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現(xiàn)狀及其與精神病接觸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2017-12-12 05:55:22曾麗娟楊文嬌
        護理學報 2017年21期
        關鍵詞:精神疾病精神病條目

        陳 瑜,曾麗娟,楊文嬌

        (南方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現(xiàn)狀及其與精神病接觸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陳 瑜,曾麗娟,楊文嬌

        (南方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目的調查本科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現(xiàn)狀,分析其與精神病接觸程度的相關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方法,于2017年4—5月抽取廣州市某醫(yī)科院校護理學院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的本科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人口學資料問卷、歧視精神疾病患者評估量表、精神病接觸程度問卷進行調查。結果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總均分為(1.92±0.58)分,各維度均分分別為:隔離維度(1.83±0.67)分、危險維度(2.19±0.61)分,能力維度(1.68±0.71)分。量表總均分及隔離維度、危險維度均分均低于國內常模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科護生與精神疾病接觸程度得分為(6.36±2.39)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總分及能力維度均分與精神病接觸程度得分呈密切負相關(r=-0.419,-0.529;P<0.05)。結論本科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得分較高校學生低,與精神病接觸程度呈密切負相關。護理教育者既要對護生進行“反精神病歧視”的正向引導,又要重視以專業(yè)知識為基礎的教育和培訓,還需要加強護生與精神病患者的接觸,以減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

        本科護生;歧視程度;精神??;接觸程度

        病恥感指患者因疾病產(chǎn)生的一種恥辱體驗,其核心概念為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反映了一種負性的情緒體驗[1-2]。精神病患者社會歧視指對精神病患者采用歧視、貶低的態(tài)度和行為傾向[3]。公眾因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消極認識為患者貼上“標簽”,使得精神病患者基于社會的偏見而受到不公平對待[4]。國內外研究顯示[5-7],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康復,還成為了患者回歸社會的主要障礙。國外對于精神病患者病恥感的研究已經(jīng)大量開展,國內的相關研究也逐漸展開,但多集中于患者及其家屬,不同身份、不同地區(qū)的社會群體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態(tài)度仍有待探索[6]。本科護生作為未來護理隊伍的中堅力量,對精神病患者的態(tài)度不但影響精神科護理質量,還影響本科護生將來選擇精神科護理作為職業(yè)的意愿[8]。本研究擬調查本科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現(xiàn)狀,分析其與精神病接觸程度的相關性,以期為護理教育者制定教育計劃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于2017年4—5月抽取廣州市某醫(yī)科院校護理學院大學三年級第2學期的本科護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18 歲;(2)全日制本科護生;(3)已完成“精神科護理學”理論授課與見習;(4)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5)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具有嚴重精神疾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學資料問卷 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層次、家庭居住地、是否獨生子女、入校前第一志愿(護理學/非護理學)、生源性質(文/理科生)等一般人口學資料,以及是否有親戚、好友或同學患有精神疾病等。

        1.2.2 歧視精神疾病患者評估量表 由曾慶枝等[9]于2009年編制,用于評估公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程度。該量表包括隔離、危險、能力3個維度26個條目。其中,隔離維度14個條目,內容涉及對精神病患者社會交往方面的歧視態(tài)度或行為,包括“患者是否可以成為新來的朋友、是否愿意與患者交談、做鄰居、住在一起、一起工作、交往、談戀愛、結婚、同乘一輛車上下班”等;危險維度8個條目,內容與對精神病患者危險趨向的評價有關,包括“患者會給其他人帶來危險、許多患者會犯罪、患者行為難以預測、遇到精神患者會害怕、會覺得不安全”等;能力維度4個條目,內容涉及對患者能力方面的歧視,包括“患者是否能建立自助組織、是否能適應學校生活、是否能獨立生活、是否能獲得平等工作機會”。采用Likert 5點計分法,從“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分別賦值0~4 分,其中條目 1、17、21、23、24 為反向計分。 總分0~102分,得分越高,表示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程度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 ɑ為0.89[9]。

