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西泠精神”的核心價值及時代特質

        2017-12-25 21:11:44陳博君周斌
        關鍵詞:印學印社西泠

        □陳博君 周斌

        論“西泠精神”的核心價值及時代特質

        □陳博君 周斌

        西泠印社是聞名海內外的著名印學社團,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的一個百年傳統(tǒng)學術團體,至今已有111年的光輝歷史。西泠印社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對繼承和弘揚篆刻這一國粹藝術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因而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金石篆刻藝術領域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

        如今,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回望這一傳統(tǒng)印學社團的發(fā)展歷程的時候,我們不僅驕傲地看到了西泠印社對篆刻藝術的巨大影響力,而且還真切地感受到了蘊含在這個百年印學社團肌體里的一股強勁的精神力量。這股精神力量由“愛”發(fā)端,呈現(xiàn)出無比開放的時代特質,并且凝聚成一個完整的精神體系——“西泠精神”。因此,對“西泠精神”的傳統(tǒng)核心價值和時代發(fā)展特質進行必要的探討,將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這一特殊精神力量的實質內涵,更好地繼承和弘揚“西泠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對其他傳統(tǒng)社團的建設與發(fā)展,也都具有非常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西泠精神的傳統(tǒng)核心價值

        所謂核心價值,就是一個組織擁有的區(qū)別于其他組織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那部分組織特質。縱觀西泠印社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核心價值就在于西泠印社的同人乃至熱愛和支持這一藝術社團發(fā)展的社會各界有識之士,都有著非常堅定而執(zhí)著的共同理想,這個理想就是矢志振興和弘揚篆刻這一國粹藝術;都有著強烈而濃郁的民族情懷,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于擔當;都有著為了印社發(fā)展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對印社的大愛。概言之,就是對藝術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印社的熱愛。這些源自“愛”的精神品質,成為西泠精神的傳統(tǒng)核心價值所在。

        1.愛藝:執(zhí)著堅定的共同理想。西泠印社作為一個研究金石篆刻的學術團體,其最初的萌發(fā)和誕生,就是源自一群年輕人為了追求共同的藝術理想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晚清時期,八千卷樓樓主丁丙在孤山西側移建數(shù)峰閣,吸引了當時杭州的文人墨客前來參加探討藝術的聚會。此風后被丁仁、葉銘、王禔、吳隱等幾位對金石篆刻有著共同愛好的年輕人傳承發(fā)揚,他們在孤山之地頻頻聚會交流、研討印學。20世紀初,受西方文化沖擊,我國傳統(tǒng)文化走向衰微,篆刻也江河日下。這些有著遠大理想的年輕人在切磋技藝的同時,又憂心于印學之將湮沒,便萌生了創(chuàng)立印社的想法。為繼承和弘揚這一中華國粹,這群年輕人于1904年提議結社,提出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明確宗旨[1],并各出私產(chǎn),聚資在數(shù)峰閣旁買地,并聯(lián)系了更多有著共同理想的印人出資出力營建印社,由此開始了一段執(zhí)著而堅定的篆刻藝術振興道路。

        為了實現(xiàn)振興篆刻這一崇高的藝術理想,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間,西泠印社的歷代同人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支撐著西泠印社走過無數(shù)條坎坷的道路,最終發(fā)展壯大成為百年名社。譬如,1937年11月,侵華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后,丁仁、葉銘和王禔三位印社創(chuàng)始人在離杭避居上海時,仍不忘對印社的保護,一方面委托葉秋生一家留社看護,另一方面竭力湊集生活費托人帶往杭州。葉秋生一家也恪盡職守,盡最大的努力封山門護印社,使印社在日寇橫行的危難時期得以較好地保存下來。印社的其他骨干成員王個簃、葉璐淵、張魯盫、黃賓虹、張大千、朱屺瞻、錢君匋、傅抱石、諸樂三、商承祚、沙孟海、高式熊、張宗祥等,也都在抗戰(zhàn)的逆境中不斷發(fā)奮,為振興國學而不懈努力。又如,“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印社遭遇沖擊,被打成“裴多菲俱樂部”之時,印社的員工們自發(fā)組織起來護社,他們在杭州書畫社的門市部里撕毀一些無價值的字畫,以表明其主動破四舊的態(tài)度,避免了外來造反派進庫房毀損文物的行為。員工們還將印社中有價值的碑刻卸下轉移到室內保存,不能轉移的碑刻就用石灰涂抹覆蓋,并且在存放有珍貴文物的漢三老石室大門上張貼主席畫像和語錄,終于使印社的文物躲過了那場浩劫,幸運地得以保存。

