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福利院的院務管理研究
文/劉國友,吉林省白城市社會福利院
社會福利院是我國社會福利事業(yè)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但是從目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還存在職工素質不高、運營機制落后以及資金短缺的現象。這些問題導致社會福利院的院務管理水平整體較低,不僅會影響我國的社會福利事業(yè)發(fā)展,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和理解,就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福利院的院務管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市場經濟條件;社會福利院;院務管理;研究
我國社會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福利院的院務管理水平,社會福利院要想提高自身的院務管理水平,必須要做到服務方式多樣化、院內環(huán)境園林化、康復娛樂一體化、住宿條件賓館化、院務管理規(guī)范化。但是從目前社會福利院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來看,這個目標還遠遠未達到。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福利院的院務管理展開論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福利院要想提高院務管理水平,必須要堅持以人文本,對于院內的每一項管理行為都要體現出以被收養(yǎng)對象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崗位責任制并明確其責任,追求社會效率,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這是實現以被收養(yǎng)對象為本管理理念的有效途徑。一個好的社會福利院,在管理工作中都會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在工作要求和工作安排上始終以養(yǎng)老服務為中心,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為護理的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1]。
在具體的膳食服務上,社會福利院要將被收養(yǎng)對象伙食管理委員會的價值和作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每個星期要在征得“伙管會”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下周的食譜進行制定,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營養(yǎng)搭配,做到花樣翻新、品種多樣。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有些被收養(yǎng)對象身體素質較差,管理人員要根據被收養(yǎng)對象需求的不同制作病號飯和營養(yǎng)餐。與此同時,在生活管理方面,社會福利院要對監(jiān)督檢查力度進行進一步的加強,必須要保障水電暖的正常使用。
社會福利院的工作管理規(guī)范以及到位主要體現在被收養(yǎng)對象以及被收養(yǎng)對象家屬的滿意率等方面,被收養(yǎng)對象及其家屬的的滿意率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評價。因此,社會福利院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既要講究實效,同時也要重視被收養(yǎng)對象及其家屬對于社會福利院各項服務共工作的綜合評價,做好每月的測評工作,以此為參照依據不斷提服務對象的滿意度[2]。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不足是當前社會福利院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社會福利院要對此加以重視,在實際的院務管理過程中采取有效的經濟手段,以此提高社會福利院的財務管理水平。經濟手段主要在運行方式、空間和時間上將有限的資產進行有機的管理和協(xié)調,從而達到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種措施和方式。成本核算也是一種經濟手段的一種,社會福利院在院務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這樣既能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又能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3]。
資金短缺會限制社會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福利院的很多管理工作造成制約。社會福利院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建立成本核算體系,對具體工作的運行成本進行科學的計算,比如社會福利院中的健身娛樂、醫(yī)療以及生活等。首先,社會福利院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培養(yǎng)和提高其成本意識。譬如,在后勤服務、服裝被褥、醫(yī)療器械等取、存、購等方面,在保證被收養(yǎng)對象生活質量的基礎之上,盡可能選擇價格低廉一點的產品。其次,在物資使用以及出庫等方面,管理人員要建立詳細的存取制度,并要求相關人員做好物資的使用和出庫記錄,每一筆存取都要進行仔細的核對,防止出現浪費的現象。
社會福利院中的主體一般都是“三無”對象,即無生活來源、無經濟收入、無依無靠,這些人是社會福利院的主要服務對象。由于這一特殊社會群體的特殊需求、心理和經濟,也意味著社會福利院在院務管理中要采取特殊性的工作方法。結合被收養(yǎng)對象的特點選擇與其相適應的工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斷提升社會福利院的院務管理水平。從本質上來說,社會福利院就是一個擴大的家庭和縮小的社會,社會福利院的管理人員要營造出一個祥和的、舒適的氛圍,有助于被收養(yǎng)對象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就筆者工作經驗而言,社會福利院應當制定科學的工作目標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準則,要求全體的職工人員熱愛社會福利事業(yè),遵循道德規(guī)范,忠于職守,在實際工作中扶弱助殘,尊老愛幼,將每一個被收養(yǎng)對象視為自己的親人,在此基礎上達到提升院務管理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做好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福利事業(yè),社會福利院必須要樹立新的工作理念,將社會福利工作由傳統(tǒng)向現代轉變,由分散向集中逐漸轉變,在此基礎上逐漸實現服務管理人性化,不斷提高院內服務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
[1]北京市第五社會福利院:創(chuàng)新全人照顧服務模式,打造公寓式養(yǎng)老品牌[J].社會福利.2011(02):65-66.
[2]何苗.立足平凡崗位 打造非凡業(yè)績——記湖北黃石市社會福利院院長肖樹林[J].社會福利.2011(10):121-122.
[3]楊一渠.蘇州市社會福利院建立300周年暨弘揚慈善文化主題活動隆重舉行[J].中國民政.2010(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