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茹
(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內蒙古 阿拉善 735400)
觀察一次性根管治療法治療牙髓炎的臨床療效
劉文茹
(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內蒙古 阿拉善 735400)
目的探討一次性根管治療法治療牙髓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方醫(yī)院收治的患者62例牙髓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31例給予傳統(tǒng)牙根管治療方法,觀察組31例給與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髓炎效果顯著,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感,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不良反應少,安全高效,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一次性根管;牙髓炎;傳統(tǒng)牙根管治療;療效
牙髓炎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會由特發(fā)性因素、細菌感染、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等引起,細菌可經牙體感染、牙周感染以及血源感染,是導致牙髓炎的主要原因,且牙髓炎因限制炎性組織膨脹,導致髓腔內壓增高,使神經遭受壓迫誘發(fā)牙痛,疼痛感較強,患者大多不耐受,穿通髓腔后,使壓力下降,會降低痛感。本次研究探討一次性根管治療法治療牙髓炎的臨床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方醫(yī)院收治的患者62例牙髓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傳統(tǒng)牙根管治療方法,觀察組31例給與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法。其中觀察組31位患者,包括男21例,女11例,患者年齡區(qū)間20.5~57.6歲,平均年齡(38.78±2.36)歲;對照組31位,包括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齡區(qū)間19.7~58.3歲,平均年齡(35.6±2.5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區(qū)間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牙根管治療方法,觀察組先對患者做皮試,看看是否對某些藥物成分過敏,然后對口腔進行消炎,接著開始做根管治療,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處理,結合醫(yī)學影像,準備適合患者病情的牙根管,對牙根管進行消毒,消毒結束后做一次性根管治療,治療后還需要再次進行消炎[1]。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加有效率,其中顯效為患者疼痛癥狀和炎癥完全消失;有效為患者疼痛明顯消失,炎癥得到也顯著改善;無效為患者疼痛沒有消失,炎癥沒有消失,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趨勢[2]。
本研究采用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結果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 [n(%)]
牙髓炎多是由于感染導致的,是一種發(fā)生于牙髓組織的炎性病變,由于牙髓是主要包含神經血管的疏松結締組織,位于牙齒內部的牙髓腔內,受感染后可累及牙髓腔,牙神經,導致患者劇烈疼痛,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有發(fā)病急、難耐受的特點,使患者承受了較大的痛苦,牙髓因受到病原刺激物的不同作用以及機體抵抗力的差異,出現不同的病理變化,若不及時醫(yī)治,會惡化為急性牙髓炎癥,傳統(tǒng)治療往往需要多次診斷和治療,容易造成醫(yī)學資源上的浪費,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擾[3]。
隨著醫(yī)學領域的不斷進步,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髓炎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多的被使用,經過嚴格的消毒步驟,一次性根治牙髓炎而不造成感染,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節(jié)約了醫(yī)學資源。
本次研究采用了用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髓炎,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次性根管治療牙髓炎療效上優(yōu)于傳統(tǒng)根管治療,而且治療次數明顯少于傳統(tǒng)根管治療,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一次性根管治療可縮短治療牙髓炎的治療時間,減少患者復診次數,降低重復感染率,臨床應用中效果顯著,對患者的生活影響較小,節(jié)約了患者較多的時間,安全性高,無不良反應,值得廣泛推廣和臨床應用。
[1] 孫建敏.一次性根管治療與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在急性牙髓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2(2):82-83.
[2] 劉 櫻,等.一次性與常規(guī)根管治療術對急性牙髓炎的治療價值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9):106-107.
[3] 褚惠文,等.一次性根管治療急性牙髓炎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5):693-694.
R781.05
B
ISSN.2095-8242.2017.069.13555.01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