        2.愛國:勇于擔當?shù)拿褡迩閼选N縻鲇∩珉m只是一個研究金石篆刻的學術團體,但這個社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懷和濃厚的愛國熱情,當祖國和民族的利益遭遇危險的時候,他們不是袖手旁觀、宅室究藝,而是紛紛挺身而出,勇于為祖國、為民族分憂和擔當。印社創(chuàng)立之時,正值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對我國數(shù)千年積淀下來的文化寶藏進行著瘋狂掠奪,在此危難關頭他們明確提出“保存金石”的建社宗旨,正是憂國憂民的印人們針對時弊發(fā)出的吶喊,他們用行動向世人宣示了中國文人對祖國、對民族和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在西泠印社的孤山社址,有一座非常獨特的全石建筑漢三老石室,里面珍藏著的一塊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的 “三老諱字忌日碑”,它見證了西泠印社同人們強烈的愛國愛鄉(xiāng)的民族情懷。這是浙江出土的唯一的一塊東漢刻石,被譽為 “浙東第一石”。1921年秋天,這塊碑石從浙江余姚輾轉流入上海市場,被丹徒陳渭亭購得。洋人獲悉此事后垂涎不已,欲以重金將此石買走并運往國外。沈寶昌、姚煜等浙籍文人獲悉后,立即聯(lián)系西泠印社。吳昌碩、丁仁等迅速行動,聯(lián)合浙江同鄉(xiāng)四處奔走,發(fā)起募贖石碑的活動,得到了印社內外人士的積極響應,最后以8000塊大洋的高價將碑贖回,運至西泠印社,并專門修建石室永久珍藏,使這一價值連城的國寶得到了最好的保護[2]。

        西泠印社的社員們雖然都是身懷傳統(tǒng)技藝的文人,但在面臨國難之際,他們有氣節(jié)、勇于擔當,呈現(xiàn)給大家的卻是一副副中國文人的錚錚鐵骨??谷諔?zhàn)爭期間,身在上海暫避戰(zhàn)亂的丁仁為了保護珍貴的印學歷史資料,專門讓兒子冒著危險潛回杭州,搶救出了大部分西泠八家印章,并將這些珍貴的印章編印成《西泠八家印選》。另一位印社創(chuàng)始人王禔,則以“歷劫不磨”為題專門篆刻了一方印章,并且編印《丁丑劫余印存》,以示劫難中的堅韌不拔。還有一位印社的骨干方介堪,為避戰(zhàn)亂回到老家溫州后,因篆藝精湛竟引來了日偽的注意,偽軍帶著日軍的要求前來求印,他斷然拒絕了日偽的要求。寧愿忍受戰(zhàn)亂、淪陷之苦,也絕不向侵略者及賣國賣鄉(xiāng)的漢奸走狗低頭妥協(xié),西泠印人的民族氣節(jié)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3.愛社: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西泠印社的創(chuàng)立乃至發(fā)展,都離不開印社同人們的無私奉獻。在創(chuàng)社之初,一大批早期社員和贊助社友都為印社的誕生付出了努力、貢獻了財物,尤其是四位創(chuàng)始人,更是大公無私,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印社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丁仁醉心于金石,繼承祖風,將數(shù)峰閣等祖業(yè)辟為印人聚會研討金石篆刻的公共場所,且斥資修建鶴廬,永為社產(chǎn),不私所有。又如吳隱,經(jīng)常捐資協(xié)助印社建設,并于1915年修建遁庵、筑味印亭,且導渠為池成潛泉,并將屬地及房屋全部交給印社,規(guī)定子孫只能在此祭拜祖先,平時皆歸印社使用。

