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復興中學 莘彬鋒
當可樂遇上曼妥思
河北省邯鄲市復興中學 莘彬鋒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大型互動求證節(jié)目《是真的嗎?》曾播出一期節(jié)目:曼妥思和可樂不宜同時食用,是真的嗎?精彩的實驗現象引起了臻臻極大的興趣,他決定到超市買來曼妥思薄荷糖、可口可樂、雪碧、啤酒等,親自實驗一探究竟。
【查閱資料】糖的疏松結構或顆粒的粗糙表面投入碳酸飲料中,會形成很多氣化中心,也就是起泡點,使二氧化碳大量地從水中溢出。
【進行實驗】為驗證原理,臻臻設計了如下4個實驗:
實驗1:可口可樂+曼妥思薄荷糖
在一個臉盆中放入一瓶500 mL裝的可口可樂,打開瓶蓋并將8粒曼妥思薄荷糖從瓶口迅速加入,瓶中開始產生大量氣泡,大約3秒鐘后,一股咖啡色的可樂柱從瓶口涌出,可樂柱最高可達約30厘米,氣泡一直沿著瓶口往外冒,約8秒鐘后基本消退,臉盆中留下一大攤液體,瓶中的可口可樂約剩下一半。
實驗2:雪碧+曼妥思薄荷糖
在一個臉盆中放入一瓶500 mL裝的雪碧,打開瓶蓋并將8粒曼妥思薄荷糖從瓶口迅速加入,瓶中產生大量氣泡,接著雪碧從瓶口噴涌而出,最高可達約30厘米,約8秒鐘后,雪碧慢慢停止噴涌,臉盆中留下一大攤液體,瓶中的雪碧只剩下三分之一。
實驗3:啤酒+曼妥思薄荷糖
在一個臉盆中放入一瓶500 mL裝的啤酒,打開瓶蓋并將8粒曼妥思薄荷糖從瓶口迅速加入,瓶中產生大量氣泡,大約2秒鐘后,一股啤酒柱開始從瓶口噴出,高度可達20至30厘米,白色啤酒柱大約冒了3秒鐘后逐漸降低,臉盆中留下一大攤液體,最后瓶中的啤酒約剩下三分之一。
實驗4:可口可樂+食鹽
按照同樣步驟,往一瓶500 mL裝的可口可樂中投入與曼妥思薄荷糖等量的食鹽,瓶中也產生大量氣泡,并有噴涌現象,7秒鐘后氣泡消失,最后瓶中可樂約剩下三分之二。
【結論及解釋】由實驗1、實驗2、實驗3可見,曼妥思薄荷糖分別加入到可樂、雪碧、啤酒等碳酸飲料中,都會出現噴涌現象;由實驗4可見,食鹽加入到可樂中也會出現噴涌現象。
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的二氧化碳,在靜置狀態(tài)下,這些二氧化碳保持著平衡狀態(tài),當它遇到曼妥思薄荷糖、食鹽等疏松多孔、表面粗糙的物質時,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反應加速,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壓強遠遠大于外界大氣壓,因此產生噴涌現象。
【拓展應用】曼妥思和可樂不宜同時食用到底是真的嗎?資料顯示:曾經有人先將一粒曼妥思薄荷糖放入口中嚼碎,然后喝了一大口可樂吞咽下肚,前幾分鐘無明顯不適,但五分鐘后,感到明顯胃脹,腹部摸上去發(fā)硬,想打嗝但打不出來,又過了十幾分鐘,才逐漸恢復正常。
曼妥思經過口腔咀嚼、溶解等作用后,進入胃中就會被消化液及食物液包裹起來,疏松結構或粗糙表面已經被破壞,而可樂進入口腔和食道的同時,吞咽和食道的蠕動都會使二氧化碳釋放掉,因此二氧化碳已經變得不飽和,進入胃內與薄荷糖作用時就不會產生噴涌現象。雖然不會有什么危險,但為避免胃脹,建議薄荷糖和碳酸飲料不要同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