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壯
很多人在初上高中時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節(jié)奏,導致學習跟不上,信心受到打擊。不過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我們追趕上其他人的腳步。
聽課習慣
許多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課上不認真聽講,寄希望于課后的輔導,同樣的內容花費了雙倍的時間,學習效率自然很低。其實,只要養(yǎng)成好的聽課習慣就完全不需要課外補課,這樣我們就能充分利用課后的時間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復習。
正確的聽課習慣是由預習、聽課、做筆記、提問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
預習的重點就是看、寫、想。預習的時候要做到邊看、邊寫、邊想,在看書中內容的同時,要自己理解、思考書中內容,并在書上標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預習之后要再抽出兩分鐘來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最好的預習效果,應當是在合上書本之后,自己還可以將預習的內容再次記憶起來。
在課堂上要做到跟、記、問。我們在上課時要跟著老師的腳步,老師講到哪個內容,我們就要去想那個內容,遇到不懂的內容也不要過多停留,當老師講解到下一內容時,我們的思路也要跟上。對于沒聽懂的內容,我們可以用筆在書上記下來,待下課再去研究,這就是記,在老師提出解題的思路和重要的知識點的時候一定要做筆記,分條分點記錄下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思考和提問,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要主動地去思考老師所講解的每一個內容,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例如一個物理公式,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知道了它的定義、它的各個量的代表含義、它的適用范圍、運用它的注意事項,這樣不僅會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還能鍛煉自己的發(fā)散思維,一舉兩得。
課后學習習慣
課后學習是一個與課上學習相輔相成的部分。課后學習要完成的任務是練習和鞏固記憶。良好的課后學習習慣可以靠學習計劃來養(yǎng)成,具體的做法是對時間分配和學習內容各做一個計劃。
課后時間分配要本著均衡合理的分配原則。也就是要盡量保證每天都可以給每一科分配足夠的練習還有知識點復習的時間。在這個基礎上,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再多擠出來一些,側重復習自己的弱勢科目。我一般是這樣分配的,先計算每天的課后時間,如每天的課后時間是四個小時,那么我留下兩個小時來完成各項科目的作業(yè),剩下兩個小時,我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來學習數(shù)學,因為在我看來數(shù)學是高中最重要的科目,再各用二十分鐘復習生物和化學的各種知識點,余下的二十分鐘則用來背誦語文課文或者英語單詞、語法。
學習內容方面,我們可以列一個周計劃表。因為我們每天可自由支配的復習時間有限,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把一周分為不同的區(qū)段,計劃好每一區(qū)段著重復習什么。還可以進一步細化,這一周要復習哪幾個部分,哪一天復習哪個章節(jié),還有哪一天要做哪部分的練習題,這樣我們就能將課后的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了。將要完成的任務寫在一個小本子上,每完成一項就劃掉一條,這樣看著自己制定的任務一項一項被完成,會非常有成就感,也就更有動力學習了,還能根據(jù)計劃完成情況知道自己的學習效率是高還是低,避免了埋頭看書卻一團亂麻的情況。
做好以上這些,再加上堅定的決心和非凡的毅力,相信你一定能夠書寫自己的新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