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R++蔡季伶
絕大部分成熟的中高海拔徒步路線都能夠進行山地越野騎行,但這需要更多的知識、膽略與技巧。
探究山地騎行的極限也完成對自我的錘煉,每一次,都不虛此行,不枉此生。
騎行到高山看風景,再從頂峰上來一個超長距離的下坡,估計這是絕大部分騎行愛好者的夢想。這次的4+2貢嘎山越野騎行之旅正好可以讓騎行愛好者圓夢,而我有幸被挑選為騎行團隊中的一員。
果然還是未出發(fā)先興奮,對于酷愛山地騎行的我來說,面對未知的高山越野是十分期待的,這甚至進入了我的夢境。由于家住廣東地區(qū),險要連貫的高山并不多,衍生出了很多的XC騎手和公路車騎手,相對比較重口味的山地車玩家而言,這里并沒有太多可供娛樂的山路可玩,即使有滿足條件的,路程也大都較短,騎起來并不太爽快,有時候要和朋友們一起在山上來回好幾圈才能滿足越野的“胃口”。
貢嘎山騎行之旅其實早有耳聞,在出發(fā)之前也看過很多參考視頻和文章,統(tǒng)一總結都是“此生無憾”的國內山地車騎行路線,能夠面對超級壯觀的自然風光,通過潔凈的環(huán)境洗滌心靈的同時也能在高山上爽騎一把。一路綿延不絕的山路騎行,有高速彎道、有超長而且可以揚起沙塵的碎石路,中間還穿越茂密的樹叢,用輪胎碾壓不規(guī)則的樹根,享受輪胎滑動的過程,讓我對著電腦屏幕再幻想一會兒吧。
當我們從成都出發(fā),向本次旅程的目的地貢嘎山進發(fā)時,發(fā)現(xiàn)自己忽略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高原氣候。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雖然沒有去過高原地帶,但因為長期騎行鍛煉,身體健康,以為對高原氣候應該很快就能適應了。然而,海拔每上升1000米,心率就會變快。這次的4+2越野活動雖然有汽車的幫助,但海拔連續(xù)不斷的上升讓胸口偶然感到莫名的壓迫感,雖然不是很強烈,但呼吸明顯比在成都的時候要快。
當晚到達了新都橋,我們都累壞了,雖然有旅館接待,但是經(jīng)驗豐富的領隊告訴我們,“晚上吃飽,別喝酒別洗澡,要注意防感冒……”原本想到未來的幾天條件艱苦,想在這里好好的放松一下,但聽領隊告誡如果身體太過放松,就容易產(chǎn)生高原反應。我轉念一想,還是以大局為重,便臭熏熏地睡過去了。
第二天,我們乘車登上雅哈埡口,沿途路況確實體現(xiàn)了什么叫作“off road”,顛簸的路感讓越野口味非常濃重,而且還是一路的上坡,幸虧有越野車把我們帶上山頂,如果只靠單車爬坡,這趟旅程會艱辛百倍。雅哈埡口開闊的景觀確實非常漂亮,攝制團隊提議,我們騎手在邊上的一個小山坡沖下去拍一個沖山的視頻,不過首先得推車上山。眼看就只有200米左右的路程,坡度也不算太陡,這點難度在我們廣東算是小菜一碟,后來我承認我小瞧了高原氣候。
雅哈埡口有4560米的海拔,我們在這里步行聊天并沒有感到異樣,當需要真正運動的時候,這里稀薄的氧氣不足以供給我們身體消耗的需要,很快我就累透了,推了約100米,就開始急促的呼吸,身體在呼求氧氣。雖然已經(jīng)大口地吸氣,但依然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此時感覺身體無法適應在高海拔地區(qū)運動的需求,果然不是本地人是比較難短時間完全適應高原生活的。
收到領隊的指令,我們騎行隊伍可以從4560米海拔的雅哈埡口一路狂奔到山腳下,輕微缺氧的身體又開始興奮起來。像這種長距離下坡在廣東可從來沒有體驗過,很興奮也很期待。
長距離下坡實際上超級累的,也不完全是高原氣候空氣稀薄的原因,更多的是騎手需要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和車子的操控,精神和體力兩方面都要比想象中消耗得厲害。一路上是純天然的小碎石路面,偶爾會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水坑和石頭。水坑不敢隨便碾壓過去,畢竟不知深淺,害怕翻車,路旁就是十幾米落差的懸崖了,偶爾還會出現(xiàn)一塊較大的石頭,路線的選擇和車速的控制都要把握好。雖然在很久以前就學會了使用Bunny hop(兔跳)越過障礙的技巧,但連續(xù)使用了3次Bunny hop就會感覺到累了,要保持穩(wěn)健下坡避免激烈動作,需要恢復3分鐘左右才能再次施展Bunny hop,這是在廣東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大腦要命令身體做出動作,可能由于空氣稀薄的原因,身體的反應卻十分遲緩,完全沒了平日里的生猛狀態(tài)。
跟隊友們一同下坡持續(xù)了約半小時,這一路爽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路上保持40km/h的速度下坡,最高時速我想應該有60km/h,再配合顛簸的路況,如果車子的避震性能不好估計會把手腳關節(jié)都顛廢。路上的碎石路是比較“浮”的那種,重心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出現(xiàn)打滑的現(xiàn)象,甩尾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最怕就是前輪打滑轉向不足,在一些彎角很容易沖出去或者摔車。畢竟我也是“久經(jīng)沙場”的騎手,這點判斷能力和操控能力還是有的,整個行程并沒有出現(xiàn)摔車的情況,有時候覺得積極的重心甩尾可以在這種路面更好更快地轉彎。
