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貓 葉希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代豪俠錄山城重慶的白衣俠客行
Taijiquan Players in Chongqing
文+山貓 葉希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英文導讀:Taijiquan, a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martial art,is quite popular here across the land in Chongqing and much promoted by a group of players. . .
喜愛武俠小說的人,對武當派一定不會陌生。有一種盛行的說法:金庸武俠史上有兩個高峰,一個是北宋年間,高手輩出群雄逐鹿;一個是元末明初,武當一枝獨秀。武當派的崛起不能不提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宗師——張三豐,其開創(chuàng)的武當一脈確實在現(xiàn)實的武術(shù)歷史中與少林并稱一時瑜亮,雙峰競秀。這是一個曾經(jīng)在中國歷史上一度活躍而又十分神秘的圈子,這一次,讓我們走進重慶這群習練武當太極拳法的“現(xiàn)代豪俠”們。
熟諳民國往事的歷史愛好者對“國術(shù)”兩個字一定不會陌生。民國時期,正值天下板蕩,外有日本侵略,內(nèi)有軍閥混戰(zhàn),民生多艱,不少隱藏民間的武術(shù)大師紛紛走出私廬,或傳道授業(yè)、或護衛(wèi)高官抵御暗殺、或縱橫江湖專殺漢奸高官,演繹了一段戰(zhàn)火紛飛之中的江湖傳奇?!皣g(shù)”正是此時所創(chuàng)建,意為“中國武術(shù)”,也有民間傳言“只殺敵,不表演”。而在實際上,當時國術(shù)的創(chuàng)立既有強身健體增加國民素質(zhì)的作用,也有培養(yǎng)體育人才以及軍官之意。
1927年,在時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李烈鈞的支持下,由張之江先生等創(chuàng)辦,以培養(yǎng)軍隊教官、中等以上學校教師及公共體育場所指導員為目的的中央國術(shù)館正式成立,開館授課。國術(shù)館施行的是傳統(tǒng)的武術(shù)教育,長拳、形意、八卦、八極等拳種都在其中,太極更是其中的大項。光是太極就分為吳式太極、陳式太極、楊式太極、武當太極等等,而教授楊氏太極拳的師傅正是大名鼎鼎的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澄甫。當時全國還有不少太極名家,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天下第一手之稱的虎頭少保孫祿堂,號稱劍仙、擅長太極劍法的李景林皆是其中翹楚。
太極拳拳法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中的太極、陰陽的辯證理念,是一種強身健體、技擊對抗性極強的拳法。一個通用的說法是,太極拳起源于武當派的創(chuàng)始人張三豐。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是元末明初真人,正史記載他出生于南宋時期,可謂傳奇。因為張三豐創(chuàng)建了內(nèi)家拳,全國所有的太極拳法都尊他為祖師。太極拳歷經(jīng)傳承,分支很多,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都是其中之一。
作為太極正朔,武當傳承的太極拳法很多。比如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武當內(nèi)家拳,具備開發(fā)潛能、啟迪智慧、強身健體的功效;武當太極拳則是內(nèi)家拳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玄妙非常;太極十三勢是第一代內(nèi)家拳,為三豐祖師所創(chuàng),為武當鎮(zhèn)山之寶,秘傳之法。其他的還有玄武拳、龍華拳、伏虎拳、三豐太極拳、太極劍、無極功等。
進入和平年代,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在戰(zhàn)爭年代具備強大殺傷力的太極拳法被改為強身健體的“太極24式”或者“太極操”廣為傳播,在公園的廣場或者小區(qū)樓下都能不時看到老人們打著閃騰挪移。雖說整理后的太極拳法更貼近其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的道家宗旨,卻也失去了不少精髓。在不少喜愛武俠小說以及傳統(tǒng)武術(shù)的人看來,這樣的太極也與我們心中的太極神功相去甚遠,王資武正是其中之一。