        1.2.3 精神病接觸程度問卷 采用Corrigan等[10]2001年研制,曾慶枝等[9]漢化的精神病接觸程度問卷,用于評估公眾與精神病的接觸程度。該問卷僅有1個條目,采用1~11級評分測量評估對象和精神疾病患者的親密程度,從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精神患者”到“我有精神疾病”分別賦值1~11分。得分越高代表與精神疾病接觸越親密,1分代表與精神疾病無接觸,7分代表中等親密程度,11分代表高度親密程度。源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為0.83[10]。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由研究者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解釋問卷填寫意義及方法,取得同意后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回答完畢即刻回收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回收率為88.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時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若為偏態(tài)分布則采用中位數(shù)及四分位數(shù) M(P25,P75)描述;計數(shù)資料以率、構成比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探討精神病接觸程度與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141名本科護生,年齡19~24(21.70±0.92)歲;其中男 11 名(7.8%),女 130 名(92.2%);獨生子女 36名(25.5%),非獨生子女 105名(74.5%);生源地:城市 42 名(29.8%),縣城 21 名(14.9%),鄉(xiāng)鎮(zhèn) 14名(9.9%),農(nóng)村 64名(45.4%);入學第一志愿:護理學 47為名(33.3%),非護理學 94名(66.7%);生源性質:理科生 95 名(67.4%),文科生 46名(32.6%);有親戚患精神病20名 (14.2%);有好友患精神病27名(19.1%);偶爾尋求過精神方面的幫助52名(36.9%)。

        2.2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量表得分與常模的比較情況 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總均分為(1.92±0.58)分,各維度均分分別為:隔離維度(1.83±0.67)分、危險維度(2.19±0.61)分,能力維度(1.68±0.71)分。量表總均分及隔離維度、危險維度均分均低于周英等[3]對1 064名高校學生調查的國內常模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量表均分與常模比較(±S,分)

        表1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量表均分與常模比較(±S,分)

        項目 護生(n=141) 國內常模(n=1 064) t P隔離維度 1.83±0.67 1.21±0.37 11.024 <0.001危險維度 2.19±0.61 2.29±0.76 1.200 0.048能力維度 1.68±0.71 1.67±0.75 0.152 0.880總分 1.92±0.58 2.08±0.60 3.282 0.001

        2.3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量表隔離、危險維度得分最高及最低的3個條目及能力維度各條目得分情況 各條目均分呈偏態(tài)分布。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量表隔離維度,得分最高的條目為:“如果我還沒有結婚,我不會和一個精神患者談戀愛”,得分最低的條目為:“我同意在我小區(qū)修建精神患者康復中心”。危險維度得分最高的條目為:“精神患者的行為很難預測”,得分最低的條目為:“我認為除非精神患者住院,否則會給其他人帶來危險”。能力維度得分最高的條目為:“精神患者無法獨立生活”,得分最低的條目為:“對精神患者來說,建立一個像糖尿病患者的自助組織是不可能的”。見表2。

        表2 本科護生隔離、危險維度得分最高及最低的3個條目及能力維度各條目得分情況[M(P25,P75),分]

        2.4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得分與精神病接觸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本科護生與精神疾病接觸程度得分為(6.36±2.39)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總分及能力維度均分與精神病接觸程度得分呈密切負相關(r=-0.419,-0.529;P<0.05)。 見表 3。

        表3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得分與精神病接觸程度的相關性分析(n=141)

        3 討論

        3.1 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總均分低于國內常模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總均分及隔離維度、危險維度均分,均低于周英等[3]對1 064名高校學生調查的國內常模得分(P<0.05),說明本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程度低于一般高校學生,護生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接納精神病患者。究其原因,(1)與本科護生接受過系統(tǒng)的精神醫(yī)學課程學習有關[11]。護生已基本掌握精神疾病的理論知識,可以正確分析精神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影響,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對待精神疾病患者;(2)本組護生均已完成了精神科見習,對精神疾病患者有了進一步了解,更理解患者的痛苦,更容易同情和接納患者。此外,本科護生的危險維度得分顯著低于常模,可能是由于護生在課程學習后,對精神病患者的異常行為具有一定了解,能夠對精神病患者的危險行為進行評估和預防,從而能理性地評估精神病患者的危險性。

        3.2 本科護生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各維度及其條目得分情況

        3.2.1 隔離維度及其條目得分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隔離維度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分別為:“不會和精神患者談戀愛”、“和精神患者住在一起”、“和精神患者一起工作”。由此可見,盡管護生對精神病患者的隔離維度得分低于國內常模,但大部分護生均不愿意在戀愛、生活以及工作中與精神病患者建立親密的關系,尤其是在戀愛方面,大部分護生對精神病患者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但是在精神病患者與自己或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不會主動遠離或者勸阻。得分最低的3個條目為:“不反對和精神病患者同乘一輛車上下班”、“如果我的朋友得了精神病,我會盡量和他少來往”、“同意在我小區(qū)修建精神病患者康復中心”,說明護生不抵抗與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接觸。但仍有較多護生 “不愿意與精神患者有任何聯(lián)系”,且不認為“精神患者可以成為信賴的朋友”,說明護生雖然不抵觸與患者的一般接觸,但不愿意主動和精神病患者交往。