        印社同人們這種熱衷公益、公而忘私的精神,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印社剛立,新成立的民國政府答應歸還部分地產(chǎn)給洋務運動家盛懷宣,其中包括孤山西麓大片地產(chǎn)。盛家欲在此建祠堂,發(fā)現(xiàn)寶山印房、山川雨露圖書室等建筑已侵入其地盤,于是提起訴訟。后來,盛懷宣得知西泠印社不是營私,而是為了有潛心學問的固定場所,每筆開支都記錄、公開,竟為印社的文人情懷所感動,親自干預并將地產(chǎn)捐贈給西泠印社[3]。1911年,湘陰李庸奉父命將小盤谷捐給西泠印社,吳興張均衡又捐資建閑泉;1915年冬,常州天寧寺冶開法師向西泠印社捐贈“金磚”……

        此后,這種為了印社的發(fā)展而不惜奉獻的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揚,并且從最初的捐地建社,逐漸轉向了捐獻珍貴藏品。1957年,西泠印社籌建“吳昌碩紀念室”,吳昌碩后人吳東邁捐出缶翁金石書畫作品及相關資料數(shù)十件,其孫吳長鄴也捐獻缶翁常用田黃印章及其他書畫文物數(shù)十件。1960年,社員高絡園首獻銅印500方、晉銅鼓2只、漢晉紀年磚300余塊。1962年,張同泰掌門人張魯盫的后人捐出望云草堂明清印譜493部和1500余方戰(zhàn)國、兩漢和明清印章;同年,71歲的平湖社員葛昌楹捐獻明清印章43枚,其中不乏文彭的 “琴罷倚松玩鶴”、何震的“聽鸝深處”、鄧石如的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等印林瑰寶。此后,王禔、王個簃、陳叔通、錢鏡塘、吳振平、張宗祥、沈尹默、楊魯安、劉創(chuàng)新、戚叔玉、丁利年等眾多的印社同人或印人的家屬后人,均先后向西泠印社捐獻了大批珍貴的文物藏品,為西泠印社的學術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西泠精神的時代發(fā)展特質

        如果說,西泠精神是一個完整的精神體系,是一個系統(tǒng)的精神寶庫,那么除了“愛藝、愛國、愛社”這三大傳統(tǒng)的核心價值外,西泠精神顯然還包括了其他一些精神特質,如謹而不拘的學術態(tài)度、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不斷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意識。這些 “開明、開放、開拓”的精神特質,是西泠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歷經(jīng)了百年發(fā)展之后,這種開放精神已成為西泠印社獨特的時代發(fā)展特質。

        1.開明:謹而不拘的學術態(tài)度。西泠印社在《社約》中開宗明義地闡明了“本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的觀點,充分表明了印社同人們在中國印學研究方面的信心和決心。與其他很多學術團體不同的是,西泠印社在學術方面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樸學嚴謹細致的作風,更具備了一種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開明胸襟和氣度。正如胡宗成的 《西泠印社記》所言:“匯流窮源,無門戶之派見;鑒今索古,開后啟之先聲。”[4]

        西泠印社地處浙江杭州,在印社成立之初,創(chuàng)始人丁仁、葉銘、王禔、吳隱等人的治印風格都有著十分明顯的浙派特征,但是他們并未以一地一藝自囿,而是對各種風格流派的篆刻藝術一視同仁。在西泠印社的孤山社址,同時矗立著浙派篆刻鼻祖丁敬和皖派篆刻鼻祖鄧石如的石雕立像;在印社仰賢亭的壁上,亦同時嵌刻著28位不同流派的印人先賢像,這些都充分顯示了西泠印社以傳承印學為重、不存門戶之見,嚴謹而不拘泥的學術態(tài)度。

        藝術是相通的,相互之間的學習與交融非常重要。西泠印社雖是印學團體,但并沒有將自己的學術范圍框死在金石篆刻藝術一藝,而是“兼及書畫”,將書畫、鑒賞、考古、詩詞、文字等諸多與篆刻相關的領域的頂級人才盡力吸納過來,以他們的藝術修為來滋養(yǎng)和潤澤金石篆刻藝術。印社在竭力收藏金石作品的同時,廣泛收集其他藝術門類的珍品,從中發(fā)現(xiàn)和提煉藝術精華,豐富印學思想,充實印社內涵。