王資武從小體弱多病,與小伙伴們一起玩的時候不免受到欺侮。在平凡的故事里,受欺侮的孩子慢慢長大,那些兒時的故事不過是成年人相逢一笑的茶余故事,而在王資武的人生故事中卻讓他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因為體弱,王資武慢慢被武學吸引,幾番輾轉(zhuǎn),下定決心研習武當功夫的王資武終于有機會拜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功夫傳人陳師行為師,授予道號“王行資武”,為武當三豐派嫡傳弟子。陳師行是當代碩果僅存的武當太極拳大師之一,也是武當輕功的傳承人,在武當太極拳法上有著極高的造詣。
師從陳師行不僅讓王行資武的功夫造詣突飛猛進,還讓他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審視這個世界,以太極的哲學去重新構(gòu)筑自己的世界觀,帶給他了全新的生活體驗。藝成之后,王資武輾轉(zhuǎn)多個城市,教授武藝,打磨精神。出世有出世的修行,入世有入世的修行,紅塵煉心平衡了他內(nèi)心的陰陽,使他的思想如他的功夫一般圓融如一。見到他的那一刻,就會立馬被他從容安靜的氣度所感染。就像王行資武所說的那樣:“學習武當太極拳,最重要的就是靜;靜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p>
十年前,王行資武來到重慶,以武傳道。最開始他只是在公園等一些公共區(qū)域教學,因為傳授真功夫且為人認真負責,學員越來越多。不熟悉王行資武的人初認識他,會覺得他有些靦腆,講話的時候總是習慣再三思量。他不輕易言語,說出的每一句話卻自然而然的讓人信服,沉穩(wěn)內(nèi)斂是跟他接觸以后的最大感受。2016年,在弟子的支持下,王行資武創(chuàng)辦了資武太極道院。叫道院而非武館,是因為王行資武希望這里更多的去傳播太極的哲學精髓,用一種更加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去改善學員的生活狀態(tài),而非單純逞兇斗狠。
初來資武太極道院,馬上就被這里完全不同于一般武館的氣質(zhì)所感染,這種氣場與王行資武的個人魅力一脈相承,而王行資武也正是資武太極道院的重要靈魂人物。道院里教授功夫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王行資武的徒弟,徒弟們又不斷開枝散葉,吸引了更多學員加入學武研道的行列,慢慢地就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太極文化圈。和武館不一樣的是,這里男女老幼都有,研習太極拳不僅能強健體魄,還能改善他們的精神狀況。
“其實說起來并沒有多高深,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大部分都壓力很大,過快的生活節(jié)奏使得他們沒有時間停下來去思考。而太極是一門靜的功夫,一些基礎的氣功、樁功都是為了讓學員們把心靜下來,形與意合,放松以后才能把功夫練到更深的層次。而這也在無形中釋放學員內(nèi)心的壓力,使他們重新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由內(nèi)而外地洗滌自己?!蓖跣匈Y武用一種最通俗的語言對太極的習練做了一番解釋。
生活中的功夫都是一點一滴鍛煉出來的,并沒有什么捷徑,學習太極拳一定戒急戒躁。道院也會注意吸收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希望改善久坐造成的身體僵硬,脊椎腰椎酸痛的學員,老師就會教授一些拉筋術(shù),一方面打開學員身體,一方面能夠了解學員的身體狀況,因材施教。
在道院里學習的學員都扎著頭發(fā),穿著葛衣,互稱師兄師姐,讓人在和平年代感受到一絲江湖余味。有趣的是,道院的葛衣既不同于現(xiàn)在大部分武館所使用借鑒自跆拳道的道服,也并非我們在電視里所看到的唐裝馬褂,而是改良的更適于運動的類似道士所穿的道袍。這些道服的改良全部出自王行資武之手。和我們想象的嚴肅刻板的武術(shù)老師不一樣,王行資武在生活之中還是一個對傳統(tǒng)文化有深刻研究的服飾改良愛好者,除了研究服飾之外,他還喜歡開卡丁車,讓人大跌眼鏡。
對于王行資武來說,道的研究已經(jīng)融入他的生活,他遵循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而不是嚴肅刻板的教條。用一句話來形容,大概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吧!
