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能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手外科,江蘇 南通 226001)
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觀察
秦 能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手外科,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探討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近期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0例手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對乙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對甲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護理。然后觀察兩組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乙組患者對手外傷知識的掌握率、預防感染知識的掌握率、功能鍛煉知識的掌握率及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均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可提高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臨床路徑護理;手外傷;皮瓣移植術
手是人類進行精細活動的主要器官。然而手長期暴露在外,其受到意外傷害的幾率較大[1]。若手部發(fā)生較大面積的軟組織損傷,可使用皮瓣移植術進行治療。使用皮瓣移植術治療手外傷可最大程度地恢復手部的功能,并保持手部的美觀性。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非常高。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服務的質量直接決定其皮瓣能否存活[2]。臨床路徑護理是指自患者入院開始,對其在治療、監(jiān)測、術后復原等方面按照嚴格的護理工作流程及要求實施護理措施,以此來加快其康復的速度。對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能高效地利用醫(yī)院的資源,讓其體驗到極佳的護理感受[3]。為探討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手外傷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將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0例手外傷患者平均分為乙組和甲組。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平均年齡為(25.83±2.27)歲。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平均年齡為(27.54±1.6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甲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為患者安排床位。評估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與皮瓣移植術相關的知識。每天對病房進行一次消毒。2)告知患者不可食用辛辣的食物,讓其多吃蔬菜、水果。讓患者戒煙、戒酒。禁止在患者的供區(qū)皮膚進行輸液、穿刺等操作,保證其供區(qū)皮膚和血管狀態(tài)良好。術前為患者備皮。3)將病房內(nèi)的溫度調(diào)節(jié)到26℃左右。用60 W的烤燈持續(xù)照射患者的手術部位,烤燈距手術部位40~60 cm,燈上不得覆蓋報紙、衣物等物品,持續(xù)照射45分鐘。為患者連續(xù)使用烤燈1周。4)做好護理記錄和護理工作交接。及時根據(jù)醫(yī)囑為患者用藥和換藥。將患者的患肢抬高約10 cm。良好地固定患者的患肢。在患者臥床期間協(xié)助其翻身,幫助其活動健側的肢體。5)觀察患者皮瓣的顏色、溫度、血流情況及腫脹的程度。觀察患者切口恢復的情況。
對乙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當天評估其病情。為患者介紹病區(qū)的環(huán)境、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及醫(yī)護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地講解關于手外傷、皮瓣移植術及臨床路徑護理的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閱讀并簽訂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2)入院第2天至手術前2天,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一起訓練患者在床上排便。告知患者不可食用辛辣的食物,讓其多吃蔬菜、水果。讓患者戒煙、戒酒。禁止在患者的供區(qū)皮膚進行輸液、穿刺等操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意保護供區(qū)皮膚,保證其供區(qū)皮膚和血管狀態(tài)良好。3)手術前1天,讓患者在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h禁水。為患者進行備皮等皮膚準備工作。與患者進行交流,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為患者介紹在該院成功完成皮瓣移植術的病例,增強其順利完成手術的信心。4)手術當天,再次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手術結束后,讓患者入住單人病房,將病房內(nèi)的溫度控制在26℃左右。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5)術后第1天至術后第2天,每天對病房進行一次消毒。用60 W的烤燈持續(xù)照射患者的手術部位,烤燈距手術部位40~60 cm,燈上不得覆蓋報紙、衣物等物品,持續(xù)照射45分鐘。為患者連續(xù)使用烤燈1周。密切觀察患者皮瓣的顏色、溫度、血流情況及腫脹的程度。觀察并記錄患者切口恢復的情況。每個小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一次?;颊呷∑脚P位時,在其骶尾部墊海綿圈,提高其臥床的舒適度。指導患者活動健側的肢體。遵醫(yī)囑為患者用藥和換藥。將患者的患肢抬高約10 cm,并良好地固定其患肢。讓患者臥床休息一周[4]。6)術后第3天至出院前1天,每天對患者的病房進行一次消毒。讓患者多吃玉米、紅薯、香蕉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指導患者自主活動健側的肢體。每天早、中、晚各活動1次。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控制其進行活動的強度。7)患者出院當天,提醒患者及其家屬定期進行理療,并堅持進行功能鍛煉,從而防止其因長期臥床而發(fā)生肌肉萎縮的情況,加快其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時間。叮囑患者的家屬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將術后注意事項以紙質文件的形式發(fā)放給患者及其家屬,并讓患者及其家屬在文件上簽字。該文件一式兩份,護理人員與患者各保留一份。
護理結束后,使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識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兩組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調(diào)查問卷分為手外傷知識、預防感染知識及功能鍛煉知識三個維度。每個維度的滿分為100分。若患者的得分≥80分,則判定其已掌握該項知識。同時,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倽M意率=(滿意例數(shù)+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對手外傷知識的掌握率、預防感染知識的掌握率及功能鍛煉知識的掌握率均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n(%)]
乙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n(%)]
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實施護理服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其治療的效果。對此類患者進行傳統(tǒng)護理時,護理措施缺乏連貫性和全面性,不能讓護理人員主動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臨床路徑護理是指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護理服務,從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5-6]。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可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從而為患者提供及時、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7]。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在每個時段都有明確的護理目標,可避免護理服務的盲目性,從而為其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護理服務。臨床路徑護理的實施使護理人員明確了每天的工作任務,使其工作更有計劃性,避免其發(fā)生遺漏護理操作的情況[8]。此外,臨床路徑護理從患者入院開始至患者出院,都有明確的護理流程,可避免出現(xiàn)重復或無明確目的的護理操作,從而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避免發(fā)生醫(yī)療糾紛。
綜上所述,對進行皮瓣移植術的手外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可提高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吳利萍.探討舒適護理在手外傷皮瓣移植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下旬刊),2013,3(11):272-273.
[2] 孫銀梅.手外傷帶蒂皮瓣移植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8(19):64-65.
[3] 沈耀英.臨床護理路徑在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570-571.
[4] 李秀芳.皮瓣移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4):875.
[5] 張莉,沈芝仙.臨床護理路徑在經(jīng)皮肝臟穿刺活檢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32):4840-4841
[6] 王國權, 李尚娥, 范靜. 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質量管理[J]. 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 1998(9):24.
[7] 馬偉光,李繼平.21世紀實施臨床路徑的SWOT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48-49.
[8] 包永蘭.臨床護理路徑在手外傷皮瓣移植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0):2575-2576.
R473.6
B
2095-7629-(2017)17-0241-02
秦能,女,1988年出生,漢族,江蘇南通人,學歷為大學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手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