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一詞的歷史演變研究
文/余桃桃,銅仁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
文章分先秦至西漢、東漢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個時期研究“解脫”一詞的詞義的演變過程,并探究其演變脈絡(luò)及演變原因。
解脫;歷史演變;研究
本文在對“解脫”的調(diào)查研究中,對于語料的處理方法是:分先秦至西漢、東漢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個時期,在每個時期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專書,在此范圍內(nèi)進(jìn)行窮盡性的考察分析。各時期的劃分及代表專書如下:
先秦至西漢:《詩經(jīng)》、《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
東漢至隋:《論衡》、《漢書》;五部佛典; 《世說新語》、《賢愚經(jīng)》、《百喻經(jīng)》、《雜寶藏經(jīng)》
唐五代:《敦煌變文集》、《祖堂集》、《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全唐詩》
宋元明:《朱子語類》、《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蘇軾集》、《竇娥冤》、《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代:《紅樓夢》、《兒女英雄傳》、《老殘游記》、《鏡花緣》
“解脫”最早出現(xiàn)于《史記?酷吏列傳》:
是時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為不復(fù)收,于是解脫,詐刻傳出關(guān)歸家。
先秦至西漢時期“解脫”的用例有1例:
例1 是時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為不復(fù)收,于是解脫,詐刻傳出關(guān)歸家。(《史記?酷吏列傳》)
東漢至隋出現(xiàn)“解脫”主要有:
表[解開,脫下]義的如:
例2 所居以殺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輒論輸府,以律程作司空,為他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漢書》卷六十六 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表[釋放]義的如下:
例3 京兆尹趙君謝兩卿,無得殺質(zhì),此宿衛(wèi)臣也。釋質(zhì),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 (《漢書》卷七十六 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唐五代有“解脫”用例47例,其中
表[解開,脫下]義的“解脫”有2例,如下:
例4 到頭分命難移改,解脫青襦與別人。(《全唐詩》767_031.孫元晏《晉?郭璞脫襦》)
表佛教語[脫離輪回束縛]義的45例,如:
例5 我聞浮屠教,中有解脫門。置心為止水,視身如浮云。(《全唐詩》433_031.白居易《自覺二首》)
小結(jié):
唐代的佛教十分興盛,故而[解脫]作為佛教專語被大量應(yīng)用。
宋代語料中有“解脫”84例,其中
表[解開,脫下]義的6例,如:
例6 霍光乃即持其手,解脫其璽組,奏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八十九)
表[釋放]義2例,如:
例7 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蘇軾集》卷一百一)
表佛教語[脫離輪回的束縛]76例,如:
例8 幸雜居而靡爭,義同兄弟;或解脫而無戀,超生人天。(《蘇軾集》卷九十一)
小結(jié):
宋代同唐五代一樣,佛教語[脫離輪回的束縛]的義項占據(jù)了幾乎全部的例證。一方面說明佛教文化在當(dāng)時的興盛,另一方面也說明[脫離,解除]義是“解脫”的主要義項。
元代出現(xiàn)“解脫”8例,其中
表[解除,脫離]義6例,如:
例9 這的是萬古綱常,眾口評跋。暢道罪逆滔天,何時解脫?(《全元曲》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
表[脫落]義2例,如:
例10 如今正是六月天道,雨水也下了幾陣,暑氣蒸,蛆蟲鉆,筋骨凋零,眉目難分,爪發(fā)解脫,難以檢覆。(《全元曲》王仲文《救孝子賢母不認(rèn)尸》第二折)
小結(jié):
元代的例證很少,總共8 例,義項[解除,脫離]占到了6例。
明代有“解脫”34例,其中
表[解開,脫掉]義5例,如:
例11 嘍啰連忙解脫繩索,大王便扯一把交椅過來,推他坐了。(《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表[解除,擺脫,脫離]義15例,如:
例12 解脫塵囂事行樂,爾輩狂簡翻見譏。(明?王守仁《王陽明集》卷二十 外集二)
表[解救]義8例:
小結(jié):
這一時期在佛教專語不多的情況下,[解除,脫離]義的例數(shù)仍以明顯的優(yōu)勢占據(jù)首位。
清代的語料中有“解脫”12例,其中
表[解開]3例,如:
例13偏生那條角帶三揪拔不開,圓領(lǐng)的那個結(jié)又著忙不能解脫,亂哄哄剝脫了衣裳,把個狄希陳脊梁,不專那零碎小瘡,足足夠蒲扇一塊燒得胡焦稀爛。(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七回)
表[解除,脫離,消除]義6例,如:
例14此后倘在下界有難,如須某人即可解脫,不妨直呼其名,令其速降。(《鏡花緣》第六回)
表[解救]義1例:
例15 亦計窘,始賂承牒者,賃車騎攜朱詣紳,哀求解脫。(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八)
表佛教語2例:
例16 最奇宗喀巴,別得大解脫,不生不滅身,忽然佛復(fù)活。(清?黃遵憲《人境廬詩草》 卷六 錫蘭島臥佛)
小結(jié):
從義項的分布情況來看,清代沒有明顯變化,義項[解除,脫離]仍是“解脫”義項中的主角。
(1)義項[解開,脫下]
“解”和“脫”的共性義素是[解開,脫下]。
(2)義項[釋放]
引申理據(jù):[解開,脫下]被 囚禁的人,就是演變成[釋放]了。
(3)義項[解除,消除,脫離]
引申理據(jù):[解開,脫掉]一些災(zāi)難、困境以及痛苦的狀況和事情,那就引申為[解除,消除,脫離]了。
(4)義項[解救]
引申理據(jù):[解開,脫掉]別人的災(zāi)難、困境就是[解救]別人了。
貴州省教育廳社會科學(xué)青年項目(編號:2016qn20);2016貴州省哲學(xué)社科規(guī)劃項目(編號:16GZYB49);2015銅仁學(xué)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編號:trxyDH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