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 軍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 100073)
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價改革的交通影響評估
容 軍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 100073)
通過采集北京市公共交通客運量、客流壓力、乘客乘車距離、票價水平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并借助乘客出行意愿調查,分析了公共交通票制票價改革對城市交通特別是公共交通運行的影響。
公共交通;票制;票價;交通影響
2014年12月28日,北京市實施了公共交通票制票價改革。為評估此次票制票價改革的效果,本文綜合采用了軌道交通、地面公交方面的客運量、滿載率、乘車距離等數(shù)據(jù),并面向市民開展了問卷調查,對公共交通系統(tǒng)票制票價改革前后的交通運行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和評估。
2015年,北京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2002萬人次,同比下降9.46%;其中,軌道交通同比下降2.53%,地面公交同比下降14.48%。
從全年變化趨勢來看,年初客運量降幅較大,3月以后,公共交通客運量同比降幅收窄至10%左右,年末客運量同比降幅進一步縮小,12月同比下降7.79%。其中,軌道交通由下降5%左右,轉為上升3%左右(詳見表1)。
客運量數(shù)據(jù)表明,公共交通票制票價改革對客流的抑制作用呈弱化態(tài)勢,其中軌道交通出行需求剛性較強、受票改抑制作用較小。
表1 2015年各月軌道交通客運量變化情況
從工作日與非工作日客運量變化情況的對比看,工作日客運量下降幅度較小。2015年,公共交通工作日客運量同比下降8.37%,非工作日同比下降12.42%。軌道交通工作日客運量下降0.52%,非工作日下降8.27%;地面公交工作日客運量下降14.21%,非工作日下降15.17%。
從工作日全天各時段的客運量所占比例看,2015年8月工作日地面公交的早高峰(7:00-9:00)占比提高了0.8%,晚高峰(17:00-19:00)占比下降了0.4%,平峰(9:00-17:00)占比下降了0.1%;2015年軌道交通早高峰(7:00-9:00)占比提高了1%,晚高峰(17:00-19:00)占比提高了0.4%,平峰(9:00-17:00)占比下降了1.1%。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票價改革對通勤出行影響較小,其中乘坐軌道交通的通勤出行受影響更小。
2015年1-12月軌道交通最大滿載率整體較2014年同期下降。在2014年同期滿載率較高的幾條線路中,1號線、5號線最大滿載率下降最為明顯,同比下降10%左右;2號線、10號線、15號線、13號線和八通線最大滿載率下降幅度較明顯,同比下降5%左右; 6號線最大滿載率波動較大,但總體仍呈下降趨勢。
在整個軌道網(wǎng)絡中,換乘站因換乘量大,且絕大多數(shù)換乘通道分布在地下,因而運營安全壓力尤為突出。票改后,軌道交通換乘壓力得到較為明顯緩解。與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6月?lián)Q乘量最大的10個換乘站位置有所變化,復興門站由原來的第7名跌至第11名,宣武門站因增加7號線換乘由原來的第11名上升至第7名,其中除呼家樓站因6號線二期開通導致?lián)Q乘量增加外,其余9個站的換乘量都明顯下降,平均降幅為10%左右(詳見表2)。
表2 工作日軌道交通主要換乘站換乘量
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乘客的乘車距離及時間分布較2014年同期均無明顯變化。
乘車距離方面,2015年6月工作日地面公交平均運距6.3公里,同比下降0.2公里,降幅3.2%;軌道交通平均乘距15.98公里,同比增加0.18公里,漲幅1.1%。
從全天各時段的客運量所占比例看,2015年6月工作日地面公交的早高峰(7:00-9:00)占比提高了0.2%,平峰(9:00-17:00)占比下降了0.4%;軌道交通早高峰(7:00-9:00)占比提高了1%,平峰(9:00-17:00)占比下降了0.8%(詳見圖1、圖2)。
綠色交通方式之間的分工更趨合理,交通資源配置得到優(yōu)化。一是部分短距離出行的公共交通乘客趨于轉向自行車等出行方式。2015年初以來,公共自行車租還車總量持續(xù)增加,全年同比增長175%,平均周轉率4.48,同比提高83.6%,自行車出行方式吸引力得到提高(詳見圖3)。二是地面公交超長距離(32公里以上)、長距離(10-32公里)及短距離(3公里以下)出行客運量下降幅度明顯(詳見表3)。三是軌道交通短距離(3公里以下)出行客運量降幅明顯,中長距離(3公里以上)同比略有下降,超長距離(32公里以上)小幅升高(詳見表4)。
圖1 2015年6月和2014年6月工作日地面公交刷卡量時間分布
圖2 2015年6月和2014年6月工作日軌道交通刷卡量時間分布
圖3 2014年和2015年同期公共自行車租還車總量統(tǒng)計
