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史宗平++李佳芮++萬蓉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媒體漸漸成為了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本文旨在通過探究大學生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所受的影響以及心理特點的變化,深入的了解新媒體環(huán)境給大學生心理特點帶來的變化,結合大學生群體在專業(yè)背景、知識結構、社會閱歷、成長環(huán)境及思想意識方面的特點落實大學生思想引導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心理特點;網絡依賴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tài),又稱為“數字化媒體”。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載體。智能手機的應用也進一步使新媒體信息傳播更為簡易迅捷。
作為新媒體信息的主要受眾群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為全面加強高校思政工作,全面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了解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特點并據此制定相應的引導策略成為了高校思政研究工作的重點。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1、當代大學生存在嚴重的網絡依賴心理。
調查數據表明:92.07%的大學生認為有網絡與斷網是有明顯區(qū)別,其中,15.24%的大學生認為“無網寸步難行”。網絡已成了當代大學生“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網絡大幅度地改變了大學生獲取資訊、休閑消遣、消費等生活方式。從餐廳就餐到外賣接單,從圖書館翻遍到度娘一點,從零錢鈔票到掃碼支付……手機在手,網絡暢通,天下無憂。新媒體的發(fā)展更使得“不出門盡知天下事”成為了日常。
在為大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新媒體時代也使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網絡依賴心理。從胸有成竹到全靠搜索,從相談甚歡到相顧低頭玩手機……新媒體的盛行也使得大學生的日常交流日趨冷淡。
2、部分大學生存在嚴重的過度消費心理。
在“大學生利用網絡做什么”的調查結果中,“利用支付寶等消費方式取代現金支付”這一選項所占比重最大。
支付寶、美團等新媒體附屬產業(yè)的崛起使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線上支付大幅度方便了大學生的生活,網購、轉賬、外賣成了每個大學生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部分還沒有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的大學生網購成癮、過度消費,甚至參與網絡借貸以滿足一時之快卻落入騙局成千古恨的事件頻發(fā),使我們不得不警惕新媒體帶來的新危機。
3、新媒體環(huán)境給大學生帶來嚴重的時間管理壓力。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7.32%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活中,新媒體在時間管理方面給自己帶來的壓力最大。其中,部分同學沉迷于游戲、追劇、購物,無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時間管理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4、大學生無法辨別網絡上信息的真假。
網絡的開放性,使得每個人都成了傳播信息的載體,這也使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使得消息真假難辨。而大學生尚未接觸到真實的社會,辨別信息的能力更是參差不齊,使得大學生無法有效的辨別網絡上信息的真假。
5、新媒體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現實交往中表現出不自信的心理特點。
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利用網絡交友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在網絡里,由于大家互不認識或者認識的人之間沒有面對面的交流的壓力,仿佛給大學生戴上了一層面具,使得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上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或觀點,在聊天軟件中可以和同學們聊得很好,但是在面對面時,又缺乏溝通的技巧,展現出不自信的心理特點。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引導策略
1、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引領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合理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其核心內容在于引導大學生把個人人生信仰和社會理想信仰結合起來,并確立馬克思主義即共產主義理想信仰,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關心人生的意義和自我實現。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校應注重思想價值引領教育,引導同學們走上正確的人生方向。
2、高校應重視開展新媒體知識教育工作。
新媒體是把雙刃劍,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也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對學生的網絡知識教育,學校應開展相應的公共課、選修課,教育和引導學生們了解當前網絡環(huán)境的便利和風險,知曉網路的利弊,并學會合理利用和規(guī)避新媒體訊息。
3、開展形式多樣、有吸引力的集體活動很有必要。
追根溯源,導致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很大原因是課余生活不夠豐富。開展形式多樣、有吸引力的集體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不只能夠讓學生走出網絡的虛擬世界,更能夠搭建交流的平臺,增進同學情誼,通過朋輩交流收獲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
大學生是新時代建設的中堅力量,關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成才尤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全方位做好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工作,塑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培養(yǎng)高素質的新媒體人才,為大學生的長足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志友,曲保忠,王新成,等.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與建議.中國健康教育,2007,23(5):374- 375.
[2]黃萬琪,吳漢榮,賀尊,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研究.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20(9):1 139- 1 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