化的影響。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韓國大力扶植和推廣文化產業(yè),短時期內實現了經濟回春,韓國已經悄悄地實現自己的文化融合和全球戰(zhàn)略。
信息時代,大學生借助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移動平臺,可以通過“碎片化”閱讀獲取大量“韓流”信息,其更容易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形成和確立的關鍵階段,“韓流”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更加明顯,表現也更加突出。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影視文化具有信息傳播、娛樂休閑、道德示范及審美教育等社會功能,已經對我國大學生的消費理念、服飾選擇、飲食文化、審美傾向和婚戀觀念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例如,韓國護膚品和化妝品在大學生中間廣為流行;大學生注重穿著個性和風格,喜愛韓式服裝;當今大學生的擇偶觀更現實、功利,一些人往往以韓劇的主人公為參照模板,盲目追求“高富帥”或“白富美”。所以,人們必須全面、正確地看待“韓流”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四、結語
韓國由一個文化弱勢國家,借助“韓流”一躍成為世界上具有相當文化影響力的國家,其成功經驗值得人們深入思考。文化是傳承的精髓,在對待外來文化時,人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當前,“韓流”文化在大學生中掀起層層波浪。本文研究了“韓流”文化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以期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韓流”文化,最終塑造健全的高尚人格。
(哈爾濱金融學院思政部)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一般項目“微信‘碎片化閱讀對大學生社會心態(tài)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6KSB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邱德明(1977-),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