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
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各類新興技術也被運用到校園教學之上,多年前我國就基本實現(xiàn)校園多媒體教學,而如今互聯(lián)網教學這一概念也在快速生長。
據騰訊旗下企鵝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tài)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活躍用戶已達8.89億,社交軟件也一改其原本的交友聊天的單一屬性,被賦予了經商、獲取資訊、工作交流等多元屬性。
緣于微信之普及,中小學校園內越來越多的班級開始組建屬于自己的班級微信群,這類微信群一般由班主任組建并擔任群主,班級內幾乎所有孩子的家長都會加入微信群。這樣的群組不但有利于班主任發(fā)布學校通知,對教學也有不小的幫助。例如有的老師利用班級群溝通方便的特點,在下班后繼續(x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有的老師會選擇在微信群內提前檢查學生明天需要提交的回家作業(yè)。
乍一看之下,班級群的建立似乎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近來卻頻繁爆出學生家長在班級群內與老師言語不合甚至產生沖突的新聞,班級群這一網絡空間也突然變得充滿了爭議。
群斗劇
今年十月下旬,一則某小學家長在微信群內質疑孩子在班級中所坐座位的新聞引發(fā)了社會的熱烈關注。據悉該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身高較矮,卻經常被班主任老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近角落的位置。據該家長在網絡上的留言表述,這位家長與老師嘗試溝通過但也未能改變這一情況,并暗示老師之所以這樣做乃是班級內存在教師收禮的現(xiàn)象。隨后,該家長在所在班級群內發(fā)布了一篇自己所寫的名為《小學生的座位是怎么排的?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是坐……》的文章,此文剛剛在群內發(fā)布,班主任老師立即對這位家長做出了態(tài)度較為強硬的表態(tài),原文為:“班里的座位是公平,公正,前后左右循環(huán)的原則,總有孩子坐到最后!沒有任何特殊座位,如果這樣你再不滿意,可以到校長室咨詢,哪怕有特殊為,你去哪班。有這關注座位的精力,我建議你更應該做個負責的母親,多關注你孩子的學習!”緊隨其后,該班數學老師在群內發(fā)出了兩張該家長孩子的數學試卷,上面布滿了大大的紅叉。接著這位家長就被該家長群的群主移出了群聊。
關于這件事,因為家長與老師各執(zhí)一詞,其中真?zhèn)坞y以辨別,記者在此不做過多評價。但是諸如此類的班級群鬧劇絕非少數,甚至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柯師傅夫人的女兒在寧波某小學讀一年級,今年九月中旬,班級微信群發(fā)布了一則通知,告知家長孩子所在班級需要進行美化裝修,希望家長進行捐款。一開始群內的提議為每位學生600元,后來降低至300元。但是柯師傅的夫人卻在群內發(fā)出了不一樣的聲音,她認為教室美化裝修這個錢不應該家長來出,沒過多久柯師傅的夫人就被班主任踢出了微信群。
上述兩個事件可以簡單概括為班級群內教師與家長交流不暢所致。除此之外,班級群內家長與家長之間還會產生各種矛盾。
詩琪是上海某幼兒園的班主任,在她所管理的班級群中就有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家長糾紛。詩琪向記者描述道,“有一天A小孩的家長在群里對我說,‘我們家小孩這兩天感冒,你要讓他多喝點熱水。而后B小孩的家長看到了,就在群里發(fā)言說,‘你們孩子感冒就不要送到學校里來了,這樣要交叉感染的,我們家小孩自從來了幼兒園明顯感冒頻繁了,抵抗力也差了。雙方就這樣順著這個話題你來我往地爭論了起來,最后居然要約了打架。所幸最后架沒有打成,兩位孩子的家長也都趨于冷靜。”
家長:進群不說話
其實班級群內的各種問題由來已久,群內各種奇怪風氣也已多次被提及。之前網絡上就爆出過不少班級群內的奇葩聊天記錄,有的家長為了討好班主任,在群內與班主任的對話可以用阿諛奉承來形容;有的家長在與其他家長的交流之中,不自覺地產生攀比心理,在群內說話陰陽怪氣,話中帶刺。
