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
比起綜藝娛樂節(jié)目,《見字如面》確是一股清泉,滋潤人心的同時,也促人回味與反思。小小的舞臺,一個講臺,一束光影,一曲清幽古樸的音樂,一位朗讀者,一群聽眾,將一篇篇書信串聯(lián)……
從古到今,理想、親情、愛情、報國情,時代更迭中,一幕幕場景在光影音律中浮現眼簾。朗讀者,專家的解讀,讓我體會了李白求職信背后詩仙的狂狷,教師羅永浩寫給俞敏洪校長的求職信背后的叛逆。從古到今名人背后的故事,讓我觸摸到更真實的人,也體悟到讀詩文“知人論世,關注背景”的重要性。
親情,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曉風目送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獨自上學,寫給全世界的信?!拔野盐业闹翋劢唤o了縱橫交錯的道路,允許我看到他平平安安的回家嗎?”頓時讓我想起自己的母親,小學時,每晚在家門前的公交站臺等我下車,陪我一起過馬路的母親……這樣的畫面久久漾在腦海,觸動著我,讓我體味一顆母親的心。
國情,歷史長河中,不乏愛國者。少年夏完淳臨刑前書寫給家里的信中,透著民族的信仰與一個少年難得的骨氣,那面對生死的無畏讓他《別云間》中的“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更加鮮明地印在我心中,產生同齡人的欽佩與慨嘆;錢學森對中國的民族責任感與歸屬感支撐著中國前進的力量;一群群愛國人,讓人不禁欣慰、驕傲,正如病重的蕭紅寫給參軍弟弟的信中寫道“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有力的語言點燃每個國人心中不屈的堅定希望……一路走來,書信傳遞的不僅僅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與文明的進步,它如歷史長河中的一扇扇窗,透過,可窺見點滴成長!
然而,書信在時代的波流中漸逝,能像傅雷那樣堅持書寫家信的寥寥無幾,面對現代的快捷,我想,這個節(jié)目最大的價值在于啟迪人反思,反思自己的生活、理想、信仰,反思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更遠的將來,重新拾起書信中的靈魂,傳承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總有一封書信,能引領我們重看家國歷史,閱歷歲月人生;
總有一封書信,能打動我們共證山河冷暖,感受世道人心。
時光的長河流動,反反復復。我愿《見字如面》如書信中所述,不忘初心,將“中國”傳承!
(編輯:于智博)
評點:張引
讀了此篇文章,對《見字如面》這檔節(jié)目應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文章最有特色之處在于作者在各個類別之后的感悟部分,能將所觀所感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感”豐富了“觀”的對象,也加深了“觀”的印象。文章后程,作者著力挖掘書信這一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現實意義,語言懇切,一種深沉的責任意識躍然紙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