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青,蔡 蕊
(1.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2.華師一附中朝陽學校,北京 100000)
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在初中身體素質(zhì)課課練中的實驗研究
呂 青1,蔡 蕊2
(1.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2.華師一附中朝陽學校,北京 100000)
軀干是介于上肢與下肢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部分,軀干支柱力量的大小對身體姿態(tài)的穩(wěn)定性和力量的傳遞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合理地安排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可以有效地激活和動員臀部肌群參與運動,并對運動損傷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學的體育課教學中,教師普遍重視上肢和下肢的力量訓練,忽視身體核心部位的軀干支柱力量練習,這對掌握技術,提高動作質(zhì)量極為不利,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造成傷害事故。本研究以華師一附中朝陽學校初二年級142名學生為實驗對象,研究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中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影響。
軀干;支柱力量;初中生;課課練
以華師一附中朝陽學校初二年級男生69人和女生73人為實驗對象,隨機將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表1是實驗對象的一般情況。
1.2.1 實驗法 2016年10月13日—12月12日進行實驗。測試時間:前測2016年10月9日,后測2016年12月15日.實驗地點:華師一附中朝陽學校田徑場。實驗安排:實驗共進行8周,每周訓練4次,每次15~20min。練習內(nèi)容見表2、表3。測試指標:立定跳、前擲實心球、閉目鶴立、仰臥起坐、十字跳。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通過SPSS18.0軟件對實驗前后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分析軀干支柱力量訓練方法對初中身體素質(zhì)的影響程度。
立定跳遠是反映下肢爆發(fā)力和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的指標之一。經(jīng)過8周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后,2組實驗對象的立定跳遠均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表4)。實驗組立定跳遠男生成績從1.96m提高到2.2m,增長率為3.06%;女生成績從1.76m提高到1.80m,增長率為2.27%;對照組男生成績從1.96m提高到1.99m,增長率為1.53%;女生成績從1.73m提高到1.75m,增長率為1.15%。
實驗表明,通過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可使立定跳遠成績提高,且實驗組立定跳遠男女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檢驗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實驗前學生基本情況一覽表
表2 對照組訓練手段一覽表
前擲實心球項目主要反映肩部、腰腹部肌群的爆發(fā)力。經(jīng)過8周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后,2組實驗對象的前拋實心球成績均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實驗組男生前拋實心球成績從7.86m提高到8.92m,增值為1.06m,增長率為13.48%;女生成績從4.96m提高到5.56m,增值為0.60m,增長率為12.09%;對照組男生成績從7.63m提高到8.23m,增值為0.60m,增長率為7.86%;女生成績從5.33m提高到5.6m,增值為0.27m,增長率為5.06%。(表5)
表3 實驗組訓練手段一覽表
表4 實驗前后立定跳遠變化一覽表
表5 實驗前后前擲實心球變化一覽表
表6 實驗前后仰臥起坐變化一覽表
實驗表明,軀干支柱力量訓練方法使前擲實心球成績明顯提高,且實驗組男、女生前擲實心球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檢驗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仰臥起坐指標主要反映受試者腹肌的力量及耐力力量。經(jīng)過8周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后,2組實驗對象的仰臥起坐均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實驗組男生仰臥起坐成績從40個/min提高到44個/min,增長率為10%;女生成績從42個/min提高到43個/min,增長率為2.38%;對照組男生成績41個/min提高到42個/min,增長率為2.43%;女生成績從40個/min到40個/min,增長率為0%。(表6)
實驗進一步表明,軀干支柱力量訓練方法可使仰臥起坐成績提高,且實驗組男、女生仰臥起坐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檢驗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閉目鶴立成績均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實驗組閉目鶴立男生成績從0.58分提高到1.25分,增長率為46.55%;女生成績從從1.20分提高到1.35分,增長率為18.75%;對照組男生成績從1分提高到1.04分,增長率為0.06%;女生成績從從1.24分提高到1.30分,增長率為7.10%。(表7)
