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就教育論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嗎?

        2017-12-07 10:59:37顧明遠
        教育家 2017年39期
        關鍵詞:家長學校教育

        文 | 顧明遠

        就教育論教育能走出教育的困境嗎?

        文 | 顧明遠

        2007年11月,我在成都市青羊區(qū)參加小學生“減負”座談會。我說我最討厭奧數(shù)班,奧數(shù)班摧殘人才。誰想到我話音剛落,一個小學生舉手發(fā)言,他說:“顧爺爺,您說不要上奧數(shù)班,但是不上奧數(shù)班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將來畢業(yè)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怎么養(yǎng)家糊口???”這話出于小學生之口,我聽了真是覺得又可笑又可嘆。這反映了教育問題的根子并不在教育本身,而是在社會,是社會矛盾在教育上的反映?,F(xiàn)在誰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將來能夠考上大學,考上名牌大學,畢業(yè)以后找到一份體面而舒適的工作?但是,我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足以滿足所有家庭的需求,所以教育競爭就難以避免。雖然國家明令取消重點學校,也投入大量資金改造薄弱學校,但重點學校已經(jīng)在社會上生根,在廣大的家長心目中生根,家長還是瞄準幾所過去的重點學校。于是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

        教育是社會流動的主要途徑,是人們向上流動的最重要的渠道??梢赃@么說,爭奪權力和財富是教育競爭的根源,再加上當前社會分配不公,就加劇了教育競爭。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我在后面要一一分析。但是社會分配不公,就業(yè)困難,貧富差距過大,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尚未消除,這是教育出現(xiàn)問題的最主要的根源。要說教育的病理,這是最主要的病理所在。

        下面我來說說其他的病源。

        ●“學而優(yōu)則仕”的文化傳統(tǒng)影響著教育

        孔子提倡“學而優(yōu)則仕”,提倡教育,任用賢才,起到了進步作用。儒家學說把培養(yǎng)“君子”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所謂君子,就是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才能。這種用人制度當然比封建的世襲制前進了一大步,雖然它并不徹底??婆e制度在隋代應運而生。這種制度摒棄了世襲制和用人唯親的弊端,它激勵庶民百姓通過學習,進入仕途,促進了社會流動,相對公平,同時又鼓勵讀書,尊重知識,促進了社會文化建設,是社會的進步。

        但是,“學而優(yōu)則仕”明顯存在功利主義思想。由于科舉是封建社會庶族(中小地主階級子弟)入仕的唯一途徑,而且“一舉成名天下知”,榮華富貴隨之而來,所以社會上廣泛形成了“讀書做官”“做官發(fā)財”的思想,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宋真宗曾有一首《勸學詩》,詩云: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儒林外史》中描寫的范進中舉的場面,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人們對科舉的狂熱追求。

        科舉制度對中國社會的最大影響還制造了學歷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功利主義、學歷主義價值觀一直影響到今天。科舉考試把知識分子一分為二:考取功名的成為人上人,進入統(tǒng)治階級;落榜的成為人下人,被人統(tǒng)治。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不就是科舉失敗者的悲慘下場嗎!今天的高考也相類似,考上的出人頭地,可以謀取較好的職業(yè),沒有考上的大多數(shù)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人格上應該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但在人們心中總有高低之別,尤其在物質生活上就有很大差別。這種差別,必然促進教育競爭和考試的競爭。

        ●重學術輕技術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著教育

        重學術輕技術的思想是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君子”的目標相一致的。君子是具有高深學問的人,是勞心者而不是勞力者。技術掌握在勞動人民的手里,但君子認為這是雕蟲小技,不屑一顧。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只重視倫理道德,不重視科學技術?!抖Y記·王制》說:“凡執(zhí)技以事上者”,“不與士齒”,“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孔子就不談技術,連種田他都不談。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中說:“孔子辦學校的時候……不喜歡什么生產(chǎn)運動。他的學生向他請教如何耕田,他就說,‘不知道,我不如農民’。又問如何種菜,他又說,‘不知道,我不如種菜的’。 ”(有關原文語出《論語·子路》)古代墨家和名家是重視科學技術的,但在當時未成為主導思潮,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政策施行之后,墨家和名家更喪失了應有的地位。少數(shù)知識分子也從事過科學探索,例如東晉道家葛洪,曾經(jīng)研究醫(yī)學、兵法、天文;明代李時珍潛心研究藥學,撰寫了《本草綱目》,對我國的中醫(yī)藥學影響很大;明末徐霞客走遍中國山山水水,對地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但這些僅限于少數(shù)知識分子,而輕視技術的思想?yún)s已成為主導思想。

        我們常常從出土文物中看到,我國古代已有很高的冶煉技術、制陶瓷的技術,哀嘆怎么后來都失傳了。我想原因是:

        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壟斷了這些技術,產(chǎn)品只供朝廷享用,不讓在民間流傳。例如,新中國建立后在江西出土的官窯,發(fā)現(xiàn)許多成品都被砸碎掩埋了,就是因為當時的朝廷不讓這些專利品流傳到民間。制窯的技術當然更不讓流傳。另一方面,學校教育不傳授這些技術,并且蔑視技術。知識分子不去總結這些技術,因而缺乏典籍文獻流傳下來。一旦掌握技術的工匠過世,這項技術也就終結,不能流傳于后世。

        李約瑟在編纂《中國科學技術史》時就提出,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技術,為什么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chǎn)生?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李約瑟難題”。我想,近代科學未能在中國產(chǎn)生,應該說與這種輕視技術的傳統(tǒng)思想和傳統(tǒng)教育制度有關。

        由于重學術輕技術的思想,再加上我國沒有經(jīng)過資本主義階段,工業(yè)不發(fā)達,所以我國職業(yè)教育很不發(fā)達。在老百姓的思想里,總覺得職業(yè)教育低于普通教育,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似乎也就低人一等。因而職業(yè)院校每年都招不滿學生,而普通大學都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攀比風氣助長了教育競爭

        攀比是教育競爭的推手,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是“起跑線”在哪里?每個孩子的“起跑線”是一樣的嗎?現(xiàn)在許多家長把“起跑線”設到幼兒園,甚至更早。但是兒童成長是有規(guī)律的,而且有一定的階段性。超越兒童發(fā)展的階段性,不僅不能促進兒童的成長,反而會損害他的成長。我國古時候就懂得這個道理,即不能“揠苗助長”。同時,兒童生來是有差異的,用一種模式去塑造他,必然會抑制、扼殺他的特長,所以古代就強調“因材施教”。古代的教育著作《學記》就講道:“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學記》又說:“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边@里都是對教師說的,也是對家長說的。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情況,順其天性,因材施教。

        要知道,每個兒童的“起跑線”是不同的。姚明和劉翔的“起跑線”能一樣嗎?姚明和馬云的起跑線能一樣嗎?《光明日報》曾報道了這樣一個案例:“父母為了讓小倩能上重點初中,孩子休閑活動時間幾乎被奧數(shù)、英語以及各類補習班占滿了。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選拔’,加上爸爸托朋友,找關系,并花了一筆不菲的贊助費,小倩終于進入了某重點中學的實驗班。但孩子初中生活的艱難,卻讓小倩的父母始料未及。進入重點中學實驗班的學生大多是各小學的‘尖子生’,小倩時時能感受到來自同學的壓力。此外,重點中學課程進行得特別快,小倩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常常聽不懂。每月一次的‘月考’更是令小倩丟盡了面子,無論小倩自己怎么努力,排名永遠處在倒數(shù)前幾名的位置。初二時,小倩徹底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一睜眼心情就不好,晚上睡不著,經(jīng)常做噩夢,最后連學都上不了了。父母實在沒辦法,想讓孩子轉學,但小倩又不同意,說‘那多沒面子,好像是被學校淘汰的’。小倩的父母左右為難,悔之晚矣?!边@個例子充分說明,如果不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盲目跟風,后果不堪設想。

        家長要找準孩子的“起跑線”,就要了解孩子的優(yōu)勢和劣勢,揚長避短,不要與別的家庭攀比。其實,這種攀比一般發(fā)生在知識分子、富裕家庭中,社會底層的老百姓較少有攀比心理,也沒有條件去攀比。我每個月去附近最普通的理發(fā)店理發(fā),理發(fā)師的孩子要考大學了。我問她:“你的孩子準備考什么大學?”她回答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孩子能考個學校有學上,將來有個手藝有個工作就行了?!敝R分子是有理性的,在孩子的教育上真應該向普通勞動者學習。

        現(xiàn)在不僅家長有嚴重的攀比心理,學校也在攀比。重點中學已經(jīng)不是比一般的升學率,而是比升入清華北大的升學率,比升入“985”大學的升學率。所以我說,攀比之風不解決,中國只需要辦兩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就行了。

        ●用人的學歷主義惡化了教育環(huán)境

        社會用人制度對于教育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目前,我國勞動就業(y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用人單位不是考察應聘人的能力,而是看他的學歷。因此,學歷、名校往往被作為用人單位衡量個人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標。許多單位有的工作本來很平常,例如秘書等行政事務工作的崗位,大學本科生或者高職學校的畢業(yè)生就可勝任,但招聘的時候提高學歷,要求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更有甚者,不僅要求高學歷,而且要“查三代”,審查你的本科是在哪類學校畢業(yè)的?!?11”學校、“985”學校的畢業(yè)生就占了極大的優(yōu)勢。勞動力市場上的學歷歧視、性別歧視、身體歧視比比皆是。這種社會用人制度極大地刺激了升學、升名牌大學的競爭,惡化了教育環(huán)境。