“班級群剛剛建立的時候,我也經常發(fā)言,現(xiàn)在我?guī)缀醪粫僭谌豪锇l(fā)言了?!苯ê晁诘陌嗉壢壕褪且粋€比較典型的代表,他置評道,“剛剛建立班級群那會,我的想法很簡單,大家的孩子在一個班上課,老師與所有的家長應該都是一個想法:把孩子教好。但是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有的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要好,說話不怎么客氣。有的任課老師還喜歡在群里公開批評某位學生,也容易引起特定家長的反感,而且一般這種情況發(fā)生時,有的孩子的家長還會在旁邊煽風點火。其實我個人對這樣的行為很反感,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沒有必要在群內針對某個人展開批評,而且我認為這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p>
在目睹了種種令他反感的群內爭論后,建宏已經很少在群內說話了?!艾F(xiàn)在就覺得不說話是最好的方法,免得惹禍上身,可以稱作明哲保身吧。樂意在里面斗,在里面拍馬奉承的就讓他們繼續(xù)唄,反正我沒興趣?!?/p>
其實在記者看來,家長在班級群內對老師拍馬奉承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在班級內得到較好的待遇。問題的關鍵點在于老師,如果能做到公正公平,自然會讓這樣的拍馬奉承顯得無力且無聊。但是這樣的行為盛行,從某種程度上正說明了我們社會某些老師職業(yè)修養(yǎng)之不足。記者不禁發(fā)問,是不是就有老師樂于被人追捧呢?是不是就有老師會刻意刁難敢于質疑自己的家長的小孩呢?
老師的身份問題在此顯得格外關鍵。我們都聽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名言,其實在《大學》的記載之中,修身、齊家之前還有誠意、正心兩個詞,而誠意、正心恰恰是老師這個職業(yè)所最需擁有的。教師乃教育下一代人之重要角色,對學生以誠意,對自己以正心,不為奉承、利益、指責所影響其教育孩子的公正性有著無可言喻之重要性,教師的做法勢必將影響到所教孩子的未來成長。
老師:這只是個群
關于班級微信群究竟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蘇州某小學六年級班主任賈強的管理辦法也許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賈強所管理的班級群由36位學生家長和3位主課老師組成,共39人。他表示,“我們的班級群最大的功能就是發(fā)布通知和解答家長關于學生學習生活的疑問,其他關于學生個人的問題是絕不會在群內公開討論的,我也在群公告里明確表示希望家長不要在群內發(fā)布針對個別學生的內容。因為我覺得在網絡上溝通與大家當面溝通很不一樣,而且非常容易造成誤會。兩年多來,我們班的群內基本沒有產生過什么矛盾,也很少有家長在里面閑聊。我非常歡迎孩子家長向我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我覺得最好是當面交流,其次可以選擇私聊交流。所謂人多口雜,事情很容易在大家的討論下變味,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關于孩子家長與教師的關系,賈強表示,“不可否認,如今還是有一些老師在對待學生這件事上存在著一些不太理想的做法,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說一個老師確實做得有不對的地方,是有錯在先,那么當著那么多其他家長的面直接揭老師的短其實也不算一個很理想的做法吧。如果說學校教育存在問題,家長有很多手段可以維權。用合理又不失體面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不但顯示出家長的睿智,對孩子來說這更是一堂非常生動的家庭教育課?!?/p>
對空言說
微信等社交軟件的普及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交流方式,原本正式且用心的交流在當代變得越來越難得。
在哲學、社會科學的范疇之中,“溝通”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亞里士多德認為溝通必須具備三個要素:性格、情感、理性。因而他認為除了面對面的交流,其他諸如寫作、圖畫等等借助于媒介的溝通都是不可信賴的。更有甚者,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試圖否定借助語言的溝通,認為真正的溝通來自于心靈。
但科技的力量是驚人的,現(xiàn)代人已經無暇去思考這些問題,以至于忙碌到把生活碎片化得無以復加。社交軟件的往來回復進一步對人們的生活進行著分割,沒有了面對面的情感交換,信息的發(fā)送者與接收者對于信息的解讀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南轅北轍的情形。
本節(jié)標題“對空言說”一詞取自于美國社會學家彼得斯所作專著《Speak into the air》的中文譯名,該書通篇只討論一個問題:人與人的交流是否可能。這個問題也許永遠不會得到答案,但是至少在面對孩子的教育這樣關鍵的問題時,請家長們別再對著屏幕言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