        總之,精神病患者在社會交往中所受歧視主要表現(xiàn)在戀愛、工作及基本的人際交往方面,該結果與高士元等[12]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其中,“不愿意和精神患者戀愛”是對精神患者社會歧視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其原因可能是,盡管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較理性的認識,但對精神病患者仍有一定的抵觸心理,不愿意與精神病患者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因此,建議護理教育者重視宣揚“反歧視”理念,鼓勵護生與精神病患者建立正常社會交往。在 “精神科護理學”授課過程中,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記錄片等形式介紹精神病患者真實的生活情況,讓護生了解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擁有進行正常社會交往的能力和權利,消除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和歧視,從自身做起,主動接納和認可精神病患者,積極維護精神病患者進行正常社會交往的權利。

        3.2.2 危險維度及其條目得分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中危險維度得分低于常模,說明對精神病患者的危險趨向具有較理性的評價。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為:“如果知道我的家人和精神病患者一起工作,我會擔心家人的安全”,“精神病患者的行為很難預測”;“遇到精神患者,我會害怕”,說明盡管護生對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接納程度較高,但是仍然認為精神患者的行為具有不可預料性,并對自己或家人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脅性。得分最低的3個條目是:“許多精神患者犯罪”,“精神病院的主要責任是防止精神病患者發(fā)生暴力/傷害他人”,“除非精神病患者住院,否則會給其他人帶來危險”,說明護生能認識精神病院的職責,理解精神病院是作為精神患者提供治療、護理以及康復的場所,而非遏制精神患者危害他人的“牢籠”。究其原因,盡管護生已接受過精神??浦R的系統(tǒng)學習,能夠較理性地評估和理解患者的怪異行為,但仍難以克服對精神病患者的刻板印象,認為其具有危險性、不可預料性和暴力傾向。而公眾刻板印象的形成,媒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媒體往往將精神病患者描述得像隨時都會爆炸的定時炸彈,使得人們對精神病患者敬而遠之,產(chǎn)生排斥[13]。因此,建議護理教育者既要通過專業(yè)知識對護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又要重視大眾媒體對護生的影響,利用傳媒作為教育渠道,支持國外一些抗病恥感的傳媒運動,通過傳媒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的形象進行正向引導[14]。

        3.2.3 能力維度及其條目得分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精神病患者歧視評估量表中能力維度得分與常模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能力維度的均分低于中位數(shù)2.0分,說明護生對精神病患者的能力歧視程度較輕,在一定程度上認可精神病患者的能力。其中,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為:“精神患者無法獨立生活”、“精神患者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精神病患者不應具備同等的工作面試機會”,說明盡管護生能正確認識精神疾病對患者帶來的影響,但仍然對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均持有較保守的評估,不能完全認同精神病患者具備獨立生活和正常工作的能力。“精神患者不可能自行建立一個像糖尿病患者的自助組織”的得分最低,說明護生比較認可精神病患者進行社會交流與尋求幫助的能力??梢娮o生對精神病患者能力的評價比較客觀,認為精神病患者并不能進行完全獨立自主的生活,可能和護生在學習系統(tǒng)的精神病??浦R后,能夠對精神病患者的能力進行客觀的評估有關。因此,建議護理管理者重視精神病患者的康復訓練,加強患者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訓和教育,為患者出院后回歸社會做好準備[15];而護理教育者應重視精神科康復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培養(yǎng)護生引導精神病患者進行社會康復訓練的能力和技巧。

        3.3 本科護生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得分與精神病接觸程度呈密切負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歧視精神病患者評估總分與精神病接觸程度得分呈密切負相關(r=-0.419,P<0.05),與 Rao 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即生活聯(lián)系越緊密,對精神病患者了解越多,歧視的程度越輕。魏國英[10]和周英等[16]的研究再次證實了該觀點,即調查對象與精神病患者接觸越頻繁,對精神病患者的態(tài)度越積極,歧視程度越低。護生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的形成過程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刻板印象的影響下,護生對精神病患者具有智力低下、儀表不整、行為古怪的負面印象,進而產(chǎn)生害怕、回避等負性情緒,最后負性情緒的體驗導致歧視的產(chǎn)生[13]。接觸可以為護生與精神病患者提供互動,使護生更加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真實想法和生活,從而建立對精神病患者的客觀認識,改變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17]。西方一些研究同樣肯定了與患者接觸這一途徑的有效性,認為與患者接觸聯(lián)合教育是減輕病恥感和歧視的最好方式[12]。因此,建議護理教育者通過安排一定時間的精神科見習及實習,鼓勵護生與精神病患者進行接觸,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真實生活狀況,對精神病患者的能力建立客觀全面的認識,改變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

