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佼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博弈論視閾下的民辦高職院校班級建設模式探究
張 佼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民辦高職院校的擴招和入學門檻的下降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本文將博弈論引入到班級建設中,通過分析班級建設中的囚徒博弈、智豬博弈、獵鹿博弈等,提出班級建設中運用博弈論的原則:規(guī)則化、動力化和人性化。
博弈論;班級建設;動力化;人性化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全國高校的不斷擴招,民辦高職院校也加入了擴招大軍。由于全國范圍內考生數(shù)量的下降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民辦高職院校為了保證生源的數(shù)量,便不斷放寬招生的條件,降低考生入學的門檻。學生的知識架構、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的等方面均呈現(xiàn)出極大的不均衡性。這無疑給民辦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zhàn),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建設班級將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以博弈論為基礎,嘗試著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班級建設模式。
博弈論(Game Theory)也被稱為“對策論”,是“研究在決策主體間存在相互影響的狀態(tài)下,決策主體的決策行為以及決策均衡問題的理論”[1]。20世紀40年代,馮·諾伊曼和摩根斯坦在《經濟行為和博弈論》中所提出的博弈論即運用嚴謹?shù)臄?shù)學模型來研究沖突對抗條件下最優(yōu)決策的理論,并率先將該理論應用到經濟領域之中。20世紀50年代以來,納什、澤爾騰、海薩尼等專家學者從內涵和外延等方面對博弈論進行發(fā)展,使其日趨成熟并最終進入實用。上個世紀80年代,該理論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經濟領域之中,隨后,又被擴展應用到軍事、政治等多個領域。
著眼于不同的視角,基于不同的標準,博弈的分類也不盡相同。依據(jù)所采用的假設不同,博弈可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者的區(qū)別的關鍵在于參與者在博弈過程中是否能夠“達成某種有約束力的契約或默契”[2],如果可以達成,就稱為合作博弈,反之,就被稱為非合作博弈。根據(jù)參與者的行動次序和參與者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戰(zhàn)略空間和支付的知識、信息是否了解這兩個角度,博弈可以被分為: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tài)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依據(jù)參與者之間沖突的結果來劃分,博弈可被分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變和博弈。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班級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困擾著學生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問題。博弈論的發(fā)展給新型班級管理和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帶來了曙光。在博弈論中,博弈的三要素分別是:參與人、參與人的策略和參與人的支付。參與人是“博弈中進行決策的主體”[3],在班級建設中,就是指參與班級建設的學生工作者和學生;參與人的策略就是指“一項規(guī)則,根據(jù)該規(guī)則,參與人在博弈的每一時點上決定如何行動?!薄懊恳粋€參與人至少應有兩個可供選擇的策略”[4],否則,選擇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參與人的支付指的是“在所有參與人都選擇了各自的策略且博弈已經完成之后,參與人所得到的結果”[5]。
在班級建設中,如何使學生工作者和學生之間的博弈行為得到一個雙贏的均衡結果,促進師生之間良性關系的形成呢?我們需要引入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模型。
假定甲乙兩名犯罪嫌疑人因犯罪被捕,檢察官對他們進行單獨審訊,檢察官對甲說:“我們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你們兩個人如果都不坦白,那么,都將被判處 2年徒刑;如果只有一方坦白,則坦白一方將只判1年,不坦白一方被判8年;如果你們兩個都坦白,你們都將從輕宣判。”檢察官對乙也說了同樣的話。實際上如果兩個人都坦白,也許會因涉及多個案件而都被判刑 5年。每個囚徒均有2種供選策略:坦白和抵賴。在這個競爭博弈中,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甲乙兩名囚徒無論如何改變都不能改善其給付值,對甲而言、無論乙做出何種選擇,自己的最優(yōu)平衡點是坦白,但是并不能實現(xiàn)效用的最大化、最優(yōu)化。對乙而言,同樣如此。
在班級建設工作中,我們通過引入博弈論來簡化模式,分析結果,進而提出解決的方略。學生工作者往往要帶多個班級,此處暫以2個班級的博弈行為為例,評價指標包括學習成績、班級建設、班級管理、課外活動等。對這些指標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得到班級建設的策略組合,即“積極進取”和“消極對待”。班級 X和班級Y都希望在班級間的比較與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 ,即都希望在班級綜合評價中獲得好評。好評自然離不開班級成員的積極進取和努力付出,尤其是班級中的骨干中堅力量,他們需要付出更多。雙方都認為,付出較少,綜合評價結果相同,這是更好的結果,即兩個班級同時選擇消極對待,將得到一個納什均衡(差,差),對班級管理者而言,這不是一個好結果,班級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另一個納什均衡(好,好)。
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班級中得到充分鍛煉,成長為有用之才,我們可以采用兩種博弈班級建設模式:博弈個體和博弈聯(lián)盟。博弈個體是指在非合作博弈中,一個班級通過開發(fā)自己的資源,形成自己的特色,進而樹立班級自信心;博弈聯(lián)盟是指幾個班級進行合作,共享資源,培養(yǎng)互通有無、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班級工作才能越來越出色,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工作才有保障,我們的學校才能越辦越好。