鐘谷菁
太極拳是對自我的認知
因為性格和藹可親,鐘谷菁被親切的叫做“山谷姐姐”,這既是源自她的網(wǎng)名,也是表達對她的親近之意。然而曾經(jīng)在廣告公司工作的鐘谷菁卻因為壓力太大而極度焦慮,正是因為學習太極拳改善了她的生活狀況,使得她走出了低谷。
在鐘谷菁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句話對她的影響特別大:“一個人自己都不認識,怎么認識世界?”告訴她這句話的是鐘谷菁的老師王行資武。幾年前,鐘谷菁應朋友邀請去參加一次古琴演出,為太極拳表演做背景音樂,一開始她對此極為不屑,老年人鍛煉的功夫有什么好看的?正是在這次演出中,她認識了現(xiàn)在的老師王行資武,從此改變了她對太極拳的看法。
武俠盛行的年代,每年都有無數(shù)部武俠電視劇狂轟亂炸,使得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鐘谷菁也不例外。她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到王行資武的時候,白衣飄飄,如蒼松獨立,這正是她心中武林高手的模樣。鐘谷菁剛開始學習太極拳只是因為好玩,真正入門以后卻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老師讓她去認知自己的時候,正是在教她樁功的時候。一開始她并不理解這種一動不動的基本功,功夫練深了心也就靜了下來,仿佛能夠聽到自己血液的流動,整個人的氣質(zhì)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老師告訴她,功夫的最高境界就是聽,不僅能聽到自己的血脈運行,還能瞬間抓住對手的動態(tài)一擊制敵。鐘谷菁離那種境界還很遙遠,但練習太極拳卻讓她在其他領域有了很多的收獲?!氨热缯f彈古琴,以前在彈古琴的時候有一些指法我怎么都做不到。練習太極以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勁力的使用是共通的,以前沒辦法彈出來的一些曲目現(xiàn)在都能夠彈好。還有書法,以前只是稍微接觸了一下書法,有次我突然就想去學習,書法老師讓我寫字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自然地就比以前寫得好很多。朋友說一個原因是我習武讓我的手更穩(wěn),另外我的心也更靜了。這都是我的收獲?!?/p>
鐘谷菁說:“人走得太匆忙的時候一定要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思考自己是誰,做這件事是為了什么。太極中的道家文化并非讓人清心寡欲,而是讓人去認知自己。”
王越
游戲里的“榮耀王者”,生活中的慢性子
慢生活是一種有條不紊、有張有馳的生活態(tài)度,就像打太極拳的時候,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切。有時候表面上看似失去了時間,但放慢節(jié)奏卻能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
富蘭克林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边@句話確實是激勵了許多人。在當時大工業(yè)時代的人們就像社會機器的齒輪,永不停息地轉(zhuǎn)動,就這樣更多的人淪為時間的奴隸,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奥边@個字眼好像已經(jīng)很少看到了,其實慢下來,也許能走更遠。
從事空中乘務員的王越就是一個慢性子的人,平日里喜歡旅游、玩游戲和種植一些植物在家里。和大多數(shù)人練太極的初衷不太一樣,對王越來說,太極拳不僅是適合自己的性格,還能戒掉游戲。玩游戲看似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若是站在了游戲的至高點是很難輕言說放棄的。游戲中的王越,在上個賽季是“榮耀王者”,這個稱號是根據(jù)實力進行全區(qū)排名的佼佼者。不過學習大半年太極拳的她,慢慢把時間和精力從游戲轉(zhuǎn)向到了其他愛好上。
每一門拳法都有一項基本功,太極拳也不例外。對太極拳的初學者而言,站樁則是基本功。王越從站樁到練拳這個過程都需要經(jīng)歷好幾個月的時間,大多數(shù)人對站樁的功法作用缺乏認識,都認為練太極拳站樁枯燥無味。后來王越才明白這是為了練好下盤的穩(wěn)定性,腳就是太極拳的入門。不光是站樁,平時里還要打坐和單腳獨立,這樣的鍛煉才能讓心平靜下來。初到道院學習的王越,師父就教了一套口訣讓她打坐,那時候是冬天,因為沒有活動手腳特別冰冷。當靜下心來按照師父的方法去做之后,幾秒鐘的時間身體就開始暖和了。
因為練習太極拳的緣故,王越平日還喜歡上了種養(yǎng)植物和中國的茶道文化。這些愛好正適合喜歡慢生活的王越,既要有養(yǎng)花的耐心,又要有茶道里的平和。心性與意靜本身是靠自己,通過生活瑣碎的小細節(jié),就可以放松自我的心態(tài)。太極拳不單單是種拳法,它還讓你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
