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全++蔣婷
一、前言
中學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但是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中學生又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中學生只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也關系到三個文明建設能否協(xié)調穩(wěn)步發(fā)展,本次調查以問卷方式調查中學生法制意識強弱狀況。
二、調查目的和意義
此次調查,能夠促使中學生更加關注我國的法制體制的建設,加深對法律的理解并認真思索、理性分析、深刻反思、嚴于律己,能夠幫助校方正確認識在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相應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使其能針對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引導中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三、調查方法與過程
1.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法,該問卷分為二十五道選擇題,主要圍繞中學生對法律的了解程度,了解法律的途徑,是否能正確使用法律,學校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的力度,具體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
同時,還對部分在校中學生以及校方管理領導進行了訪談,從中得到了更深層的內容和信息。
2.調查對象和過程
此次調查共發(fā)放了調查問卷450份,回收問卷432份,有效問卷432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時還對部分學生,以及校方管理領導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訪談,獲得了許多有效的信息,對該校在校中學生法律意識現(xiàn)狀有了一個更好的了解。
四、現(xiàn)狀與分析
1.中學生大多認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調查顯示,有70%的調查對象認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中學生法制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對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不斷加大,大多數(shù)中學生具有了較強的法律意識。
2.中學生對法律的理解程度不夠高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覺得自己對法律有一點了解,但是,也只有10%的調查對象覺得自己對法律非常了解,可以正確地運用法律,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中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可是具體到某一個特定情況時,仍然會比較模糊。
3.中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很廣泛,但學校是主渠道
從中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來看,學校、家庭、書籍、媒體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0%的學生表示法律知識主要是通過學校老師的教授獲得的,可以看出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的學生表示通過新聞媒體也獲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識,表明在信息時代,各類信息傳播載體也成為中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重要載體。相比學校、媒體,家庭教育就顯得比較低,只有10%的學生表示父母會有意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但是家庭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中發(fā)揮著重大影響,所以需要繼續(xù)加大家庭對青少年的教育。
4.現(xiàn)今法制教育的效果一般
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學校所開展的法制教育效果一般,很多活動當時反響很好,可是并沒有起到實質性效果,而有些活動說教性較強,缺乏吸引力,由此我們應該在學校的法制教育中加強創(chuàng)新,采用多渠道,多開展一些趣味性活動,讓學生能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而在家庭法制教育方面,只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家長在對自己的法制教育方面做得好。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5.中學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護意識,但有時面對不法行為時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調查顯示,在遇到侵害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向老師反映、向家長反映,只有很少數(shù)學生會選擇忍氣吞聲,但是在權益受到侵害時,80%的學生表示很少運用,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說明學生自護意識有所增強,但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知道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大多數(shù)中學生渴望或愿意學習法律知識
70%的學生會關注立法等法律熱點事情,并且表示愿意繼續(xù)學習法律知識,說明中學生對法律的關注還是比較高的,隨著法律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斷加大,學生對法律的相關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五、思考與建議
針對山區(qū)中學生法制意識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進一步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發(fā)展,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一)校方
1.提高認識,搞好法制教育規(guī)劃
各級各類學校組織學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把法制教育納入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德育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當中,科學地規(guī)劃各教育階段及各個年級法制教育具體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等。加強落實力度,保證措施到位。
2.開好課程,充分發(fā)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
各科教學都應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中小學的法制課、思想政治課和思想品德課,更應對學生認真系統(tǒng)地進行行為規(guī)范、社會公德、法律知識和法制意識教育。教師在備課時,要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實際,在講課時,力求以事講法,生動活潑、具有趣味性,讓學生愛聽善想。一定要在針對性與實效性上狠下功夫,以增強學生聽講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家庭
1.在家庭教育中要加強道德品質教育
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未成年人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道德意識在社會過程中逐步形成。在這一時期未成年人的家庭對其思想道德面貌產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要抓好家庭對孩子道德教育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2.在家庭法制教育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人正是生理、心理快速發(fā)育時期,隨著身心狀況的發(fā)展變化,未成年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不斷增多,自主自立意識不斷增強,但他們獨立地把握自我和社會的能力卻相對較弱,也就是說他們正步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危險期”。在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使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能夠主動、自覺地化解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危機,避免因某些心理問題而走上犯罪道路。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在家庭中最容易表現(xiàn)出來,他們的許多心理問題也最容易在家庭生活中產生,因此家庭在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個人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青少年要自覺主動地學習道德理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舉辦的法制教育活動,加強對法律的了解和敬畏,不要觸犯法律的底線,遵紀守法。同時,也要積極投身于我國的法制建設當中來,向身邊的人宣傳法律知識,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六、結語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會成為一個社會人,因此培養(yǎng)青少年的法制意識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社會文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