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寶
摘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上必須要堅持讀寫互進,少教多學,保證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構建文學探究的高效課堂。本文從讀寫結合、少教多學兩方面對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讀寫結合;少教多學
一直以來,語文課堂上教師面面俱到反而身心疲憊,究其根本就是沒有放手讓學生經(jīng)歷文學文本的感悟,如果采用讀寫結合、少教多學的模式,讓學生經(jīng)歷文本閱讀、整體學習、查漏補缺的學習過程,那么高效課堂自然形成。
1.讀寫結合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兩大板塊內(nèi)容,教師要借助語文課堂教學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就要保證將閱讀與寫作整合在課堂活動之中,而不是分裂的進行教學設計,只有整合才是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第一,自己了解背景。課文的寫作背景很容易通過網(wǎng)絡、教輔資料等獲取,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在課前自己就主動收集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以及這篇文章完成時作者所處的心理與社會環(huán)境,這樣對后期的朗讀與感悟至關重要。
第二,學習朗讀。學生了解背景之后,借助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就要進行獨立朗讀,一些名篇可以借助網(wǎng)絡上的朗讀范本,其他的可以由教師錄制微課進行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掃清字詞障礙,還可以更深一步體會文本內(nèi)涵。朗讀后可以進行聲音視頻錄制,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
第三,書寫感受。學生朗讀后,就要將文本中特別吸引的地方進行摘抄記錄,并寫好批注,寫明為什么你有如此感想?對于疑惑的地方也要寫下批注,在課堂交流上再進行補充。例如:《繁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第一感受是優(yōu)美的語言,然后進行了摘抄。教師則要從旁指導學生思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與感受有什么不同?學生在課文旁邊寫下批注“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四,獨立創(chuàng)作。學生要根據(jù)文本進行獨立的創(chuàng)造,例如《繁星》教學后,學生可以比較、體會中文中的擬人和對仗的修辭手法,從身邊的事務出發(fā)仿寫,也可以將自己對這篇課文中巴金寫作手法中的聯(lián)想方式進行評價。
從上文的基本教學模式設計可以看出,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讀寫結合為主”的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以教材上提供的閱讀文章為載體,從文章的內(nèi)容出發(fā),讓學生自我感受文本的魅力,通過朗讀來進行情感抒發(fā)與情緒體驗,寫下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無需思考文本的重難點,只需要隨心書寫就可以了。然后,教師再組織同學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將閱讀過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核心問題用筆寫一寫,形成讀后感,而這樣的讀后感其實就是對教材文本的深入解讀,這種解讀比之反反復復記錄作者的文筆用意有用的多。而且,這樣的讀后感也是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徑,長期堅持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在面對“閱讀理解”問題的時候就知道怎樣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和整理問題了,課業(yè)成績也會隨之提升。
2.少教多學
初中語文教學是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雖然教師在課堂上以教材為主,不停的進行語言學知識的傳授,但是學生往往感覺厭煩,甚至討厭去分析探索,對于課文的內(nèi)容也是興趣缺缺。其實,學生希望有更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與教師一起探索文學問題,而教師則必須要明確學生的這種需求,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將閱讀的自主還給學生, “少教多學”,利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建設高效課堂。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設計,其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教師公布導學案,學生獨立學習。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春末閑談》的時候?qū)W案的內(nèi)容就要明確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類比的寫法;研討探究語句含義”。導學案后面的知識羅列都是以這些方面的內(nèi)容為主的。
第二,學生提出三個以上問題,課堂上進行集體溝通。讓學生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不同看法及疑惑大膽地提出來。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推進和探究學習,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而努力地思考
第三,教師播放視頻,學生獨立解惑。教師播放微課視頻,然后學生的疑惑點在視頻中能夠得到解答,得不到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重新組織合作學習,然后教師融入到學生中去,起著引導督促的作用。
第四,學生整理筆記,集體交流總結。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無法很明確地得知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恰恰是學習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整理的筆記來進行反饋信息收集。
第五,教師提出問題,課后鞏固重點。
在這樣的學習活動過程中,秉承“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理念,逐漸形成了鮮明自主學習模式,教師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設計導學案、錄制視頻、與學生一起對學生整理的筆記進行查漏補缺與分析重點、指出需要重點鞏固的內(nèi)容。學生要做的內(nèi)容包括:獨立學習導學案、提出疑問、觀看視頻合作交流解決疑問、整理語言學知識筆記、課后繼續(xù)鞏固重難點問題。從這個整理后的情況來看,一節(jié)語文課學生獨立學習的次數(shù)就有三次之多,需要交流的有兩次,學生的獨立學習的機會大大增強了,經(jīng)常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就會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會總結重難點,并在課后及時鞏固所學,將“了解—分析---鞏固”的基本語言學模式熟于心,形成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在講臺上不斷地退后,學生則要成為學習的主體,,不要害怕放手,放手反而是進步。要實現(xiàn)這一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上必須要堅持讀寫互進,少教多學,保證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構建文學探究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讀寫互進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實踐[J]. 郭建麗. 好家長. 2018(07)
[2]“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J]. 余世剛. 課程教育研究. 2017(32)
[3]講策略,激活力,構建寫作高效課堂[J]. 朱龍軍. 新課程(中學).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