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科
雞年暢想曲
□李立科
金猴辭歲,天雞報春。在農(nóng)歷丁酉雞年氣息漸濃之際,讓我們來聊聊雞文化。
在十二生肖中,雞排序第十,十二地支配屬“酉”,故十二時辰中的“酉時”(下午5至7時)又稱“雞時”。
我國民間傳說玉帝冊封生肖時,禽類原不在其中,雞之所以入列,因其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和鍥而不舍的精神。雞王得知已被封者皆是對人類有貢獻者,便發(fā)揮自己“金嗓子”的特長,每天與雞眾一起為人類司晨,人類十分感激。玉帝聞訊,便破例增雞為禽類代表,并摘下一朵御前紅花戴在其頭上,以示褒揚。雞爭強好勝的極致表現(xiàn)是“斗雞”。頗為“隆重”的決斗場上,雞儼如至死猶斗的勇士?!稇?zhàn)國策·齊策》中記載了我國先秦時期的斗雞場面。唐代斗雞風氣很盛,尤其在權貴階層,后又推廣到軍中,用以激勵將士。當年日本遣使來朝,曾把斗雞見聞帶回國并效仿,以后又傳向老撾、越南、菲律賓等國。至今國內外還有斗雞表演。
《詩經(jīng)·鄭風·風雨》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后來,這一詩句被引申為形容黑暗動亂的年月里堅守節(jié)操,為真理而斗爭的仁人志士。徐悲鴻曾創(chuàng)作《雨中雞鳴》,形象地贊頌此類志士的高尚情操。
《韓詩外傳》稱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p>
雞在古人心目中幾臻完美的性格,使之被賦予了祈福、辟邪、吉祥等象征意義:“元日畫雞于戶”,祈盼雞鴨成群,六畜興旺;畫一只雄雞口銜毒蟲,謂之“雞王鎮(zhèn)宅”;畫一只雄雞與五只雞雛相戲于“窠”,謂之“五子登科”……
雞的神圣意義在于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中所說的盤古開天地之后,女媧用黃土造萬物,雞乃第一日所造之物(隨后又逐日造出狗、豬、羊、牛、馬、人、百谷……)。有神話學家認為,此一排法,一方面有進化論的道理,禽畜獸以馴養(yǎng)先后為序,人類出現(xiàn)較晚,自當在后。而雞列第一,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世神話表達的從混沌到有序、從黑暗到光明的主題,是以初民日常經(jīng)驗中的東方日出、白晝取代黑夜的自然現(xiàn)象為藍本。在這里,雞已具神圣意義,在神話思維中它表面看是動物,實質上則是某一特定的方位——東方的象征。遠古人以雞鳴為黑夜與黎明的分界線,雞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太陽的使者,光明的化身。故詩人曰“雄雞一唱天下白”。
由于雞在禽畜獸中進入人們的生活最早且分布廣、繁殖力強,許多國家、民族都有與雞相關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風俗習慣等文化現(xiàn)象,我國還產(chǎn)生了大量以雞喻義的成語,如 “聞雞起舞”“山雞舞鏡”“陶犬瓦雞”“寧為雞口,不為牛后”“雞鳴狗盜”等,這些成語生動、確切地表達了某種寓意。綜上可知,雞文化乃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一瑰寶,應當加以弘揚和保護。
[責任編輯 劉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