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成龍
康熙在位61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古之帝王,大多偏愛補藥,而康熙對補藥則有所戒備。康熙曾說:“服補藥大無益。先年滿洲內老人皆不服藥,朕也從不服藥,爾等當以是為法?!?/p>
對于養(yǎng)生,康熙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人果專心于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與我之耆舊(即我知道的明末與清朝以來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善于書法者俱長壽,而身強健?!卑船F(xiàn)代醫(yī)學的解釋,書法可起到消除疲勞和鍛煉身體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
修身養(yǎng)性,定氣安神
書法是一種陶冶心靈的柔性運動,不僅能修身養(yǎng)性,更能穩(wěn)定血壓,使得身心清爽愉快。東漢文學家兼書法家蔡邕就曾指出,落筆前“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則無不善矣”。就是說,練字前要先排除雜念,進入“靜”的狀態(tài),然后運氣于指、腕、臂、腰,以調節(jié)全身之力于筆端。如此這般,就養(yǎng)成了不疾不緩、沉穩(wěn)淡定的氣質,自然不易生病,長壽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舒展筋骨,加快代謝
練字時需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一般來說,練字姿勢有坐式和立式兩種。坐式要求頭正、肩松、背直、臂展、足安,胸部與書桌距離一拳,且能上能下,眼睛與紙張距離一尺以上。立式除了上述要求外,還要注意書桌高度要適當,當身體站立雙手下垂時,桌面應與手腕齊平。一般而言,立式姿勢要比坐式姿勢好。立式姿勢可擴大肢體活動范圍,比如要運動肩膀、上臂、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等等,從而促進全身血脈流通,加快代謝,并有效地緩解腰膝酸痛、手腳麻木等病癥。
調劑情緒,去憂解悶
練字是抒發(fā)個人情緒的良方,心情好時樂在其中,心情低潮時大筆一揮,也能去憂解悶。何喬在《心術篇》中說:“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郁也。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可見,書法創(chuàng)作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抒發(fā)心中情緒的一種方式。人的心情愉快時,體內可分泌出大量的激素和酶類物質,使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及肝臟的代謝活動調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調節(jié)人體的生理功能,提高肌體的防御能力,減少疾病發(fā)生,延長壽命。心情好了,健康也就來了。
相關鏈接
書法各體可療疾
書法治療正是指通過控制書寫工具(毛筆)的動作從而促進整體健康情況或作為輔助療法改善與知覺、認知和情緒相關的疾病的新型治療方法,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醫(yī)學及心理學的保健治療。
行書 適合于抑郁癥,強迫癥、自卑,手足麻痹、腦栓塞者。尤為合適于培養(yǎng)靈活性和應變能力,適合于強迫性人格者作長期的心理訓練。
篆書(小篆) 適合于治療焦慮、緊張狂躁者用于心理調節(jié),亦適合于高血壓、冠心病者作為長期的行為訓練。
隸書(秦隸、漢隸) 適合于培養(yǎng)人的柔性,不良情緒的緩慢釋放;適合于調節(jié)情緒焦躁不安、固執(zhí)偏執(zhí)。
草書(章草、今草和狂草) 適合于情緒壓抑、憂郁者抒情達性之用。
楷書 適合于焦慮緊張、恐懼癥、疑病癥、冠心病、高血壓、心律紊亂者心理調節(jié)。
練習書法時必須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與氣功療法和太極拳的宗旨不謀而合。故曰:寫字益身。古人對寫字益身的論斷已被現(xiàn)代生理學和醫(yī)學研究印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