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兵
BIM技術在給水排水工程中的應用
文/胡兵
BIM技術是一種高端的電子模擬技術,建立在日益發(fā)達的計算機技術之上,主要應用于各類建筑工程中,具有可視化、便于操作、便于調整、可出圖等優(yōu)勢,在傳統(tǒng)的設計技術漸漸難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BIM技術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建筑業(yè)設計階段以及后續(xù)工作中的部分問題,因此得到快速的推廣和應用,本文主要探究給水排水工程中BIM技術的應用。
BIM技術 給水排水工程 應用
給水排水工程是重要的市政工程,也被簡稱為給排水工程,主要功能是建立完善的給水系統(tǒng)和廢水、污水處理、排放系統(tǒng),并將這些系統(tǒng)有效聯合為一個整體,確保工作流暢,由于市區(qū)環(huán)境復雜、各類地下管道種類、數目較多,該項工程的設計、施工難度也相對較大,傳統(tǒng)的設計圖紙無法有效顯示管道層次性,帶來施工上的不便,應用BIM技術可以使相關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BIM也被稱為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建筑信息管理,是在建筑工程項目開工前,對項目的相關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處理作為依據,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三維模型的一種模擬技術。
隨著建筑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類型建筑對相關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二維設計圖已經無法充分適應工程所需,BIM技術較之傳統(tǒng)技術,具備可視化等優(yōu)勢,便于模型的建立和調整優(yōu)化,直到模型完善。在施工過程以及工程交付使用后,依然可以在必要時利用BIM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優(yōu)化。
2.1.1 模擬性
模擬是建立在數據收集工作之上的核心工作,是指將數據進行分析匯總,之后應用于模型的構建。
該項工作的優(yōu)勢在于,在工程建設前可以初步了解工程建成后的基本情況,并針對性的進行相關調整工作。如前文所說,城市給水排水工程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尤其是復雜的地下管線,通過模擬,可以使系統(tǒng)施工的基本情況在模擬中得到展示,避免出現管線位置重疊等問題。
2.1.2 可視化
可視化是指BIM模擬下,模型生成后,可以利用數字化設備和計算機等將其直觀的展示出來,便于相關人員直接了解和改進工程設計的不足之處。
給水排水工程中,涉及到水廠供水、廢水污水處理排放等一系列工程,也涉及到管道的鋪設等問題,通過可視化的設備,人員可以了解整個工程循環(huán)的基本情況以及管道鋪設方案的可行性,這是傳統(tǒng)的設計技術不具備的突出優(yōu)勢。
2.1.3 可調整
BIM技術條件下建立的模型,可以任意進行觀看角度切換、數據調整等工作,使設計中的不足被發(fā)現后,可以得到及時處理。該技術在給水排水工程中價值十分突出。
給水排水本身是一項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工程,任意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會引起連鎖反應,比如管道鋪設和其它原有管道出現方向重疊,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如果已經施工,甚至不得不返工重建,造成人力和資源的浪費,可調整性優(yōu)勢有效避免了這一問題,通過模型了解管道鋪設的情況,可以在發(fā)現重疊問題時,及時調整,直到模型完善。
2.1.4 可出圖
傳統(tǒng)的設計方式也可以出具圖紙,但BIM圖紙的可用性相對更高。二維圖紙很難展示管道的層次性,BIM技術可以利用可視化優(yōu)勢使人員預先了解管道的層次和鋪設設計理念,圖紙出具后,便于人員更好的理解和施工。
設計階段的應用是BIM技術最主要的應用方式,就給水排水工程而言,該階段的核心工作包括數據收集、模型建立、優(yōu)化調整三個內容。
數據收集工作是指給水排水總體工程的所有重要數據,包括管道規(guī)格、總長度、地下管道部分和現有地下管道分布等。數據收集工作需全面、細致,尤其需考慮管道的規(guī)格,排水管道和給水管道在規(guī)格上應是一致的,考慮到排水工作可能受到雨水等影響,也可以使其內徑略大于給水管道,或者采取雨污分流方式。
模型建立階段,將所有數據和設計方案基本情況代入計算機軟件中,生成模型圖,該工作應該注意比例的把控和嚴密性,確保模型各個部件放大、縮小比例是一致的,尤其是地下管道線路。
優(yōu)化調整階段是指在模型建立后,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調整,使其滿足所需,比如線路是否存在重疊問題等,應特別注意的是管道的層次性,很多管道在地下的重疊不可避免,通常采取調整位置的方式實現共存。另外,就排水管道而言,可以考慮雨污分流模式,我國大部分城市在雨后都會出現市區(qū)積水問題,比如南京上海等地,如果出現暴雨,部分地區(qū)積水深度可能達到40cm以上,嚴重影響生產生活,通過分流的方式能夠使該局面得到緩解。
優(yōu)化結束后,設計階段的工作基本完成。
BIM技術在施工階段的應用主要是指根據變化情況進行必要調整,并將調整內容通過BIM技術進行模擬,判斷其可行性并確定具體內容。
比如部分地段管道密集,原有設計中的管道過大,無法完成鋪設工作,該種情況下,就需進行重新設計,采用較小的管道或者改變管道線路,完成施工,該階段的工作也需進行數據收集,但通常不必進行重新建模工作,只在對應地點進行調整即可,完成局部調整后,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等要進行交流溝通,探討其可行性,并針對不足之處繼續(xù)修改,直到方案滿足所需。
BIM技術在給水排水工程中的應用通常是貫穿整個工程生命周期的,從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使用階段,就使用階段而言,其應用主要集中在后續(xù)調整、修補工作。
城市給水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往往是結合城市當前情況和未來所需,即是說,即便城市未來給水量、排水量出現變化,也可以完成給排水工作,但需注意的是,部分地區(qū)可能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變化,比如建設了大型工廠,該工廠的排水和市區(qū)排水歸屬同一個系統(tǒng),但排水量較大,現有管道難以滿足所需,這種情況下,可以應用BIM技術設計排水量較大的局部管道,滿足排水需求,基本流程和設計、施工階段是類似的,針對有問題的部位進行局部優(yōu)化,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BIM技術的出現使日益多樣化的建筑設計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在未來的建筑設計中也將得到大量應用,就給水排水工程工程而言,應用BIM技術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效的模型參考,施工因此便捷許多,在工程具體施工階段和交付使用后,依然可以應用BIM技術進行優(yōu)化。不過在應用中,需注意結合具體的施工環(huán)境并做好數據收集相關工作,使BIM技術能夠更好的服務于工程建設。
[1]李雄華.BIM技術在給水排水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
[2]程歆琛.BIM技術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工程學院,2017.
作者單位湖南省兒童醫(yī)院 湖南省長沙市 4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