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鑫,湖南省博物館
試論開放式博物館的現(xiàn)實意義
文/王鑫,湖南省博物館
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政策不僅將黨的十七大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觀點落實到實處,還反映了我國通過增強文化建設來惠民的思想。既能夠保障人們應有的文化權利,還能使人們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滿足。
博物館;開放;免費;價值
博物館最開始出現(xiàn)是因為人們有了對物品進行收藏的概念。博物館在時間的流逝和文化的發(fā)展中不斷吸取各方面的營養(yǎng),成為了擁有很多功能的文化結合體。博物館的職能也由于社會的進步而不停的更新,出現(xiàn)了一些新形式、新功能、新模式。世界公認的博物館的內涵也在不停更新中。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第十一屆大會通過的章程中表明:博物館是一個不以利益為主的、為社會和人民群眾服務的、向群眾永久性開放的場所,把研究、學習和欣賞當做目標,將人類以及人們生活中的見證物進行集中的展示 和貯存。
如果想最快速度的熟悉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去參觀當?shù)氐牟┪镳^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博物館中的藏品承載著一個地方民族文化的開始,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歷史文化積淀。 博物館是一個通過給人民群眾展覽藏品的方式給社會提供文化教育的機構,它實物標本當做教育的根本,通過實物說話,給廣大民眾帶來精神上的洗禮;作為一種歷史的、文明的教育,博物館通過自覺的、積極的模式培養(yǎng)了群眾的整體文化價值觀,這樣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能給其他行為方式提供積極的補充,從而使國民整體素質得以提升。
博物館除了能夠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還能展示現(xiàn)代社會中不同城市的文化特點。一個地區(qū)文化的多元、開放和包容的特點,是通過不同的城市和地區(qū)間相互進行文化交流、然后經過某種途徑傳播到全國各地的。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好博物館的積極作用,號召引導人民群眾在自覺和潛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既要提高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和社會道德素養(yǎng),還要實現(xiàn)塑造文化形象、帶動城市文明發(fā)展方向和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的終極目標。一個城市的文化形象的變化,必將會改變該城市的投資趨勢,會有更多的投資商來投資,最終帶動城市的整體水平的進步。
在這個經濟與文化都快速發(fā)展的新時期,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時也需要各方面的文化來補充營養(yǎng)。各種公益性的免費博物館就成了傳統(tǒng)文化的快速傳播方式之一。博物館給人們享受新的文化熏陶提供了廣闊的了平臺,各種各樣的藏品,積極地配合了人們的文化需求,人們愿意主動的接受文化的陶冶。博物館以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征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于文化的渴望,不僅提升公民個人文化素養(yǎng),也為推動國家整體文化水平做出了貢獻。
由于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文化和精神品質的要求也日漸升高。國家和政府對于我國現(xiàn)階段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給予了很多的關注,于是將以往收費的博物館改成了免費參觀的文化機構,并在國內大面積的推廣和實行,這種變化的重要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實施免費開放的服務模式,來滿足社會各個層次觀眾不同的文化訴求。博物館的免費開放使得公民們能夠更容易的追求高品質的文化生活,降低了文化方面的成本和費用,有助于人民群眾不斷來博物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第二,免費開放后,客流量增多能夠促使博物館及時的更新陳列展覽的藏品,在推動自身進步的同時也能探索更好的發(fā)展道路,改變之前陳舊的思想模式,積極挖掘自身潛力,將更多更好的資源投入到博物館中來吸引更多的觀眾;第三 ,實行免費開放政策也能夠樹立人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歷史認同感,讓觀眾在享受文化的同時感到驕傲;第四,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能夠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從大的方向上引導人們,鼓勵人們朝著更好的精神文明方向前進;第五,通過免費參觀的方式,讓人們能夠更加直接的感受國家和政府對于文化的重視,對黨和國家的決策產生真實的認同感,進而追隨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在以上五點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博物館實施免費開放政策的意義概括為:這不僅是對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滿足,也是對黨和國家提出政策的大力支持。