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丹
(安徽省立醫(yī)院西區(qū),安徽省腫瘤醫(yī)院綜合外科,安徽 合肥 230031)
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
李卓丹
(安徽省立醫(yī)院西區(qū),安徽省腫瘤醫(yī)院綜合外科,安徽 合肥 230031)
目的:探討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近期在安徽省腫瘤醫(yī)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116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搖號法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n=58)和B組(n=58)。對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均進行基礎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觀察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分。結果:護理后,B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有效地消除其焦慮和抑郁的情緒。
胃癌根治術;心理護理;焦慮;抑郁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胃癌的致死率居全部惡性腫瘤致死率的首位。胃癌根治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胃癌的常見方法之一。使用該手術治療早期胃癌和中期胃癌的效果顯著[1]。由于疾病對患者機體帶來的痛苦、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及對治療結果的擔心,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通常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的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會影響患者對手術的依從性及預后[2]。因此,護理人員應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為探討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安徽省腫瘤醫(yī)院對近期在該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部分胃癌患者在進行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近期在安徽省腫瘤醫(yī)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116例胃癌患者。使用搖號法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和B組。A組中共有58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3例(56.90%),女性患者25例(43.10%);其年齡為34~75歲,平均年齡為(55.1±5.8)歲;其中病變部位為胃小彎的患者有17例,為胃大彎的患者有19例,為胃竇的患者有23例。B組中共有58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31例(53.45%),女性患者27例(46.55%);其年齡為32~73歲,平均年齡為(53.2±4.4)歲;其中病變部位為胃小彎的患者有16例,為胃大彎的患者有18例,為胃竇的患者有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均進行基礎護理。具體的方法是:術前協(xié)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告知其治療的流程。術后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協(xié)助其翻身。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保持病房干凈衛(wèi)生。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在術前和術后均進行以下心理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為患者講解胃癌的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糾正其“癌癥等于死亡”的錯誤認識,幫助其正確看待癌癥。告知患者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治療癌癥的新藥和新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應用,癌癥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升,生存期得到大幅度的延長,部分癌癥患者甚至可以帶瘤生存。為患者介紹在該院進行胃癌根治術后獲得良好預后的病例,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使其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幫助其樹立堅持進行治療的信念。2)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將其身體不適的信息及時反饋給醫(yī)生,幫助醫(yī)生調整治療方案,減輕患者的痛苦。鼓勵患者的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從經(jīng)濟和精神上支持患者進行治療,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心、支持及繼續(xù)生活的意義。3)告知患者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讓其在感到身體不適時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避免其在感到切口疼痛等不適時過于慌張,或隱瞞身體的不適。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緩解其身體和心理上的緊張。在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較好的條件下,讓其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轉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
在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患者的評分與其焦慮或抑郁的程度呈正相關。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B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注:*表示與A組患者相比,P>0.05;#表示與A組患者相比,P<0.05。
39.41±3.91 27.46±4.57#15.132 0.000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組(n=58)B組(n=58)χ2值P值53.4±3.5 53.1±4.1*0.424 0.673 44.6±4.5 38.4±3.7#8.105 0.000 40.27±3.58 37.45±5.21*1.235 0.219
我國居民胃癌的發(fā)病率較高。胃癌患者在發(fā)病的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少數(shù)患者可發(fā)生惡心、嘔吐及與潰瘍病類似的上消化道癥狀。隨著胃癌患者病情的進展,其可發(fā)生胃部疼痛、體重減輕、進食后胃部飽脹、食欲下降及乏力等臨床癥狀。胃癌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到晚期時,其可發(fā)生貧血、消瘦及營養(yǎng)不良等臨床癥狀。胃癌根治術是臨床上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胃癌根治術是指將原發(fā)腫瘤連同轉移淋巴結及受累的組織一并切除的治療胃癌的方法。但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可因疾病對其機體造成的痛苦、對疾病的恐懼及對治療效果的擔憂等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的情緒[3]。這些不良的情緒會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抵抗治療,從而影響手術的順利完成和手術治療的效果[4]。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此類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從而消除其不良的情緒。聶祖蘋[5]及韓芬葉[6]的研究結果顯示,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減小不良心理對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獲得更理想的手術效果。這與本次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有效地消除其焦慮和抑郁的情緒。
[1]陳敬華,張瑩,趙凱歌,等.以希羅達為基藥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進行同步放化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3):78-79.
[2]韓建成.淺談用胃癌擴大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21(7):276-277.
[3]陶海娃,陳松芳,林小容,等.心理護理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溫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4(8):610-613.
[4]聶祖蘋.術前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4,33(7):160-161.
[5]韓芬葉.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用于胃癌根治術后輔助化療的安全性分析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4(18):33-35.
R473.6
B
2095-7629-(2017)19-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