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鳳
(如東縣中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南通 226400)
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效果觀察
嚴鳳鳳
(如東縣中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南通 226400)
目的探討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致殘率的影響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血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愿意配合研究。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研究組則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致殘率,以及護理前后焦慮評分、NIHSS評分,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致殘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評分與NIHSS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性腦血栓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更好地減少腦血栓患者致殘率,而且能更好地改善焦慮癥狀與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護理滿意程度,值得借鑒。
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致殘率;神經(jīng)功能損傷
腦血栓屬于比較常見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好發(fā),有很高的致殘率、復發(fā)率及死亡率[1]。本病患者中約有60%~70%經(jīng)有效的搶救與治療后可恢復神志,但多有不同程度后遺癥,比如半身不遂,可見致殘率依舊較高。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旨在提高康復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高,盡量避免致殘。為了進一步探討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致殘率的效果,我院針對收治的80例患者實施了研究及報道。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血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愿意配合研究,確診滿足腦血栓診斷標準[2]。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5~78歲,平均(66.8±4.3)歲。研究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7~79歲,平均(66.7±4.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①加強肢體運動:協(xié)助患者臥床休息,通過健肢活動來帶動自身的關節(jié)及患肢運動,加速血流,避免肢體功能退化,誘發(fā)不良反應。加強患肢按摩,定期改變體位,采取側臥或平臥為主,避免肌肉萎縮或壓瘡。②加強站立訓練:發(fā)病后5 d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采取步行訓練,先以坐位為主,為患者尋求支撐后逐漸站立,緩慢從原地踏步開始,過渡到行走,時間初始5 min,之后逐漸延長,以耐受為宜。③加強語言認知能力訓練:少數(shù)患者發(fā)病后喪失語言能力,可先進行聽力刺激,之后進行發(fā)音口型訓練及指導,最后進行錯誤字詞糾正。待語言能力恢復后,鼓勵他們多和他人溝通交流,逐漸提升記憶能力。④生活干預:鼓勵患者主動飲食,飲食期間要慢慢吞咽,逐漸改善吞咽困難。和患者做好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負面情緒,針對性疏導,增強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致殘率,測評護理前后焦慮評分、NIHSS評分,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有意義。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致殘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與致殘率比較[n(%)]
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評分與NIHSS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與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與NIH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相較,*P<0.05;與對照組相較,#P<0.05
NIHSS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n=40)59.12±4.5330.09±2.11*#23.18±4.328.22±2.11*#對照組(n=40)59.04±4.8140.82±3.21*23.27±4.1514.39±2.76*組別焦慮評分
急性腦血栓屬于腦血管常見疾病之一,有很高的致殘率,加上神經(jīng)功能損傷、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較差[3]。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與臨床癥狀控制后48h便可實施,在相關文獻報道中指出,早期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意識、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等恢復,為此在急性腦血栓患者中也可盡早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本次研究將收治的8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處理,研究組則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率更高,致殘率更低,而且護理后焦慮評分與NIHSS評分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腦血栓患者多有焦慮、悲觀、擔憂、喪失信心等負面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4],為此要以周到、溫馨的服務進行護理干預,主動關心與開導患者,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促使他們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此外,語言功能的喪失,會給患者生理與心理帶來雙重影響,為此要盡早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盡早康復訓練,可促進神經(jīng)軸突與突觸聯(lián)系的建立,促進大腦半球功能代償與重組,從而更快恢復腦部功能[5]。綜上所述,急性腦血栓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更好地減少腦血栓患者致殘率,而且能更好地改善焦慮癥狀與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護理滿意程度,值得借鑒。
[1]胡蘭芳.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9(8):138-139.
[2]閆芳芝.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25(6):134,137.
[3]趙 艷,梁 渝,姚宏波,等.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21):3244-3245.
[4]姚仙桃.急性腦血栓形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09(6):56-57.
[5]鄭愛嫆.護理干預對促進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9):296-297.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44.47.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