在民辦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中,學生工作者們?yōu)榫S持班級管理的秩序,大都會采取獎勵或者懲罰等措施。在“智豬博弈”的故事里,大豬和小豬隨著游戲規(guī)則的不斷變化而采取不同的行為。這個故事給了管理者一些啟示:如何進行獎懲才能實現(xiàn)獎懲的效益最大化。其實,“智豬博弈”的故事給管理者的啟發(fā)不僅限于制定獎懲制度,還包括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過程。也就是說,管理者需要不斷反思,不斷優(yōu)化已有制度?!爸秦i博弈”的故事概要是:豬圈里有兩頭豬,一大一頭,原始方案是豬圈的一邊是一個踏板,另一邊是一個投食口,兩者相距較遠,每踩一下踏板,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食物。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投食口落下的食物。小豬踩動踏板,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食物;大豬踩動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智豬博弈”的故事啟發(fā)學生工作者們不能實行人人有份的獎勵機制,在并非人人都有的吃且食物的獲得要靠自己努力的情況下,擇優(yōu)獎勵才能激發(fā)人的最大動力。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兩只豬的主動性會因方案的變化而變化。除此之外,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兩只豬是否有積極性也因方案的變化而變化。對學生工作者而言,有時需要對現(xiàn)有的獎勵機制進行優(yōu)化,有時則需要對其進行革新,為不同班級量身定制一套行之有效的獎勵機制才是有效管理班級的關鍵所在。
獵鹿博弈又稱獵人的帕累托效率、協(xié)調博弈。兩個獵人出去打獵,獵物是鹿和兔,他們彼此都不知道對方所選擇的獵物。如果選擇鹿,則需要另一人也選擇鹿,產生合作才能成功。如果選擇兔,則不需要合作也能成功,但是獵兔的收益要遠遠小于獵鹿。該博弈有兩個納什均衡點:要么分別獵兔,每人吃飽4天;要么合作獵鹿,每人吃飽10天。假設兩個獵人叫甲和乙。
很顯然,兩個人合作獵鹿的好處比各自獵兔的收益要大很多,協(xié)調博弈要求博弈雙方學會與對手共贏,充分照顧到對手的利益。班級管理同樣如此,全班同學精誠合作是實現(xiàn)班級利益和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班級權力的合理分配和師生權利的充分賦予是民主和諧、團結奮進的班級管理氛圍的基石。如何兩者得不到保證,最終將導致班級渙散、同學失合。對教師而言,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化,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民主化,實現(xiàn)同學利益的最大化,實現(xiàn)班級矛盾的最小化,才能有效地促進班級健康、和諧、有序的發(fā)展。
師生博弈是一對特殊對手間的博弈。為了保證整個班級博弈過程能夠順暢進行,并實現(xiàn)學生利益最大化的雙贏,就需要健全博弈環(huán)境,為博弈論在班級建設中的成功運用提供保障。筆者認為博弈論在班級建設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博弈論專家預設了每個當局者都有理性的決策能力,可以自由選擇策略,即人的意識是自由的。博弈論的一個基本點是要有一套完備的博弈行為規(guī)則[6]。策略有好壞之分,每位當局者可以自由選擇,但不能違反規(guī)則。在博弈行為中,如果有一方違反規(guī)則,將會給遵守規(guī)則的當局者帶來不利。必須要用規(guī)則約束和制止這種行為。在班級建設博弈中,博弈行為規(guī)則就是就是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條例,具有實質性的約束力,所有的班級博弈行為都必須在這些規(guī)則下進行,不容違反。
博弈論是指雙方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來追求某一既定利益。這就要求建立一種能引起當局者興趣的機制,并讓其通過做出自己相應的決策來獲得機制內容中的利益。這種機制的根本是公平對待每個當局者,使當局者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有機會獲得利益。在班級建設中,這種機制的內容既要符合博弈邏輯,又要符合班級的真正需求,如評獎評優(yōu)、學風建設、黨建工作、社會實踐、科技競賽等項目,同時,還要積極提供班級建設自身所需的條件,如物質獎勵、精神榮譽等。通過先進事跡和先進個人報道、表彰會、榮譽稱號、獎學金等多種機制形式,使激勵和約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營造出欣欣向榮的班級氛圍,根據(jù)學校發(fā)展的大方向,努力內部挖潛,激活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班級建設中靜態(tài)博弈和動態(tài)博弈的完美結合,從而實現(xiàn)最優(yōu)的納什均衡。
博弈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一種不斷運動變化的智慧,即不斷求變又不斷應變。班級管理的博弈與其他博弈既有相同點,也有其獨特性,相同點在于就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情境或者細節(jié)的微妙變化。世易時移,就必須要調整策略。獨特性在于學生工作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處處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多數(shù)學生涉世較淺,相對單純,教師也可以坦誠相待;對于心思比較復雜、不服管理的學生,教師需要調整策略,通過與其斗智斗勇,讓其口服心服地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班級的管理建設。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的人性化管理原則在班級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民辦高校的班級管理中,恰當運用博弈論,可以使班級建設的運作更為清晰明了,又能以一種含蓄有效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和行事都沿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和方向前進。博弈論作為一種有效的理論工具,為緩和和化解師生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路徑,并為學生工作者的日后工作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和探索空間。
[1][2][6]趙健.博弈論在班級建設中的運用解析[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2).
[3][4][5]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