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 要:目的:研究家庭對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為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提供參考,還有利于針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學生給予特殊的引導。方法:在本院校隨機抽取同一級的入學新生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結果:抽取的這些職業(yè)院校學生整體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結論:家庭對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比如說,家庭所在的區(qū)域、家庭的成員組成、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否獨生子女和家庭的經濟情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都是比較明顯的。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學生;家庭;心理健康;影響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個生活環(huán)境,對心理健康有著很深遠的影響。由于職業(yè)院校學生本身的受教育模式和成長的環(huán)境導致心理健康也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本論文在本院校隨機抽取同一級的學生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簡要分析不同的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情況。
一、 一般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在本院校隨機抽取同一級的入學新生286名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向這些學生發(fā)放心理健康調查表,調查問卷286份,有效275份。
(二)方法
心理健康專家作為主試,以班級為單位,整體解說指導,調查問卷集體作答統(tǒng)一收回,以此來保障調查問卷的科學準確性。
(三)統(tǒng)計分析
本論文中的所有數據采用Epidata2.0軟件進行收集和整理,采用SPSS18.0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
二、 結果
(一)被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
家庭所在的區(qū)域、家庭的成員組成、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否獨生子女和家庭的經濟情況作為研究的幾種要素。通過調查問卷顯示,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心理健康情況和篩查結果
興奮狀態(tài)27.5%、脫離現實10.9%、疑心8.2%、病態(tài)人格17.4%、焦慮0.3%、抑郁5.9%、軀體化18.4%、詐病分19.0%、說謊分0人。
(三)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PHI因子得分和差異
差異比較顯著的是疑心、興奮狀態(tài)、詐病和病態(tài)人格,獨生子女得分較高。
(四)不同區(qū)域學生PHI因子得分和差異
城鎮(zhèn)的學生脫離現實得分比較高,城市的學生疑心、興奮狀態(tài)、病態(tài)人格得分較高。
(五)家庭經濟情況不同PHI因子得分和差異
家庭經濟不好的容易出現軀體化、詐病、焦慮和抑郁。
(六)家庭關系不同PHI因子得分和差異
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得分比較高。
(七)父母文化程度不同PHI因子得分和差異
興奮狀態(tài)和疑心的差異比較大,父母文化程度文化比較高的疑心得分比較高。
(八)父母婚姻關系情況PHI因子得分和差異
病態(tài)人格和抑郁的差距較大,家庭失和學生得分較高。
三、 討論
(一)從整體研究結果來看,職業(yè)院校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由于職業(yè)院校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可能經歷了考試失敗等各種原因,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職業(yè)院校和以前的學校環(huán)境以及教師和同學的變化造成學生的適應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樣在增加教師的工作難度之外,學生也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所以說,教師應該加大新入學學生的關注程度,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盡可能讓學生順利的生活和學習。
(二)家庭對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
通過調查問卷來看,不同的家庭情況對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也是不同的。家庭所在的區(qū)域、家庭的成員組成、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的經濟情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都是比較明顯的。其中,家庭的成員組成和家庭的經濟情況不是很好的,學生比較容易產生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而城市中的獨生子女和家庭失和的學生人格病態(tài)比較明顯。
(三)加大對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程度
因為國家以前計劃生育政策等原因,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通過調查問卷顯示,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嚴重一些,人格呈現病態(tài)、比較多疑、以自我為中心、容易沖動、比較孤獨。所以說,教師應該加大對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程度。
(四)家庭所在的區(qū)域
家庭所在的區(qū)域不同,對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心理問題有一定的影響。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城市的學生通常都比較自私,以自我為中心;農村的學生比較膽小,做事喜歡退縮、逃避,更容易脫離現實。城市的學生有著比較樂觀的性格,比較健談、善于人際交往,但同時也有著虛偽、孤獨和多疑的性格。
(五)家庭經濟情況
通過對調查問卷分析來看,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的學生比較容易產生抑郁和焦慮的心理問題,這可能是因為學生自身的經濟情況不好,造成了學生容易悲觀,缺乏自信。這樣,教師應該關注一下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
(六)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影響學生的心理問題
因為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他們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教育理念和期望值也就不盡相同,通過調查問卷顯示,父母的文化程度主要影響了職業(yè)院校學生興奮和疑心兩個因子,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較高的,他們對孩子的期望也就越高,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影響下可能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在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時,學生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比較敏感,警惕性變得更強。
(七)家庭關系是否和諧影響學生的心理問題
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家庭關系對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家庭關系不和諧的比家庭關系和諧的學生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八)家庭結構的組成影響學生的心理問題
本論文中的家庭結構主要分為:父母關系良好、父母關系失和、喪親、離異。通過調查問卷顯示,父母失和、喪親和離異的學生更容易產生抑郁和病態(tài)人格的心理問題。其中,父母關系失和,比如說經常爭吵、甚至動手的家庭,學生長期處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學生比較容易產生攻擊性比較強、好斗和抑郁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東宇,王麗芬,俞國良.影響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13,28(02):477-479.
[2]曹建芝,邱雁,范梁偉,等.單親家庭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01).
[3]馬崇山,雷鵬.中職學校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學生在校狀況的調查和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