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人類頂大的長處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譬如,你正在計算數(shù)目或思索道理的時候,如果心里氣惱,或喜樂,或悲傷,必致錯誤。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但是一般人對于解決社會問題,偏不明此理。他們總是為感情所蒙蔽,不能靜心體察事理,從事理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想說一個猴子的故事給大家聽。
一個科學家研究動物心理,養(yǎng)著幾只猩猩、猴子做實驗。他拿來一個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兩?;ㄉ走M去,猴子可以透過玻璃看見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他將瓶子遞給猴子,猴子接過,亂搖許久,偶然搖出花生米來,才得取食。該科學家又像之前一樣將花生米放進瓶中,然后教猴子只需將瓶子倒轉(zhuǎn),便能取出花生米。但是猴子總不理會他的指教,每次總是亂搖,很費力氣而不能必得。猴子何以不能領(lǐng)會人的指教呢?沒有旁的,只因為它兩眼只看見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無余暇來理解與學習了。要學習,必須兩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視線來看人的手勢與瓶子的倒轉(zhuǎn)才行。要轉(zhuǎn)移視線,必須平下心去,不為食欲沖動所蒙蔽才行。然而它竟不會也。猴子智慧的貧乏,就在此處。
人們察覺不到問題,是麻痹,然為問題所刺激,魯莽行事,亦不行。我們要將問題放在意識深處,而游心于遠,從容以察事理。天下事我們必先了解它,才能控制它。情急之人何異于猴子耶?人的心思,每易從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辦法;觀察事理,亦順著這一條線而觀察。于是事理也,辦法也,隨著主觀都有了。其實這只是自欺,只是一種自圓其說。智慧的優(yōu)長或貧乏,待看他真冷靜與否。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我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缺乏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是不足的。怎樣才稱得上有勇氣?不為外面威力所攝服,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不害怕?lián)撊魏纹D巨的工作。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不可改變的。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敬佩孫中山先生,他是一個有勇氣的人。沒有勇氣,他是不可能開創(chuàng)出當時的新格局的。然而沒有智慧,此舉亦不可能發(fā)生。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并非不知其強大,而是知道這不是定局,是可以改變的。他何以不自看渺???他曉得勇氣是可以增長起來的。這便是他的智慧。
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所以說沒有勇氣不行。無論做什么事,你總要看它是有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