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楊和家++鄺洪波++楊建
每逢暑假,全國各個高校會有數(shù)千支隊伍奔赴祖國各地開展各項社會實踐調研活動。2017年的暑假,北方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組織了一支國情社情調研團,來到距北京萬里之外的新疆和田民族地區(qū),展開了此次實踐調研活動。
調研活動的緣起
此次調研活動緣起于北方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大三學生阿迪力·圖爾蓀尼亞孜的一次支教經歷。這些年,和田地區(qū)在北京、浙江、安徽等省的對口支援建設下飛速發(fā)展,當?shù)貙τ跐h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全鄉(xiāng)唯一一個考到北京上大學的維吾爾族青年,他利用自己在內地多年的學習成果,每年都會利用假期,回到家鄉(xiāng)為自己母校的孩子教授漢語課程。學校得知阿迪力的事跡后,以計算機學院本科學生第二黨支部的黨員為主要依托組建了本次暑假社會實踐調研團,在阿迪力的帶領下來到吉亞鄉(xiāng)中心小學,與阿迪力一起教授漢語課程。
調研情況
1.實地走訪當?shù)貙W生家庭和所在的村鎮(zhèn)
一個星期內,實踐團實地走訪了北方工業(yè)大學三位和田地區(qū)在校生的家庭。在此次調研的發(fā)起人阿迪力·圖爾蓀尼亞孜的家里,我們和他的家人進行了深入交談,感受到這個家庭因走出了全村唯一一個到北京讀書的大學生而流露出的那份驕傲和自豪。在皮山縣阿依提拉·阿卜力克木的家里我們受到熱情的款待,豐盛的新疆美食讓實踐團的成員們流連忘返,但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依提拉父親的一句話:“和有的家庭比起來,雖然我們家里沒有一分存款,但是我培養(yǎng)出來兩個大學生?!保ㄗⅲ喊⒁捞崂€有一個哥哥,目前大學畢業(yè)在和田地區(qū)安全局工作)在王雪同學的家里,我們了解到她爺爺是解放新疆的老八路,扎根新疆到現(xiàn)在,王雪成了“疆三代”。雖然目前王雪的父母已經下崗靠臨時工維持收入,但是對于王雪的教育沒有絲毫放松。同時,實踐團還走訪了三位在校生所在的吉亞鄉(xiāng)、皮山縣、墨玉縣等貧困地區(qū),通過一對一訪談、黨員座談會、普通鄉(xiāng)民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實踐調研。
2.當?shù)匦W支教
除了走訪和實地調研,實踐團也深入到學校,通過實踐支教活動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實際體驗教育現(xiàn)狀。實踐調研團來到吉亞鄉(xiāng)中心小學,通過聽當?shù)亟處熒险n、和小學教師交流座談、自己作為教師給學生上漢語課等活動開展實踐體驗。
吉亞鄉(xiāng)中心小學正在為9月份全面實施用漢語教學工作做準備,開展假期補習漢語課程。全校15個班級僅有12位教師會上漢語課程,實踐團的到來讓他們很開心。實踐團和教師們對教授內容進行了交流,并進入課堂聽課,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現(xiàn)狀,將自己準備的備課內容和教師們交流匯報。經過短暫緊張的準備之后,實踐團的成員們就走進課堂,當起了漢語授課教師。
實踐團的學生們走進不同年級的課堂,教授漢語課程。兩天的課程,實踐團成員把自己大學生活的情況、學校的介紹宣傳片帶到課堂,讓他們體會“阿迪力哥哥的大學生活”。在為他們傳授漢語知識過程中,實踐團員和孩子們零距離接觸,深刻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教師的尊敬,對漢語的極大需求,對未來能與外面世界溝通的極大渴望。此外,實踐團發(fā)現(xiàn)學生缺少學習漢語的相關教材,于是購買了《維漢200句》捐贈給他們。
當?shù)亟逃F(xiàn)狀總結和脫貧路徑探索
1.當?shù)亟逃F(xiàn)狀總結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和田地區(qū)實行的是從幼兒園到高中完整的15年義務教育,國家給予了教育很大的投入,因此小學輟學現(xiàn)象少,只是極個別的學生因身體、智力等原因輟學。但教育水平較內地而言仍有較大的差距。對于基層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程度不高,雖然是15年義務教育,但是大多數(shù)孩子止步于初中水平。村民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漢語的普及程度非常低,能熟練掌握漢語的村民不多。家庭承擔子女教育的能力普遍偏低,甚至沒有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意識。因此,當?shù)氐臐h語教學主要依靠的便是學校。
對于學校這樣的教育機構而言,隨著政府的大力投入,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等已經大為改善,但師資力量缺乏仍然是首要問題。就吉亞鄉(xiāng)小學而言,全校僅21名在職教師,卻有689名學生,15個班。其中,最為匱乏的是能夠教授漢語的教師,21名教師中僅有12名教師能夠比較好地掌握漢語,開展雙語教學,還不能滿足每班一名雙語教師。其次,漢語教材的缺乏也是漢語教育面臨的另一個問題,義務教育免費發(fā)放的書中目前還沒有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們學習漢語的書籍。
就高等教育階段而言,通過實地考察,實踐團了解到阿迪力所在的吉亞鄉(xiāng)共有大學生99人,研究生1人,阿迪力是唯一一個在北京上高校的大學生。中小學入學率達到100%,但上內高班的學生僅有9人。通過調查,全鄉(xiāng)平均初中文化程度。阿依提拉所在的皮山縣藏桂鄉(xiāng)亞曼亞農場村近三年共有148名高中應屆畢業(yè)生,但僅有17個人上大學,15人在新疆本地上大學,僅有2人在內地上學。
