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134-01
新課改的實施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在這十幾年里,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fā)現以下問題:
1. 有些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求知欲
部分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對學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上課時不集中精力學習,課后不讀書、不做作業(yè),貪玩游戲、上網,或東游西逛。
2. 有些學生自信心不足,畏懼心理嚴重
數學在中學生學習的各門學科中,是一門最難的學科,也是比較枯燥無味的,有的學生說:“代數繁、幾何難”。當學生遇到難的例題和難理解的內容時,因而產生畏難情緒。
3. 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波動性大
有些學生懂了一點,或某次考試取得較好成績,就會產生喜形于色的興奮心情,心里一時出現“愛好數學”的感情。但由于其自我控制性差,常常表現出“幾分鐘的熱度”,時間一長,上課注意力就不集中,這類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很大的波動性。
4. 有些學生對教師依賴性強,缺乏主動鉆研性
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鉆研和創(chuàng)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并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期望教師提供詳盡的解題示范,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5. 有些學生做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首先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等;其次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對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急于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再次是被題設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層次的抽象、概括、判斷和準確的邏輯推理;最后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后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等等”。
6. 有些學生思維呆板,思路狹窄,形成了定勢思維
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wěn)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的思維格式和慣性。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挖掘數學中的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有一句至理名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熱愛這個學科時,他就會心情愉快去學,而且很容易學好。所以學生學不好數學,不能全怪學生,教師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學生從不懂教懂,從不會教會,學生答不出教師的問題,教師先要檢查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沒有漏洞。教師發(fā)現學生作業(yè)中的普遍性錯誤,先要自我檢查,這樣會使學生受感動,自覺去糾正錯誤。如果學生出現了錯誤,教師一味地批評、責怪學生,就會使師生情感破裂,產生隔閡,他就會討厭你,遠離你,這樣要學生學好你的課是不可能的。哪我們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呢?我們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特點。
2.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剛開始講幾何的時候講一下幾何與古埃及尼羅河水災的關系,講一講數學黃金分割比與埃及金字塔,優(yōu)選法,美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知道我們平時認為枯燥的數學知識就來自生活。這樣就激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現在的新課程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注重用學到的數學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并在生活中去學數學,這樣也極大提高的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迫切心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教法上積極優(yōu)化,學法上多加指導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科特點、學習內容、學生實際,靈活地、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如問題教學法,討論法,探究法等)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不是簡單地你教我學,你問我答,而是教學雙方的交流和互動,教學活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際活動,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教師的勞動要通過學生的行動,才能收到實效。我們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并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4.注重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個教師要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學生認識到,搞好學習必須靠師生共同努力。對一學不好的學生,教師應付出更多的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平等,尊重,理解,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渴望理解,信任,尊重。因此,作為教師要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需要,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以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簡單得多么幼稚,都要耐心解答,絕不能挖苦諷刺。要多和學生接觸談心,努力使學生覺得你這個數學老師可親可愛,讓學生喜歡和信任你這個數學老師,學生就會喜歡聽你的數學課,也會喜歡數學這個學科。
5. 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碰到需要分析,思考,探究問題時,一有困難就知難而退,表現了缺乏毅力,不善動腦的懶惰情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特點,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可以用科學家靠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的事例來鼓勵學生。如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草稿紙就用了好幾麻袋等。通過這些事實來培養(yǎng)學生以苦為樂的堅韌意志,激發(fā)學生探求數學真蒂,解決數學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
總之,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際,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為: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對來自周圍人對某一學生的評價小心地采納,對學生不能形成先人為主的成見。在數學教學中,要盡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練習的機會。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盡量公開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在實施獎勵時,要做公平、公正、公開,不可有不同的對待。要常常了解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視,隨時修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