武當和少林并稱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兩派常常聯(lián)合起來主持武林正義。武當派作為名門正派,加上金庸筆下的俠客情懷,儼然讓太極拳成為了道家拳法的標志。
也許是看的武俠小說電影的關系,從小的耳聞目染,使得王峰對中國武術(shù)產(chǎn)生無限的迷戀。加上自身做旅游工作,走到哪里都會向游客介紹當?shù)氐牡乩砦幕腿宋臍v史,帶團去了四大道教名山,自然而然地就接觸到了太極。越是想了解的東西,越容易成為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進一步了解太極文化,王峰看了很多書籍。從伏羲八卦,再到陳摶老祖的太極陰陽圖、華佗的五禽戲,前前后后學習了很多文化歷史,學習太極拳的萌芽就從這時開始了。
早在兩年前,王峰開始四處打聽有哪些學習太極拳的地方。但是因為工作繁忙的關系,把學太極拳的事情擱置太久。后來也是機緣巧合,在一次參加太極道院開館的活動時遇到了自己多年不見的同學,而且王峰的同學正是這家道院的院長,就這樣王峰開始了太極拳的學習,也完成了自己多年的一個愿望。
現(xiàn)在已學習10個月之久的王峰,進步特別快。已經(jīng)從太極十三拳學習到了太極十三劍,在兵器上從小對劍就充滿興趣。什么君子劍、七星劍、干將劍、魚腸劍等,他們的持劍人都是秉性純樸,形象正義的存在。這些更加加強了他對太極劍的學習興趣,但真正的太極劍是相當有講究的。選劍鑄劍是很重要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體重、臂長和力量都有所差異,在練習太極劍之前,就需要量身打造一把適合自己的佩劍,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無論是太極拳,還是太極劍的學習都不能急于求成,太極更在乎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
對于王峰而言,學習太極拳只是開始。他更愿意將太極里面的理念和思想傳遞給更多人,可能會是他的親戚、他的朋友、他的同事,甚至他的旅客。在每一個年齡階段,太極都會讓你領悟不同的智慧和人生,正所謂內(nèi)外兼修方可上下相隨。
王峰
仗劍走天涯,情懷皆武俠
每個男孩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從事旅游工作的王峰亦是如此。對王峰來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句話正是對中國武俠小說的最好詮釋。
楊膳銘
最安靜的運動
從事房地產(chǎn)行業(yè)的楊膳銘打小就是一名熱愛運動的健將,“生命在于運動”可以詮釋他的生活。踢足球、打羽毛球、游泳樣樣精通,但只有太極拳,是對他來說最安靜的運動。
大學時期楊膳銘跟普通男生一樣酷愛足球運動,大多數(shù)時間都花在了運動上,直到后來有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太極拳,竟然是一位數(shù)學老師在課外教導學生練習,含蓄內(nèi)斂、急緩相間、行云流水的拳術(shù)風格深深地吸引到了他,楊膳銘便毅然地開始太極拳學習之旅。
楊膳銘骨子里就是一名熱愛運動的人,運動過量和運動受傷已經(jīng)成了家常便飯,類似跑步30分鐘以上或2公里以上,踢40分種足球,打1小時羽毛球或者連續(xù)游泳25分種。突然讓他慢下來去練習太極拳,自己感覺還是有些不適應。面對打坐、冥想、站樁這些基礎的太極拳入門課程,楊膳銘很難讓自己恢復一顆安靜的心態(tài)。
后來,楊膳銘因為在運動的時候足踝后部受很大的張力,導致跟腱斷裂。在跟腱手術(shù)后的康復過程中,醫(yī)生囑咐他平時要適量運動,運動可以帶來各種好處,同時,強度運動也會讓身體受到額外的傷害。在康復期間,太極拳恰恰可以幫助恢復跟腱的治療,這次受傷堅定了他學習太極拳的信念。
練習太極拳主要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這個過程說來復雜,實際上也很簡單,因人而異。在楊膳銘的心目中,每次練習太極拳都是一次與身體和心靈上的對話,太極拳可以讓他全身心地安靜下來,不像以前做事那么粗心急躁。唯有深入地去學習、了解太極拳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太極拳給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帶來許多潛移默化的改變。
Q&A對話玩家
本刊記者:學習武當太極拳怎么入門?
首先要學習樁功和基本功,這是學習武當太極拳的基礎。然后就是輔助一些拉筋術(shù),幫助初學者打開身體。我們會針對性地去了解,盡量在基礎階段就能夠改善初學者的身體狀況,提升他們的自信。
本刊記者:武當太極拳的學習有門檻嗎?
沒有門檻。學習太極拳首先要做的就是靜下來,只有靜下來才能去感受到自己身體的狀況。
本刊記者:有什么書可以推薦閱讀,對我們學習武當太極有所幫助?
初學者不建議去看過多的文字。書里的各家之言有所沖突,也未必是真?zhèn)?,沒有基本功的人照著書本去嘗試有可能會誤入歧途。最好還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體會、行道,然后再用理論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