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傳婷
漫談我國新時期下的數據安全與恢復研究
文/周傳婷
新時期下,我國數據安全與恢復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具體深遠的研究意義。本文主要從數據的概念以及主要類型兩個方面進行展開,通過對數據的主要存儲設備、數據備份、數據安全以及數據恢復等多個方面的分析研究和探討,概要論述了數據安全體系管理分級制度對于新時期下,我國數據安全與恢復管理的重要意義,以期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新時期 數據安全 數據恢復
近年來,隨著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各行業(yè)領域信息化建設的初步成熟,使得信息化的相關技術手段得以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其中涉及到數據安全與恢復方面的現象和問題,也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行之有效的數據恢復技術對于當前各類計算機數據存儲應用的安全性程度,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數據主要是指由事實或觀察結果所共同組成的,用于表示客觀事物具體特性的,沒有經過太多加工的原始資料信息,其表達內容主要是對客觀存在事務特點的邏輯歸納。數據的存在形式既可以是連續(xù)的值(例如聲音、圖像等模擬數據),也可以使離散的值(例如文字、符號等數字數據)。在目前的計算機系統(tǒng)當中,數據一般以二進制的信息單元,即0和1的形式,作為表示。
數據類型不同,其對于安全性程度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新時期環(huán)境下,我國較為常見的數據類型主要包括以下的幾種形式:
1.2.1 業(yè)務數據
業(yè)務數據的特點主要包括:分散性、雜亂性與臨時性。其內容主要包括有:
(1)客戶資料,即企業(yè)客戶的相關信息數據等等,它既是促進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保障企業(yè)信譽度的重要支持。
(2)信息資料,即企業(yè)在各類業(yè)務活動展開過程中,所收集整理到的各類數據資料。
(3)文件記錄,主要包括與企業(yè)生產業(yè)務相關的各類數據資料以及會議記錄文件等其它的一些數據資料。
(4)個人資料,主要包括個人信息、照片等等。
1.2.2 管理數據
管理數據的特點主要包括穩(wěn)定性、相對完整性與再現性。其內容主要包括有:
(1)人事管理數據,主要包括企業(yè)全體在職員工的個人身份信息、能力資質等方面的數據資料。
(2)財務管理數據,主要包括企業(yè)財務往來信息等等數據資料。
(3)檔案管理數據,主要包括企業(yè)業(yè)務往來信息等一系列數據資料。第四,知識產權管理數據,主要包括企業(yè)擁有知識產權的多少、類別等等數據信息。
1.2.3 其它數據。
主要包括有應用系統(tǒng)數據和操作系統(tǒng)數據兩個方面。
數據存儲設備主要是指作用于數據存儲的物理設備,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數據存儲設備主要包括:
(1)磁帶存儲設備,其使用特點為存儲時間相對較長,存儲速度慢,數據恢復能力相對較差,但價格相對便宜。
(2)光盤存儲,即光學信息存儲技術,其使用特點為還原效果好、抑郁遠距離傳輸、密度高、聯機性能強。
(3)磁盤存儲。其使用特點為存儲速度快、數據恢復能力強、交互性強等等,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存儲方式,同時也是我國在新時期環(huán)境下,數據安全與恢復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
數據備份是對存儲數據進行安全保護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保障數據信息安全的最有效形式之一。目前,我國的數據備份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
(1)數據備份方案的選擇,理應在充分考慮到數據信息使用環(huán)境的基礎上,對數據備份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
(2)數據備份策略。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數據備份策略主要包括完全備份策略、差異備份策略、累加備份策略以及增量備份策略四種形式。
(3)數據備份系統(tǒng)的架構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支鏈式存儲(DAS)、存儲網絡技術(SAN)、網絡存儲設備應用(NAS)以及基于云計算的,云存儲形式等等。
對于數據安全的研究主要包括邏輯安全和物理安全兩個方面。其中,邏輯安全主要是指,因為相關的操作失誤、數據病毒破壞、黑客入侵、軟件故障以及系統(tǒng)出錯等多種原因造成的數據丟失或破壞;物理安全主要是指由于數據存儲設備的損壞而造成的數據丟失,導致物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電源故障,火災、地震、洪水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硬件損壞以及人為損壞等等。
丟失或損壞數據的恢復方式主要包括備份恢復與數據修復兩個方面,其中,備份恢復主要是指通過原有的數據備份,對丟失或損壞的相關數據進行全面有效的恢復;而數據修復,則主要是通過對修復軟件及其它一些修復技巧的合理應用,對相關數據文件進行修復的一種方式,然而,數據修復的方式,并不能保證數據信息的完全修復,數據進行修復以后,將依舊存在一定的殘缺。
數據信息的安全管理及相應一些數據恢復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數據安全體系管理分級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是不可分割的。為了不斷加強新時期下,我國的數據安全規(guī)范化管理,就必須要進行數據安全體系管理分級制度的有效建立。其建立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數據安全管理等級劃分的方式,對現有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收集管理與備份,不斷增強我國在數據安全管理方面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程度,因而是我國目前數據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就目前的普遍情況來看,我國的數據安全體系管理分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仍處于初期的技術研發(fā)階段,不同企業(yè)由于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巨大差異,因此在重要數據分類及備份方面,各自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了不足之處亟待完善,因此說,在新時期的環(huán)境背景下,我國的數據安全與恢復研究工作,仍舊存在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綜上所述,隨著新時期環(huán)境下,我國數據安全與恢復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及個人將會逐漸意識到數據安全、存儲、備份及恢復管理的重要性,從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由于各類因素造成的數據信息丟失及損壞的問題發(fā)生,不斷促進和實現現代化計算機信息技術中,數據效益的最大化發(fā)展,與此同時,數據安全,數據備份及恢復技術也將會隨之迎來一片嶄新的發(fā)展空間。
[1]葉紅,王笑強,魏連.數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存儲介質數據恢復服務要求》國家標準發(fā)布實施[J].保密科學技術,2016(01):47+1
[2]王振,張旭東.探析計算機數據安全及恢復技術[J].科技經濟市場,2015(01):12.
[3]路明.數據安全與數據恢復技術[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0):4640-4641+4645.
作者單位南京工程高等職業(yè)學校 江蘇省南京市211100
周傳婷(1987-),女,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國地質大學學士,南京大學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為信息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