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學習(Classroom Learning)+在線學習(Electronic Learning)+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符合互聯(lián)網技術和知識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趨勢,突破時間性和空間性,有利于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本文探討了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混合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在其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推進信息技術和高職英語教學深度融合。
【關鍵詞】CEM混合式 高職英語
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明確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網絡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奔夹g進步帶來學習革命,教學方式取決于教育技術。課堂學習(C-learning)+在線學習(E-Learning),已隨著大學城空間教學成為師生廣泛接受的學習方式。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也帶了新的機遇。特別是smartphone、ipad等移動設備的廣泛普及,使移動互聯(lián)支持下的移動學習(M-Learning)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應運而生。
一、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
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指基于“課堂學習(Classroom Learning)+在線學習(Electronic Learning)+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特點、互聯(lián)網技術和知識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趨勢、以及語言學的相關基礎理論和英語的學科特點,結合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實踐而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
第一,基于皮亞杰(J.Piaget)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建構;學生的角色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知識的建構者,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高級伙伴或合作者,學生采取新的學習方式、新的認識加工策略,形成自己的知識與理解。
第二,符合克拉申(Krashen.S)關于外語學習的“輸入假設”理論(The Input Hypothesis),理想的知識輸入應該做到既有趣又有關聯(lián)(interesting and relevant),且輸入量比較大。這樣,學習者會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進行英語學習。而實行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更貼近這種理想的知識輸入境界。
第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S·Bruner)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所學材料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不是外來目標。他主張不能過分利用外來動機來進行壓制性的學習,而應促使外來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地道的語言素材、實用的交際情景,使學生在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另外,外語教育家David Nunan強烈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他說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內容、方式、時間和評價都應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決定。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課堂學習(Classroom Learning)+在線學習(Electronic Learning)+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恰好滿足了這樣的教學要求。
二、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
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混合式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主要是把多媒體課堂教學、世界大學城網絡空間教學、課后移動學習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針對教學目的,緊密切合教學內容,實現(xiàn)多感官、多視角、多方位的教學。
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的“教材+黑板+PPT”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宰,用很多時間在教授單詞、講解或翻譯長難句、總結知識點或答題技巧,而忽略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側重知識信息的傳授而忽視情感信息的交流。在傳統(tǒng)模式中,學生只被動地接受知識,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高、語言交際能力強的應用性人才。而在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中,信息傳輸量大,學習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符合高職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使得知識傳輸?shù)沫h(huán)節(jié)從課堂遷至課前,知識吸收從課堂延伸至課后,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探究、反思、討論和合作,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知識內化。
2.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情境。能使學生處于最佳的英語學習情境中,使他們多感官、多視角、多渠道地接受和消化教學內容。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誘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其對學習任務和內容的關注度,并能強化其英語思維。
3.可以讓教師多渠道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英語素材。比如,在教師的世界大學城課程空間里有多樣化的英語學習素材,除了教材的相關課件、聽力mp3.微課視頻,還包含如經典英文電影、英文歌曲、英語新聞和英美名著等多種輔助資源,讓學生能多方位體驗到純正地道的英文,并能跟其進行模仿,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如:讓學生在手機里下載“百詞斬”這款“圖背單詞軟件”讓學生在課后識記單詞。該軟件為每一個單詞提供了生動的配圖、幽默的視頻和地道的例句,讓識記單詞成為一種樂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觸和感受真實自然的語言素材。Electronic Learning,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動態(tài)的、真實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和課后訓練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endprint
4.加強了與學生的情感信息交流。CEM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能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學,例如使用UMU互動平臺簽到、學習微課、完成調查問卷、拍照上墻、在線答疑、布置課后習題等,實現(xiàn)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掃描二維碼一鍵獲得學習課件,便于課后復習;同時,在世界大學城空間學生可以直接點播英語電影和英語教學視頻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進行在線答疑輔導、監(jiān)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語音室可以人機對話、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在移動學習中可以通過微信、qq等實現(xiàn)師生一對一的個性化交流。所以,該模式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授課時間和教室空間,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和休閑地點進行學習,并且可以進行自我評估。
三、實施CEM混合式高職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1.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使用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教材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部改用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教學,而是使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時代感、個性化和開放式,使兩者相輔相成。因此,英語教師要熟練掌握移動互聯(lián)技術,要深入了解多媒體、語音實驗設備、網絡教學軟件和移動學習軟件的使用,熟練操作電腦和教學軟件,能妥善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確保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
2.在實踐課堂內外的合作學習時,要做到師生關系民主和諧。鼓勵生生合作,師生交流,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情感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任務單,并針對不同的學習任務,應用相應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理解及應用能力,逐漸促成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教師要能有效監(jiān)控和督促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通過UMU互動平臺、班級微信群等進行簽到、學習打卡、拍照上墻、在線答疑、公示班級成員的學習執(zhí)行進度等。同時,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照顧到不同起點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四、結論
綜上所述,采用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CEM 混合式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不僅是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轉變,更是教學觀念和教學體制的轉變。多媒體課堂教學以其圖文并茂、聲影組合模式,充分發(fā)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空間教學有多樣化的素材,對學生進行多感官的刺激,讓他們能體驗純正地道的英文,并能進行模仿和測試;移動學習符合高職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實現(xiàn)隨時隨地學習,共享英語優(yōu)質信息資源,構建理想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動態(tài)的、真實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和課后訓練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管理體制,使C-learning,E-learning和M-learning各自的優(yōu)勢最大化,提升學習效果,并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薛建強.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與發(fā)展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76-179.
[3]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75.
[4]徐錦芬,唐芳,劉澤華.培養(yǎng)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三維一體”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2010,(6):60-64.
作者簡介:劉艷平(1980-),湖南衡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