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宣傳文化、研究藏品的責任。人們可以在博物館中感受過去、品味現(xiàn)在、觸及未來。它同時也是提升民族文化素質的關鍵途徑,在博物館中,傳統(tǒng)文化能夠有更好的渠道進行宣揚,也能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緒。公益性文化機構的輻射功能,也在國家和黨的支持下起了很大作用;免費開放說明政府積極自覺地將公益性財政負擔自己承擔,自覺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決心。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僅僅只是作為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免費的資源和措施推動群眾走進博物館,在用文化糧食豐富自己的同時也對博物館的運行和服務提出更多的建議。免費開放既是民生的關鍵內涵,也是博物館擁有公共財力支持的具體表現(xiàn),政府整合公共文化資源后,將資源平均分配,由博物館向人民群眾提供社會教育以及文化服務,便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體驗??偠灾┪镳^的免費開放就是要完成各種文化的交流融合,從而更深層次的履行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機構宣揚文化和普及教育的職能;最大程度上的實現(xiàn)了公共文化資源的分享和公眾基本文化權利的保障,這樣不僅使公眾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也推動了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過去因為博物館會收取門票,所以前來參觀的大部分都是旅行團、單位組織的集體參觀或者是學生群體。免費開放政策實施后,人們的熱情度變高,博物館的人流量也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參觀群體變得多種多樣,既有學生、工人、農民也有社會人士和各種團體。少數(shù)低素質的觀眾會在博物館內亂扔亂吐,擾亂秩序,甚至還會損害藏品;伴隨觀眾人數(shù)的增加,館內二氧化碳的增多會使空氣中的濕度產生變化,也會對藏品造成一定的損害,比如書畫的紙張會變得干燥,青銅文物更容易生銹等,這也對博物館的日常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館實行了免費開放政策以后,無法通過門票來盈利,經營管理的成本也隨著參觀人數(shù)的上升日益加重。國家和政府雖然給予博物館經費補貼,但還是難以彌補門票免費所帶來的資金缺口。而且政府下發(fā)的資金都明確規(guī)定了用途,資金的使用缺乏自主性。要想保證免費政策的順利實施,就應該面向全社會進行招聘,改進博物館設施,強化人才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重視藏品的護理。所以,才出現(xiàn)了運營資金不足的情況。
在博物館的人流量逐漸增加的同時,博物館的人才匱乏問題也越發(fā)的明顯。后勤人員、內部工作管理者、解說人員等等都無法滿足博物館日常的運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博物館的講解人員并不是專業(yè)出身,專業(yè)素養(yǎng)相對較低,解說詞也過于單一枯燥,缺乏創(chuàng)新,沒有辦法滿足觀眾的需求。
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剛開始實施的時候,人民群眾的熱情度很高,來參觀的人源源不斷。伴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人們的熱情開始逐漸減退,進入博物館的次數(shù)開始減少。在免費參觀的熱情冷卻以后博物館怎樣才能保持穩(wěn)定的參觀量和人流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些觀眾到博物館的目的并不是要參觀藏品,有些可能是因為好奇圖個新鮮,有些是為了休息吹空調或是上廁所。博物館具有傳播文化和教化人的作用,不能只注意藏品的水平,更應該把重心放在創(chuàng)新上。
綜上所述,博物館屬于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在社會文化教育中占據著關鍵的位置。它不僅具有滿足人民群眾學習、休閑和娛樂的職能,代表著全體人民的基本文化權利,同時也將一個地區(qū)所特有的文化通過另一種形式展現(xiàn)給大家。由于免費博物館的開放數(shù)量不斷增多、公益性文化機構的不斷升級,文化帶給人們的影響也在逐漸深入,博物館在推動社會發(fā)展和促進個人精神文化提升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功勞,我國政府應當鼓勵、支持并且推動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1]任強.關于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9.
[2]張少春.發(fā)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進一步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N].經濟日報,2009
[3]史韶霞,高寶仕.博物館免費開放的實踐與思考——以青島市博物館為例[N].中國文物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