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凱
摘要:形成和發(fā)展聾生的語言是聾校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使聾人聾而不啞,真正融合與社會的一個重要保證,聾校教育工作者早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關(guān)鍵詞:聾校;語文教學;策略
1.前言
聾校教學語言一般包括口語、手語和書面語。聾校的教學語言對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學語言的使用更是值得研究。
2.手語的使用
首先,手語規(guī)范化是聾校有效教學的前提。例如,我曾要求聾生看教師口型與手語寫這樣一句話:“這篇課文,記敘、議論、抒情結(jié)合得很好。”這句話最難的部分是后半句“記敘、議論、抒情結(jié)合得很好”。一些學生把“記敘”寫成了“記寫”,“議論”寫成“討論”。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生原來就對表達方式不理解,另一方面是師生手語不統(tǒng)一。學生們從各個學校匯集而來,往往同一個詞語打出的手語動作會有三四種。因此對于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專有名詞,我們是否可能統(tǒng)一一下。這樣,在一個學校中就可以達成共識,不管換哪位老師講授,學生都可以看懂這些內(nèi)容。
其次,手語動作不到位、不標準、不清晰,容易造成聽障學生的誤解。還是“這篇課文,記敘、議論、抒情結(jié)合得很好?!蔽矣X得自己手語打得還是比較標準的,結(jié)果課后有學生提出我把“很”打錯了。原來我無意地把手從口邊伸出,這就變成“歌”了。
再次,當手語的表達受限制時,可以運用表情、體態(tài)等來輔助。祖國語言豐富多彩、富有韻律,常??梢酝ㄟ^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達到不同的表達效果。如“他真善良?!保ㄆ胀ǖ年愂鼍洌┑绻覀冋f:“他真善良嗎?”此時,語氣詞變?yōu)椤皢帷?,語調(diào)上揚轉(zhuǎn)為了疑問,表示了懷疑。這些微妙的變化在健全人的耳中可以輕松感受到,可是這些語氣詞“哦、呢、啊、吧、嗎、呀……”卻受到手語表達的局限。聾學生對它們不甚了解,在寫作中也常常會省略、錯用這些語氣詞,只是句末用“!”表示感嘆句,用“?”表示疑問句。我們上課接觸到一些語氣詞時,可以用對學生們來說更直觀的“表情”、“體態(tài)”—贊美、驚訝、懷疑等,來表示感嘆、疑問,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其實,有時刻意追求按語法規(guī)則打手語也不一定十分妥當。平時,許多同學用手語表述得非常生動,可是他們并不是每個字都刻意地用手語表達,而是充分利用形體、神情、動作等輔助工具。原本單調(diào)的故事,經(jīng)過他們的敘述變得形象生動、豐富、傳神、鮮明了。那么,我們在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借用這些輔助的工具去傳達一個意思、表述一件事情。這對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文章很有用。學生們無論從理解上,還是從學習的興趣上都會大大增強。
3.把課堂調(diào)整得再“活”一些
這里所說的“活”并不是雜亂、松散,而是一切從使聾生更好地發(fā)展語言,獲取知識出發(fā),使課堂教學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活”起來,使聾生愿意學,學得會,學了能用。
3.1注意教材的靈活使用
現(xiàn)行教材為全國通用教材,所編排課文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聾生總歸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加之我國各地的自然、人文狀況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地聾校在教學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需要,碰到不同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靈活使用教材。比如,適當添設表述聾生身邊風土人情的鄉(xiāng)土教材,使學生學起來學有所依(有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作為語言內(nèi)容),學得懂,獲取的語言材料、知識又能短距離地用之于生活,并加深對生活現(xiàn)象的認識。如教學類似《北京的秋天》《青島的路》這樣的課文,不一定嚴格受地域性名詞“北京”“青島”的限制,學生的身邊很可能就有美麗的秋天,特色明顯的路,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不可忽視與學生身邊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另外,課文學習的次序,也可作適當調(diào)整。調(diào)整的目的為了使學生獲得學習不同課文的“最佳期”,換一句話講,即獲得來自于豐富、鮮活的社會、自然現(xiàn)象的有利輔佐,使學生學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像《春天來了》《瑞雪》《雷雨》等課文,什么時候講最好,應該是不難找到答案的。
3.2充分發(fā)揮視覺的代償作用,營造適合文本內(nèi)容的學習情境
聾生由于自身聽力缺陷的影響,視覺成為了他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聾生視覺的代償作用,同時注重其它感官潛能的開發(fā),使聾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文本內(nèi)容以及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情境表演等形式,加深聾生對文章的印象,培養(yǎng)想像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安塞腰鼓》一文,我們要讓聾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文章中的語言美、人物美和情感美。但是孩子們沒有去過西北沒打過腰鼓,怎么辦?在這里,我們就可以先給聾生欣賞“安塞腰鼓”的視頻,通過這種視覺的刺激,讓聾生的頭腦中留下對安塞腰鼓的總體印象;然后,在具體段落和語句的分析中,讓聾生通過表演等形式進一步理解文章所歌頌的生命之美。這一系列教學措施的實施,不可以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引起聾生的情感共鳴,提升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聾校語文課堂“美”的突破。
3.3以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為基礎,即要做好傳授知識的,教書匠”,又要做好啟迪心靈的思想者。聾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很難實現(xiàn)視覺感受向抽象語言的轉(zhuǎn)化。所以,聾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需要一套程式化的內(nèi)容來作為抓手,才能把語文課的學習引向深入。這里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做好“教書匠”,要認真教好教材,注重學生在字、詞、句等方面的積累,讓學生通過多讀、熟讀、多背、多思、揣摩、多寫等方式提升自身在語言方面的積累,從而逐步形成在語文上的文化積淀。同時,我們的老師還要利用教材,結(jié)合我們的生命體驗和情感體驗,引領(lǐng)聾生走進作者的心靈,實現(xiàn)聾生從看客、聽眾的轉(zhuǎn)變,成為文本的思想的“共鳴者,一使聾生在語文課堂上得到美的享受和心靈的熏陶。
4.結(jié)束語
總之,針對聾啞兒童的語文教學工作,我們要區(qū)別于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授時應考慮到口語、手語和書面語如何更好地結(jié)合,傳遞的信息是否能完全讓學生接受等。這樣,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沈翔飛.聾生語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訓練策略[J].教學科學:教師版,2016(1):36
[2]李雙群.個性化階梯式閱讀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5):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