一路下坡到山腳下,停下來等待隊友的到來,心率依然很高,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緩和,而且體能消耗也比在廣東的時候更大一些。4+2越野活動雖然有汽車的幫忙,我們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但留給騎手的高原適應時間并不算很多,當中也有不少騎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幸好有領隊幫忙處理,大家的高原反應才得以緩解,當中有的人也有上過高原的經(jīng)歷,但在這次也“中招”了,如果有更多的適應時間,這種高原條件帶來的不適感相信是不會發(fā)生的。
后半段的越野令來自臺灣的山地車手蔡季伶印象深刻,她這樣回憶道:
我所經(jīng)歷的第一次高海拔越野騎行的洗禮,是兩年前與四川綿陽后山車隊的朋友們一同前往海拔4480米的巴谷多峰,高山上的景觀在回到平地后回味起來仍然令人意猶未盡,但在中高海拔騎行,高原反應的痛苦會令人望之怯步,那次騎行回來后我曾嘆息:不要再這樣折磨自己了。然而,高山上的越野經(jīng)歷已在內心埋下了種子,當biketo美騎網(wǎng)越騎越野的貢嘎雪山活動行程出來后,曾經(jīng)幻想在318國道上找野路子的騎行夢,觸發(fā)了內心的期盼,走吧,出發(fā)吧。有了過往的高山騎行經(jīng)驗與周密準備,這次狀況應該會好很多吧? 面對未知而引發(fā)的期待,這就是旅行的意義。越美的地方越是需要通過一番努力才能抵達,這段貢嘎雪山越野之旅猶如倒吃甘蔗一樣越來越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高原反應,當?shù)谝惶靵淼胶0?300米的新都橋,就要開始學習讓自己慢下來,任何事情都需要緩步行動,因為在這兒連簡單的爬樓梯都會感到很喘,騎車又會如何呢? 當?shù)搅撕0?500米的子梅埡口時我似乎忘記“慢”這回事,用平時生活中的行動速度想把山地車組裝起來,此時,頭痛欲裂的感覺就找上門了,那天晚上我變得沒什么食欲,心率很快,加上寒冷的氣溫,令人感覺吸不到空氣,輾轉難眠,甚至需要吸瓶氧氣才能頂住這難熬的夜晚。再美的日照金山與夜空繁星都無暇欣賞,唯有通過高原適應與體能的這一關才能盡情享受野騎帶來的樂趣。
貢嘎山區(qū)的垂直林帶變化十分豐富,我們從海拔4500米的子梅埡口開始,沿著盤山土路一路速降騎行,寬廣的道路可以任意選擇線路,抬頭就能望見不同角度的貢嘎雪山,騎到了下子梅村之后,我們沿著百年的古道推車而上至海拔3900米的貢嘎寺朝圣,短短十幾公里路程雖然耗費了兩個多小時,但山中的寧靜讓內心有更多的時間與思維對話,使每個向上的步伐也更加堅定。整條路線最精彩的部分是沿著巴望海(海拔3100米)旁的林道路線進行穿越,這里的風景讓從臺灣來的我十分震撼:從連綿致遠的群山、草原,漸漸地有不同的植被分布,直到后來進入到林道中騎行,貢布冰川的雪水最后在巴望海匯集成高山湖泊,一路越野盡享所有地貌。這與平時自己在城市周邊的山上來來回回地騎行訓練是截然不同的滋味,純自然環(huán)境中的路線給我很多驚喜,面對前方未知道的路況需要足夠的騎行經(jīng)驗與膽識做出反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路段便是在貢嘎寺下極盡完美的S形回頭彎,在那邊我們反復嘗試了許多種不同騎法,非常有趣。每每遇到不錯的路線我都會很想再多騎幾遍,但又會礙于行程時間及體力,無法實現(xiàn)。
當我們抵達巴望海時,看到眼前一大片的枯樹佇立在偌大的高山湖泊中,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幻力量,馬兒在草原上悠哉地吃著草,似乎在跟我們說:“不要急,停下來看一看吧﹗好好享受這片刻的寧靜?!卑屯_吷系脑揭奥肪€有著上下的節(jié)奏,簡直是超大型的土坡場,只要速度與技巧控制得宜,就可以騎得很順暢、省力,只有很少一部分地方需要推車但也不會太辛苦,即使累了,也可以隨意將車丟在一邊,對著美景發(fā)呆就好,一切都是那么隨性。在巴望海路線末段,有段10多分鐘的下坡路更令我流連,完全不需要踩踏,只需要專注控制好轉彎與重心控制等基本動作,很適合有基本騎行技巧的山地車新手。同時,也由于這里完全沒有手機信號,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好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望著冰山轉化成甘甜的雪水滋養(yǎng)大地,也豐富著我們的心靈。
這一路,能夠如此地享受騎行,是基于有著計劃周詳?shù)膱F隊在運籌帷幄,面對嚴苛的戶外運動環(huán)境,做好萬全準備是對自然最基本的尊重,無論是人身裝備、單車器材、飲食、求生的基本知識與本身體能的準備都十分重要,準備充分才能夠更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
旅程最后,我們都回到了成都,對于離別我還是有些不太習慣,精彩的旅程總是令人難忘,短短4天3夜的冒險已足夠回味一輩子。但我相信,每一段旅程都是累積,這樣折騰不為了證明什么,只為了成為更棒的自己,刻畫更精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