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第二外語教學法中語法部分的教學一直被人們所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問題:教師在教授西班牙語基礎課時,是否應該講授語法知識與怎樣講授語法。目前,在部分外語教學中存在著過于依賴語法的問題,因此,研究西班牙語語法教學對于我們探索一種最適合當今學生的西語教學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語法教學;西班牙語教學
絕大部分人在學習第二外語時,都會買過一本語法書以及練習冊,而在這絕大部分人中,有多少人會在最后達到掌握這門語言的程度呢?把這一整本語法書中的語法都掌握了,是不是就代表了這個人學會一門外語了?這引起我們的思考,在課堂上究竟語法教學在講授第二外語過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西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
在目前中國高等學校里西班牙語專業(yè)基礎課中,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模式:上課時,教師通常使用漢語向?qū)W生介紹本單元的語法知識點,并舉例說明,讓學生理解這個語法點的注意事項,講解一些語法規(guī)則,然后造句子,做習題。因此,當學生在用西語交流的時候,首先會在腦海里按照語法規(guī)則組織句子,然后講出來。最后,教師需指出學生所做的習題以及所造的句子的語法正誤,以此來檢驗學生是否掌握該語法知識點。
二、西語教材中兩種語法講解模式與分析
(一)兩本西語教材的語法講解模式
1.《現(xiàn)代西班牙語》教材
這本教材是全國高等院校西班牙語專業(yè)學生統(tǒng)一使用的教材,同時也深受廣大社會學習者的喜愛。在高等院校的精讀課程上,教師會根據(jù)教材所設置的各個模塊,向?qū)W生講授西班牙語。在這本教材里面,每一單元,大致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為交際,主要內(nèi)容是兩篇課文與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第二部分為常用詞匯例句,即例舉常用單詞,然后造句;第三部分為語法部分,所占比重較大,通常每課會出現(xiàn)4~5個語法點;第四部分為社會文化常識,用漢語來介紹一些關于說西班牙語國家以及西班牙語的常識;第五部分為課后練習,主要為語法和詞匯練習。
下面我們來看《現(xiàn)代西班牙語》第一冊第五單元中關于賓格代詞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首先向?qū)W生用漢語解釋什么是直接賓語,再用西語句子舉例說明,緊接著引出西班牙語中賓格代詞與直接賓語的關系,并列出賓格代詞的六個人稱形式,最后用漢語解釋賓格代詞的用法與使用時的應注意的問題,同時會給出例句,供學生分析。與格代詞在本冊第七單元出現(xiàn),講解方式和賓格代詞大致相同。
2.《Prisma A2》教材
我們再來看西班牙出版的全西語教材《Prisma A2》第四單元對于賓格與格代詞是如何解釋給學生的,在這個單元里,是通過給學生布置任務的形式來解釋這一語法的,該任務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給出16幅小圖片,描述了一起兇殺案,同時也給出了16個句子,每個句子分別概括了每張圖片的內(nèi)容,但是句子順序和圖片的順序是不一致的,因此,學生要把圖片的序號寫在對應的句子下面。我們可以注意到,在這16個句子中,出現(xiàn)了許多賓格代詞和與格代詞;緊接著,在第二部分里,學生要把上面句子中出現(xiàn)的賓格與格代詞歸納,自己列出各個人稱對應的賓格與格代詞;第三部分,學生要根據(jù)所有之前出現(xiàn)的句子自己總結賓格與格代詞的用法,補全所給的解釋其用法的規(guī)則,并在例句中填入恰當?shù)馁e格與格代詞;第四部分是一道連線題,學生要將帶有賓格與格代詞的句子和其所指代的內(nèi)容連線。接下來,該教材還布置了另一項任務讓學生完成,內(nèi)容是:兩位警察把尋找到的失物帶回警局,通過翻找近期的報案記錄發(fā)現(xiàn),有三起失竊搶劫案件,但是受害者由于驚嚇過度記不清所丟的東西,因此,學生們幫助他們,給出自己的意見,說出這些東西有可能分別屬于哪幾起案件的失竊物。在這個任務中學生會用到賓格與格代詞進行對話。
(二)兩種語法模式分析
《現(xiàn)代西班牙語》(以下簡稱教材1),其講解語法的模式,條框清晰,用漢語把這一語法現(xiàn)象解釋得十分詳細,并配合西語例句,把其用法較為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介紹語法的模式,和許多語法書的模式類似,只不過西語教材使用的語言比語法書上的通俗易懂。因為編纂語法書以及語法書面向的主要人群是語言學研究者,而我們外語教學面向的是想要把一門外語運用自如的學生。我們要理解一個事實,外語教師不是外語語言學家,教師在深造時可以了解語言學,但是沒有必要在授課過程中向?qū)W生介紹語言學的各個領域,當然語言學的領域也包括語法。使用教材1這種對于語法的講解模式授課,教師會通過大量的口筆譯來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并對學生的翻譯進行語法方面的修改。
《Prisma A2》(以下簡稱教材2),這個教材的語法講解模式和教材1恰恰相反,是給出一個情境,提出大量和此情境相關的例句或者小短文,讓學生觀察每個句子的相同點,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自己發(fā)現(xiàn)語法點,并歸納總結其規(guī)則,最后提出一個難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對話過程中,加強對該語法點的應用。
通過以上分析,教材1的模式側(cè)重于單純語法的解釋,讓學生完全掌握語法規(guī)則,強調(diào)語言的規(guī)范性,對于教師與學生來說,使用這本教材對知識一目了然,各個語法教學順序具有科學性,非常適合中國學生,是一本優(yōu)秀的教材;而教材2的模式更側(cè)重于學生用用語法對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進行溝通的能力,注重語言的實用性。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考慮到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中國,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這些都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適應了教材1的模式,在步入大學之后,突然轉(zhuǎn)變使用教材2的模式,對于我們教師與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性。
參考文獻:
[1]董燕生,劉建.《現(xiàn)代西班牙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2] Raquel Blanco, Raquel Gomez, Silvia Nicolas, Carlos Oliva, Marisa Reig, María Ruiz de Gauna y Rulh Vazquez《Prisma A2》[M].Edinumen,2007.
作者簡介:
張一弛(1989—),女,遼寧沈陽人,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