        2.開放: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西泠印社雖然是以弘揚國粹藝術為己任的傳統(tǒng)學術團體,卻有著非常開放的心態(tài)和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不僅在藝術上非常開明地兼收各家各派所長,在印社的組織建設和發(fā)展上也體現(xiàn)出了極具包容的開放姿態(tài)。

        印社社長是團體組織的核心人物,西泠印社在社長的推選中,一直保持了一種大氣開放的姿態(tài)。印社創(chuàng)立的時候,正是浙派篆刻聲名最為顯赫的時期,而直接誕生于浙派篆刻的西泠印社卻敢于打破門第觀念,推舉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吳昌碩雖為浙人,曾初學浙派,但其后自創(chuàng)出雄渾厚重的一派印風,與浙派風格大相徑庭。而當時的社員們卻能明大勢、識大體,共推當時在金石書畫界極富影響力的吳昌碩先生來統(tǒng)帥印社,這種博大的胸懷實乃大氣開放的表現(xiàn)。1992年,當西泠印社的第四任社長沙孟海辭世后,這個社團進一步打破社長必須是浙籍人的無形約束,將趙樸初推選為第五任社長。這位非浙江籍社長的誕生,標志著西泠印社的影響力進一步從浙江走向全國,呈現(xiàn)出更加大氣、包容的發(fā)展態(tài)勢。2011年,久居香港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這一開放的社團以更加博大的胸懷,走上了新的振興之路。

        吸收海外社員,是西泠印社大氣開放的另一個表現(xiàn)。印社成立伊始,不僅凝聚了國內眾多文人志士,甚至還吸引了日本的河井仙郎和長尾甲慕名前來申請入社。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西泠印社更是邁上了面向國際吸收會員的發(fā)展道路。相繼吸納了日本的小林斗盦、梅舒適和韓國的金贗顯之后,又有一批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美國、加拿大和中國港澳臺地區(qū)的印人被吸收入社,基本囊括了海內外篆刻界的中堅力量。

        3.開拓:不斷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意識。西泠印社是一個開放的社團,更是一個發(fā)展的社團,在其一百多年的進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意識。這是印社得以在全國乃至世界眾多藝術社團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西泠印社成立之前,篆刻是依附于書法和繪畫而存在的,并沒有自己獨立的藝術地位。印社的創(chuàng)始人極具開拓意識,他們把篆刻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專門提出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響亮口號。這種不因循守舊、敢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為中國的篆刻藝術開辟了一片嶄新的天地,成為中國文人在藝術道路上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楷模。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西泠印社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獲得了空前的壯大。但是印社同人們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加嶄新的思維,繼續(xù)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使西泠印社跨上了與時代同步的快速發(fā)展軌道。1999年建成并正式開放的中國印學博物館,正是西泠印社審時度勢、跨越發(fā)展的產(chǎn)物。博物館集文獻收藏、文物展示、學術交流于一體,向人們系統(tǒng)地展示印學發(fā)展史及中國的印文化,為印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與普及、推動中國印學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3年,西泠印社對自身的體制機制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同步推進了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的整體改革和經(jīng)營性文化產(chǎn)業(yè)的轉企改制,為印社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4年,西泠印社導入市場機制,成立了擁有國家第一類文物拍賣經(jīng)營資質的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秉持著“真乃居先,誠為業(yè)本”的從業(yè)精神,通過定期舉辦春季、秋季大型拍賣會及特別專場,不斷發(fā)掘藝術品的深層價值,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拍賣活動之一。自2004年起,西泠印社又在社員發(fā)展中引入極具時代感的海選方式,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采用“無門檻”的方式公開選拔新社員,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5]。