表3 2015年8月地面公交工作日運送距離統(tǒng)計
表4 2014、2015年軌道交通工作日出行距離統(tǒng)計
2015年1月至12月,軌道交通平均票價水平為4.37元,同比增長118.5%;地面公交平均票價水平1.34元,同比增長97.6%。
2014年底的票改政策規(guī)定,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乘坐軌道交通,每自然月內每張卡支出累計滿100元以后的乘次,價格給予8折優(yōu)惠;滿150元以后的乘次,價格給予5折優(yōu)惠;支出累計達到400元以后的乘次,不再享受打折優(yōu)惠。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14.4%的軌道交通乘客享受了累計優(yōu)惠,其中享受8折優(yōu)惠(累計乘坐軌道交通費用超過100元)的乘客占8.2%,享受5折優(yōu)惠(累計超過150元)的乘客占6.2%。
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中心于2015年4月開展了票改對乘客出行影響的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6318份,問卷共有53個問題,內容涉及受訪者的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時間、對完善票價政策的建議及其個人信息。
經(jīng)分析,問卷調查的主要結論包括:在各類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相互轉化方面,約50%的公共交通乘客出行未受票改影響;17%的乘客減少不必要出行;8%的乘客公共交通出行增加;25%的公共交通乘客的部分出行方式發(fā)生轉移,其中公共交通內部轉移為7%,12%轉向自行車和步行,5%轉向小汽車出行,1%轉向其它方式。
在完善票價政策的建議方面,26%的受訪者建議實施軌道交通低峰優(yōu)惠,21%的受訪者建議實施換乘優(yōu)惠,21%的受訪者建議實施公交地鐵合計票款支出的按月累計優(yōu)惠。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票制票價調整后北京市公共交通運行平穩(wěn),公共交通總客運量雖然略低于2014年同期,但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壓力較調價前有所緩解,交通資源配置得到一定程度優(yōu)化,通勤出行需求受影響較小。
對票改后地面公交客運量降幅較大的情況,應予以重點關注。借鑒國內外城市公共交通發(fā)展經(jīng)驗,結合北京交通系統(tǒng)的自身特點,宜從加大公交專用道施劃力度,打造地面公交快速通勤走廊,科學優(yōu)化線網(wǎng),合理調配運力等角度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1][2]。特別是,應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交通”的潮流,從行車速度、準點程度、乘車舒適程度、實時響應程度等角度細分公共交通服務需求,提高實時調度和應變處置能力,打造多元化、多模式的地面公交服務體系[3]。
[ 1 ]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 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第四次交通綜合調查[R]. 北京:北京市交通委員會,2012
[ 2 ] 金凡, 劉岱宗, 房育為. 首爾公交改革對中國城市交通的啟示[J]. 城市交通, 2006(6) : 34-37
[ 3 ] 劉麗娜, 韓晶.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公共交通業(yè)發(fā)展之道[J].交通企業(yè)管理, 2016 , 31 (8) :16-18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on public transit ticket price innovation in Beijing
Rong Jun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Transport, Beijing 100073)
Data of public transit passenger volume, travel distance, ticket price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 Passengers’ travel demands were surveyed. Then the traffic impacts of public transit ticket price innovation on urban traffic, especially public traffic were assessed.
public transit; carfare frame; ticket price; traffic impact
U491;F5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