通過和田地區(qū)教育調查,實踐團發(fā)現(xiàn),和田地區(qū)2016年家庭平均年收入7,372元。除了義務教育,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入,高中生、大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少,大概每個家庭500元每年。而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就是想讓孩子完成大學學業(yè),盡全力地考研。家庭教育能給予孩子的支持不多,以和田地區(qū)吉亞鄉(xiāng)阿孜乃巴扎村為例,村支書和鄉(xiāng)長在談到村民的教育時提到,村民的整體文化素質還比較低,尤其是漢語普及水平非常低,在整個村里,能非常熟練掌握漢語的村民還不多。每個家庭的孩子教育多是依賴中心小學來完成,家庭承擔子女教育的能力普遍偏低,很多家庭基本上沒有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意識。
國家對于民族地區(qū)的教育尤其是新疆和西藏民族生的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和田作為北京對口援建20年的地區(qū),在教育方面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目前,和田地區(qū)實行15年義務教育,每個大學生家庭,國家每年給予6,000元的補貼,巨大的投入大大提升了當?shù)氐慕逃?。各地區(qū)受教育比例大大提高,因經濟困難輟學情況基本消失。當?shù)匕傩諏τ诮逃恼J知度和認可度也大大提升,問卷調查顯示:90%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endprint
但是對于教育投入來說,這里的教育觀念更多地依賴學校教育,學習以孩子自學為主,家長參與和干預的并不多。很多家庭都認為在學校能學多少就是多少,作為家長沒有太多的想法,還是比較希望孩子早點掙錢,并不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太多??傮w看,民族地區(qū)家庭給予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只能依靠學校,學校責任重大。
和田地區(qū)是典型的民族地區(qū)。民族地區(qū)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這也是我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固有特征,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博大寬容,也是炎黃文化在地球上綿延幾千年從沒有中斷的堅實基礎。但是民族地區(qū)如果僅僅發(fā)展自己的民族語言,也會給發(fā)展帶來很大的障礙。沒有溝通的橋梁,容易因為文化差異導致一些無謂的不信任和猜忌。我們調查的一個星期內,也因為語言不通感受了諸多不方便和彼此的隔閡。
目前,國家已經認識到漢語普及的重要性,并且于今年9月份開始在中小學全面普及漢語。當?shù)氐娜罕妼τ跐h語的需求度非常高,很多鄉(xiāng)村利用晚上時間集體給大家講授普通話課程。我們在為實踐小學捐書的那天,有位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年輕媽媽看到我們購買的書,久久不肯離開,醞釀了很久之后鼓足勇氣問我們是否可以送她一本書。我們當然慷慨贈書給她,在同她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村里賺錢多的都是普通話說得好的人,所以她想趁著年輕多學一些。
2.教育脫貧的路徑探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將“發(fā)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五個一批”之一,提出要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從扶助完成學業(yè)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對學生資助工作的定位不斷深化。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強調過,“再餓不能餓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在于重視教育。
通過教育脫貧,對于地處南疆腹地的和田地區(qū)意義更為重大。解決好一個地區(qū)長遠發(fā)展的最主要動力在于解決好當?shù)厝藗兊乃枷雴栴},通過教育,讓一代一代的和田人認識到不懈求知、辛勤勞作加之科技的力量才是脫貧的王道,脫貧先治愚,通過教育脫貧讓大家思想動起來。對于遠離漢語文化核心圈的和田人來說,教育脫貧先從漢語普及、打破文化壁壘開始。這條路徑上,缺少師資力量是一個迫切的問題。由于和田地區(qū)距離內地較遠,來往和田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如何尋找?guī)熧Y力量,是我們此次調研的重點問題。實踐團認為可以通過內外兩條路徑來尋找?guī)熧Y力量。
第一,向內的路徑。即每年寒暑假,利用大部分大學生都要返鄉(xiāng)的時機,將他們有組織地安排進行體系化實踐活動。其實,像我們這次調研活動發(fā)起人阿迪力一樣到內地上大學后主動回鄉(xiāng)進行教育脫貧的學生肯定很多,這種主動自發(fā)行為在有序性、組織化方面都有欠缺,作用和效果上也大打折扣,如果能夠通過志愿者平臺,將這些學生的行為通過標準化、體系化的約束、考核正規(guī)起來,既可以充分共享資源又可以大大提升整體效果。
第二,向外的路徑。如同我們這次調研的組織形式,通過在內地上大學的和田地區(qū)學生為輻射作用,組織學校的內地大學生共同組成教育脫貧文化普及成員,來完成師資力量的補充。無論怎樣的途徑,都需要有牽頭單位系統(tǒng)研究和田地區(qū)教育脫貧切實需要,明確文化普及的內容、授課計劃,開展系統(tǒng)的教育培訓,有組織系統(tǒng)化推進教育脫貧的步伐。
我們的調研活動得到了北京援疆指揮部宣傳部門的支持,也吸引了中央電視臺12頻道的慈善人物欄目的關注,更是得到了當?shù)厝说男袆又С郑撼鲎廛囁緳C得知我們不遠萬里從北京來調研,主動給我們免車費;來自溫州的文具店老板看到我們辛苦地給學生買文具,主動給我們礦泉水;新華書店的經理聽說我們買書捐贈給鄉(xiāng)里的小學生們,給我們打了九折。我們一行人深深感受到了教育脫貧攻堅不僅要說,更要有行動。實踐團七天的新疆和田地區(qū)教育脫貧調研活動只是個開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教育援疆—我們在行動!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yè)大學學生處)
[責任編輯:于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