實驗證明,軀干支柱力量訓練方法使閉目鶴立成績提高,且實驗組男、女生閉目鶴立成績高于對照組,組間檢驗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十字跳是檢驗身體靈敏性的指標之一,指人體在突然變換環(huán)境條件下快速、準確、協(xié)調(diào)地完成身體肌肉各單位的隨機變化能力。實驗組十字跳男生成績從28.8次/10s 提高到30.2次/10s ,增長率為4.86%;女生成績從26.3次/10s提高到26.9次/10s,增長率為2.28%;對照組男生成績從27.5次/10s提高到27.6次/10s,增長率為0.36%;女生成績從25.9次/10s提高到26.1次/10s,增長率為0.77%。(表 8)
實驗證明,軀干支柱力量訓練方法可使十字跳成績提高,且實驗組男、女生十字跳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檢驗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軀干支柱力量可以使人體軀干部位穩(wěn)定,是人體運動的動力源。它是由肩部、軀干、髖部共同發(fā)力,保持身體姿態(tài),有效控制四肢運動。實驗表明,經(jīng)過8周系統(tǒng)訓練,2組運動員3項素質(zh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立定跳遠實驗組男生增長率為3.06%,女生增長率為2.27%;對照組男生增長率為1.53%,女生增長率為1.15%。前拋實心球?qū)嶒灲M男生增長率為13.48%,女生增長率為12.09%;對照組男生增長率為7.86%,女生增長率為5.06%。仰臥起坐實驗組男生增長率為10%,女生增長率為2.38%;對照組男生增長率為2.43%,女生增長率為0%。由此可見,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提高3項身體素質(zhì)是有效果的。其中,實驗組立定三級跳遠、前拋實心球和仰臥起坐3項身體素質(zhì)的增值高于對照組。經(jīng)過分析認為,軀干支柱力量訓練是多關節(jié)多維度的動作練習,在進行身體肌肉訓練的同時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和本體感受,可以盡可能地加快速度、增大強度,從而加大時間負荷。
實驗表明,經(jīng)過8周系統(tǒng)訓練,2組學生閉目鶴立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實驗組男生增長率為46.55%,女生增長率為18.75%;對照組男生增長率為0.06%,女生增長率為7.10%。由此可見,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提高閉目鶴立成績是有效果的。其中,實驗組閉目鶴立增值高于對照組。經(jīng)過分析認為,軀干支柱力量訓練能夠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身體平衡能力,為人體提供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從而提高全身能量傳遞效率。
軀干支柱位于人體的中樞,人體動作力量來源即產(chǎn)生于軀干支柱,它也是能量傳遞的中樞環(huán)節(jié)。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強調(diào)的是集各部位之間的整合、協(xié)調(diào)發(fā)力,強調(diào)機體的統(tǒng)一性而非各個部分。核心穩(wěn)定利于軀干支柱近端固定,為機體有效的能量傳遞創(chuàng)建基礎,軀干支柱力量的穩(wěn)定性能夠加快遠端四肢力量傳遞和動作的質(zhì)量,提高動力鏈傳遞效率;減少因能量泄露引起的遠端四肢壓力,進而避免四肢出現(xiàn)代償動作影響動作質(zhì)量和效果,影響身體姿態(tài)控制能力。
表7 實驗前后閉目鶴立變化一覽表
表8 實驗前后十字跳變化一覽表
在日常運動員訓練員,大多數(shù)運動員會忽略深層肌肉、輔助肌群的鍛煉,片面的追求“大運動量”和“高強度”訓練,單純的以提高強度與量的方式增強肌肉的橫斷面積,破壞機體的生理條件制約的平衡關系。對于青少年的訓練來說,過早地接觸如此的訓練極易引發(fā)運動損傷的產(chǎn)生,從而造成運動員的早衰。
在本實驗驗中靈活性指標選取了十字跳為測試依據(jù),它能反映出人體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改變體位、轉(zhuǎn)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實驗表明,實驗組男生增長率為6.5%, 女生達到2.2%;對照組男生增長率0.3%,女生的提高幅度為0.7%。由此可見,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提高十字跳成績是有效果的。其中,實驗組十字跳增值高于對照組。
4.1 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對提高3項身體素質(zhì)是有效果的。其中,實驗組立定三級跳遠、前拋實心球和仰臥起坐3項身體素質(zhì)的增值高于對照組。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引入中學課課練訓練效果比較明顯。
4.2 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可有效地提高中學生核心部位肌群的力量,為維持身體平衡提供物質(zhì)保障。
4.3 通過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可有效地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穩(wěn)定性。
G807.2
A
1674-151X(2017)20-04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21
投稿日期:2017-08-13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學科建設—重點學科—軀干支柱力量訓練在中學身體素質(zhì)課課練中的應用研究。
呂青,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