        綜上所述,本科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得分較高校學生低,與精神病接觸程度呈密切負相關。護理教育者既要對護生進行“反精神病歧視”的正向引導,又要重視以專業(yè)知識為基礎的教育和培訓,還需要加強護生與精神病患者的接觸,以減少護生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由于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研究,無法了解本科護生在讀期間對精神疾病患者歧視態(tài)度的動態(tài)變化,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探討。

        [1]易嘉龍,劉 津,郭金華,等.267名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對重性精神病的病恥感認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8):602-603.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8.010.

        [2]陳佳偉,岑慧紅,林建葵,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孤獨感與病恥感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1):14-1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1.014.

        [3]周 英,潘勝茂,趙春陽,等.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狀況的大樣本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11):1626-1631.DOI:10.13342/j.cnki.cjhp.2015.11.009.

        [4]郭全芳,盧世臣,張云紅,等.精神分裂癥緩解期患者遭受歧視的體驗及應對[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77-680.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0.08.001.

        [5]余 敏,江妙玲,周燕玲,等.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7):58-61.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7.058.

        [6]周 英,李亞潔.精神分裂癥病恥感的相關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1,32(15):2061-2063.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1.15.054.

        [7]Holubova M,Prasko J,Matousek S,et al.Comparison of Self-stigma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A Cross-Sectional Study[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6,12:3021-3030.DOI:10.2147/NDT.S121556.

        [8]魏國英,林建葵,潘勝茂,等.護生對精神疾病患者歧視態(tài)度與其接觸患者程度的相關性[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3):70-72.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4.03.22.

        [9]曾慶枝,何燕玲,田 泓,等.歧視精神疾病患者評估量表的制訂[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9,21(4):217-220,250.DOI:10.3969/j.issn.1002-0829.2009.04.007.

        [10]Corrigan P W,Green A,Lundin R,et al.Familiarity with and Social Distance from People Who Have Serious Mental Illness[J].Psychiatric Services,2001,52(7):953-958.DOI:10.1016/S0920-9964(03)00186-5.

        [11]周 英,李亞潔,李建華,等.醫(yī)護本科生對精神病病人歧視態(tài)度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22A):2028-2030.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22.006.

        [12]高士元,費立鵬,王向群,等.精神分裂癥病人及家屬受歧視狀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19(2):82-85.DOI:10.3321/j.issn:1000-6729.2005.02.005.

        [13]Rao D,Feinglass J,Corrigan P.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Mental Illness Stigma[J].J Nerv Ment Dis,2007,195(12):1020-1023.DOI:10.1097/NMD.0b013e31815c046e.

        [14]徐 暉,李 崢.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455-458.DOI:10.3321/j.issn:0254-1769.2007.05.032

        [15]陳玉明,莊曉偉.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產(chǎn)生原因及干預措施[J].慢性病學雜志,2016,17(4):433-436.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16.04.021.

        [16]周 英,李亞潔,林建葵,等.護士對精神病患者歧視狀況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8):84-88.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2.08.028.

        [17]潘勝茂,周 英,姜 戀,等.中文版公眾對精神疾病患者歧視態(tài)度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6):468-471.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6.06.017.

        R473.47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21.034

        2017-06-16

        陳 瑜(1977-),女,江西景德鎮(zhèn)人,博士,副教授,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本文編輯:方玉桂 王 影]

        猜你喜歡
        精神疾病精神病條目
        輕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完形填空專練(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代謝紊亂
        精神病
        “無形”的病痛——關懷精神疾病人群
        當代陜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詞詮》互見條目述略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3 當我們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試論人類精神疾病觀的發(fā)展與演變
        日日碰狠狠丁香久燥| 一区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五月四房播播|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日韩av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录像|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亚洲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成人动漫久久|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av少妇偷窃癖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看福利| 亚洲丰满熟女乱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免费国产天天看| 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 后入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乱人伦视频69| 亚洲白嫩少妇在线喷水|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女人机机里|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国产av一级二级三级|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