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沈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8)
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研析
張春雨
(沈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8)
目的總結分析綜合性護理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間接收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綜合性護理,回顧分析兩組患者護理的相關資料。結果在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綜合性護理;護理效果;探究分析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期間需要依靠有效的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本文結合我院收治的9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就綜合性護理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間接收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6.4±4.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0.5)年;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6.5±4.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0.5)年,所有患者根據《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中的內容確診為精神分裂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分析后顯示差異較?。≒>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期間按照醫(yī)院的臨床護理要求實施護理工作,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綜合性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期間,由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共同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進一步消除患者的異常心理,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屬以及護理人員的關心愛護,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做好全程的心理護理。②指導患者開展日常生活訓練,精神分裂癥患者發(fā)病后日常生活能力嚴重下降,在患者康復期間,護理人員從最初的日常生活護理逐步的調整為指導患者并對患者進行早期的日常生活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功能。③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促進患者社會功能以及心理的進一步康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患者進行簡單的歌唱比賽、練習書法、跳舞、觀看視頻等,整個過程中基于患者較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患者建立自信,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1]。④健康教育,定期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就精神分裂癥的預防保健知識以及誘因等內容進行教育,從而幫助患者找出精神分裂癥的誘因,便于預防,消除疾病誘因,保證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提高抗病能力。⑤強化社會的關愛,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期間需要患者家庭、工作單位以及周邊人的關心、愛護,對此可向患者接觸的人員說明患者的情況,尋求社會的關注,讓患者在精神上有所依靠,不會感覺到被歧視以及有異樣感。
1.3 觀察指標。本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主要有:①兩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完成后的生活質量;②兩組患者在護理期間的護理滿意度。
1.4 評價指標: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采用生活質量核心表調查問卷獲得,包含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等四方面的內容,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護理滿意度使用的是我院專用的臨床護理調查問卷,根據調查結果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5 統(tǒng)計學分析:整理所有患者護理中的重要數據,并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整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護理滿意度使用率(%)表示,組間率比較使用χ2檢驗;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對比后以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及其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在患者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的數據以及統(tǒng)計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完成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n=4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完成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n=45)
組別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62.83±9.42 58.29±11.74 61.38±8.11 59.03±8.92對照組 51.87±10.4945.78±12.49 53.8±12.94 50.72±9.59 t值 7.841 7.329 8.515 8.85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在護理完成后,觀察組表示的滿意的有43例(95.5%)、一般的2例(4.6%),不滿意為0(0),對照組患者護理完成后表示滿意的有35例(77.8%)、一般的4例(8.9%)、不滿意6例(13.3%),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精神分裂癥在精神類疾病中較為常見,精神分裂癥不僅病程長,而且反復發(fā)作,狂燥不安、抑郁、恐懼焦慮、思維紊亂、胡言亂語等均是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經過一定的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逐漸病情穩(wěn)定,同時恢復了一定的自知力恢復,但是由于病程較長,因而在康復期仍然需要做好護理工作[2]。
本研究中通過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方法,結果表明,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方法,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等有了較大改善,總體護理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秀明.對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19):76-77.
[2] 馮杏.整體護理對康復期分裂癥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10):174-176.
R473.74
B
1671-8194(2017)32-02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