        三、西泠精神對傳統(tǒng)社團建設發(fā)展的啟示

        以“愛藝、愛國、愛社”為傳統(tǒng)核心價值和以“開明、開放、開拓”為時代發(fā)展特質的“西泠精神”,不僅是西泠印社歷經(jīng)風雨坎坷、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力量源泉,更為其他傳統(tǒng)民間學術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1.要高瞻遠矚,傳統(tǒng)社團眼界高才能有大發(fā)展。西泠印社的創(chuàng)立,盡管最初源自幾位志同道合、熱愛金石篆刻藝術的年輕人的藝術追求,但是這些年輕人并沒有單純地把交流心得、切磋技藝作為成立印社的最終目的,而是站在一個保護和弘揚國粹藝術的高度,發(fā)出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響亮呼聲,從而賦予了西泠印社重大的歷史使命,使得這個初生的印學社團“出手不凡”,誕生伊始便擁有了有別于其他一般學術團體的“氣質”。四位創(chuàng)社元老,為了表達這種崇高的追求和理想,默默付出,無私奉獻,卻相約不當社長,一致同意推選更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來擔任,并且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堅持不懈,直到建社十年之后,方才推選出第一任社長吳昌碩。也正因為有了這種高瞻遠矚的發(fā)展眼光,西泠印社在正式成立之初就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管理規(guī)范,他們刻制社員名、制定社團章程,甚至把印社的每一筆捐款和開支悉數(shù)記錄在案,以供核查。他們還以社約的方式,將社團的雅集活動明文規(guī)定下來:“本社以清初黃山諸家及西泠八家為最備,同人各有所藏,茲合議于每年春秋時分別陳列社中,以資眼福,而助清興?!辈⑶壹s定:“本社同人集會之時,各攜所藏。凡吉金樂石、法書、名畫、雕刻、匋冶、圖籍、文玩皆屬之?!薄氨旧缡詹馗饔。珠T別類,附拓邊款,精印成譜,如有同好者,盡可到社索閱,獲觀摩之益。”[6]傳統(tǒng)社團應摒棄就事論事的思維方式和地域門派為重的陳腐觀念,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統(tǒng)籌謀劃社團的建設。唯此,才能取得穩(wěn)健而快速的發(fā)展。

        2.要獨善其身,傳統(tǒng)社團必須保持藝術上的獨立性。藝術家不能人云亦云、跟風造作,必須獨善其身,獨立思考,保持藝術上的獨立性。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具有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的藝術作品。傳統(tǒng)藝術社團同樣需要擁有獨立的藝術觀,并憑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藝術之林大顯身手、有所作為。西泠印社對中國篆刻藝術的一大貢獻,就是將篆刻從傳統(tǒng)的依附于書法繪畫藝術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而這一創(chuàng)舉,正是得益于印社同人們擁有了獨立的藝術觀。關于印藝,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趙孟頫、吾丘衍,明代的文彭、何震等,都提出過不少獨到的印論見解,但他們都僅限于個人的藝術感悟,并沒有上升到印學研究的高度。而西泠印社的發(fā)起者和創(chuàng)始人,卻沒有被傳統(tǒng)思維完全困囿,他們在大力傳承先祖先輩優(yōu)秀的篆刻藝術的同時,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大膽地提出了富有自我見解的印學藝術觀,從而使“保存金石、研究印學”成為了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主觀藝術實踐行為。這是西泠印社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傳統(tǒng)藝術社團只有像西泠印社這樣,擁有自己獨立的藝術觀,才能在藝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進而為自身發(fā)展贏得更大的空間和更高的地位。

        3.要審時度勢,傳統(tǒng)社團善于借力才能不斷壯大。有些傳統(tǒng)社團認為,自身要保持藝術上的獨立性,不能成為包括政府在內的其他社會力量,尤其是涉及經(jīng)濟利益組織的“合作者”。其實,藝術上的獨立與其他方面的合作并不矛盾,民間社團既然存在于社會之中,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完全的超脫者,只要處理得當,傳統(tǒng)社團不僅不會因與其他組織合作而喪失自我,反而會由此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遇和動力。事實上,在西泠印社的百年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印社與政府之間一直保持著非常良好的互動關系。1905年,在丁仁、葉銘、王禔、吳隱等發(fā)起成立西泠印社的第二年,他們就聯(lián)合了很多在杭愛好金石的同人們給官府寫呈文,要求置地建社,并且獲得了批準。1912年2月,民國政府頒布法令收回所有屬于清政府的公產(chǎn),西泠印社位列其中,情急之下,丁仁、王禔等將身為社員的辛亥革命烈士底奇峰的遺像供奉于社內,使西泠印社成了革命先烈的專祠,從而巧妙地保住了印社的產(chǎn)業(yè)。1927年,宋美齡游杭,建議把孤山改為中山公園,為了保住西泠印社的社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理事馬衡的支持下,印社采取增掛“古物保管委員會浙江分會”牌子的辦法,成功地自我保護。新中國成立之初,病榻中的丁仁囑咐王禔將印社交給共產(chǎn)黨,正是這一英明的決策,為西泠印社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曙光[7]。改革開放后,西泠印社更是在當?shù)攸h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善于審時度勢,借助政府等其他社會組織的力量,不斷發(fā)展和壯大自我。西泠印社的經(jīng)驗值得民間社團學習和借鑒。

