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敏
緊急救助經(jīng)常需要專業(yè)技能,尤其在危重情況下,比如頸椎、脊柱受傷者,如果救助不當可能導致截癱。再如救火,救助者的不當操作可能導致火勢增大,造成受助人進一步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還有,對于毒蛇咬傷等情況,直接給傷員斷指甚至斷臂,或者學小說用嘴“吸毒”,這樣的處理都不恰當。
若發(fā)生救助人在救助過程中因重大過失致使受助人遭受二次傷害,“好人法”免除了救助人的民事責任,則全部損害只能由受助者承受,這對于受助者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從源頭上避免不恰當?shù)木戎?,需要大范圍普及急救知識,讓每個人有機會救人時都能出手更專業(yè)。
心肺復蘇是普及救助技能的首要內容。《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tài)勢。公眾對急救知識有較強的學習熱情,但急救知識和技能普及率僅為1%,而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普及率多數(shù)超過10%,在日本的中學生中甚至達到92%。
對心臟驟?;颊?,只做心肺復蘇有時難以搶救過來,還需要使用除顫儀,建議推廣在機場、體育場、地鐵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配備除顫儀,并對相關場所醫(yī)務室工作人員等進行規(guī)范的除顫儀使用培訓。
除了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用緊急救助方法也可以通過學校、社區(qū)向居民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