        4.要與時俱進,傳統(tǒng)社團才能永葆發(fā)展活力。西泠印社是一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己任的傳統(tǒng)學術團體,但是在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這個社團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印學研究上,他們一直緊跟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地與時俱進。在創(chuàng)社初期,印社就積極借鑒西方的展覽模式,通過不斷充實雅集的內涵,使之成為分門別類、陳列雅藏、以資眼福的作品展覽,從而開了篆刻作品展覽之先河。無論是新中國成立之后,還是“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之后,西泠印社都一次次挺身而出,擔負起對外交流的重任,不僅將中國的篆刻藝術推向了世界,也由此架起了中外友誼的橋梁。1985年,印社面對亟待振興的篆刻文化,創(chuàng)辦了社報《西泠藝報》,從而開辟了印學文化交流的新陣地。同時,印社還連續(xù)舉辦了全國乃至世界篆刻作品展評活動,以及多次“印學討論會”,有力地促進了全國印學研究的發(fā)展。2003年,印社實行體制改革,成立了社委會,機構升格后,印社不僅實力大增,還首次提出 “印文化”概念,召開印社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新聞發(fā)布會,連續(xù)舉辦博覽會,成立拍賣公司,西泠印社由此走上了一條更為寬廣的發(fā)展道路。2009年10月,經(jīng)過印社全體同人和社會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以西泠印社為主要申報單位和傳承代表組織的“中國篆刻”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通過,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西泠印社的發(fā)展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社團才能永葆活力。

        [1]陳振濂主編:《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長編》,西泠印社出版社,2003年。

        [2]魏皓奔主編:《西泠印社》,杭州出版社,2005年。

        [3]楊光繁:《核心價值的形成及清晰》,同心動力文庫。

        [4]劉 江:《弘揚西泠印社精神——紀念西泠印社創(chuàng)立九十五周年》,《西泠藝報》第152、153期。

        [5]孫曉泉:《西泠情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

        [6]林乾良:《西泠群星》,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年。

        [7]王佩智:《回望西泠六十年(1949-2009)》,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

        (作者單位 中國濕地博物館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責任編輯 孟昭勇]

        猜你喜歡
        印學印社西泠
        岳麓印社首屆全國篆刻作品展作品選
        鐵筆丹華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6:45:53
        吳越名城·陌上花開
        ——西泠六子偕友8人書法藝術展
        中華書畫家(2022年6期)2022-11-04 11:21:45
        民國印學研究概述
        書畫世界(2022年8期)2022-10-17 11:46:32
        金石為誼
        ——北大校友書畫協(xié)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
        中華書畫家(2021年2期)2021-12-01 22:45:05
        安徽省圖書館藏傅增湘未刊手稿《西泠詩草》考略
        南方印社印結同道,方寸藏菁
        收藏·拍賣(2020年10期)2020-10-20 05:56:16
        陳錬《秋水園印譜》及其篆刻藝術研究
        《西泠印社》風云百年 西泠不冷
        邂逅西泠名家倪偉林先生
        中國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10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极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91华人在线| 免费女同毛片在线不卡| 国产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女人让男人桶爽30分钟|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无码|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大片|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久久成人麻豆午夜电影| 国产免费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爽又色视频|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军人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杨幂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三四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天啦噜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粉色蜜桃视频完整版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精品日日做人人爱|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