        鏈接

        招聘季強勢到來,22日在中山大學南校區(qū)再上演本科生專場。在招聘會上,某公司在展位前展示薪資標準時,將應屆畢業(yè)生就讀的院校分為普通院校、重點院校、“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以及清華大學、北大、電子科大等五個梯度。以本科生為例,普通院校畢業(yè)生起薪5000元,之后每級別增加2000底薪。這被不少大學生吐槽“歧視”太嚴重。

        (摘自《新快報》2014年11月21日)

        ●評價唯分數(shù)主義

        有專家給教師培訓講課,教師的反映是:你講的內容都很好,理念很先進,但我們在下面做不到;評價制度不改革,教育改革難以進行。

        評價考試制度是評價人才、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新中國建立以后不久,就實行高等學校統(tǒng)一考試招生制度,同時為了便于工農兵上大學,采取了“調干”制度,從工農兵干部中調集一些優(yōu)秀分子送到大學學習。這種考試招生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取消一切考試,1973年高?;謴徒虒W工作,招生采取“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相結合”的辦法。于是走后門成風,全社會彌漫著“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77年8月鄧小平提出恢復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主張。這一舉措把“讀書無用論”的烏云一掃而光,從此中國的大地上重新響起了瑯瑯的讀書聲。

        恢復高考為我國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實施三十多年來,它的缺點和弊端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荚囎鳛檫x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公正性、公開性的特點,但它的缺陷也是明顯的。首先,一次考試很難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一考定終身”使得一些真正有才能的學生,可能因為一次失誤而遺恨終生;其次,它對教育起到制約作用,容易束縛學生的思想,把他們的學習束縛在應對考試的軌道上;最后,由于我國地區(qū)發(fā)展差異很大,采取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辦法,而各省份錄取的分數(shù)線又不同,易造成地區(qū)間的不公平。隨著考試競爭愈演愈烈,“應試教育”應運而生。為了追求升學率,許多學校讓學生在兩年內學完高中三年的課程,第三學年圍繞著高考反復練習做題。有的學校提出,學生拿到考卷要“一看就會,一做就對”;有的學校采用軍營式管理,不讓學生有自由喘息的時間。更有甚者,某校把“生時何必久睡,死后自然長眠”這種反人道的口號貼到教室黑板的上方。這些做法,不是培養(yǎng)人才,而是訓練考試的機器。

        這種考試的競爭實際上也是社會競爭的反映。近幾十年來人們對高考招生制度的詬病很多。特別是一線的校長和教師,認為高考不改革,素質教育無法推行。但大家又認為,高考不能取消,這是唯一體現(xiàn)教育公平的舉措,只是必須改革。國家關于評價考試制度的改革方案已經(jīng)出臺,方案中有不少亮點,但實施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其效果還需實踐的檢驗。

        不只是考試制度制約著教育改革,社會的評價也嚴重影響著學校教育。什么是好學校?什么是好老師?什么是好學生?現(xiàn)在評價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升學率,就是考試成績。一切事情都是用唯分數(shù)主義來衡量。

        ●升學率成了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

        在一次教育座談會上,一位據(jù)稱是素質教育示范市的特級教師含著淚水訴說,她那里,去年高考成績不差,市委書記就宴請教育部門的干部,一面表彰他們的成績,一面說明年高考還應比今年更好。教育部門的干部和校長如坐針氈,宴會變成了“鴻門宴”。

        各地政府都把升學率作為自己的政績,不少地方政府把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有的重點學校高考成績不如往年,校長立馬就會調離崗位。當然政府官員也受到家長的壓力,怕升學率下降了家長不滿意,也怕丟烏紗帽?!皯嚱逃本褪沁@樣被逼出來的。

        2014年,北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工作兩年以后回來讀教育碩士專業(yè)研究生,他們反映在北京師范大學學到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地方上無用武之地。校長不歡迎什么新方法,考試成績高就好,縣市領導更是這樣。

        另外,全國兩千多個縣市,有多少教育局長是熱愛教育、努力學習教育規(guī)律、尊重教師的?可以說,不少教育局長是在做官,不是在做教育,把當教育局長作為晉升的跳板。有時還對教育瞎指揮。如此,教育領域出現(xiàn)諸多問題就不足為奇了。

        ●社會誠信的缺失影響教育改革

        “文化大革命”以后經(jīng)過撥亂反正,思想解放了,人際關系寬松了。但市場經(jīng)濟帶來功利主義,造假制假成風,社會誠信缺失。這種社會風氣嚴重地影響著教育。過去,師生如父子,親密無間;現(xiàn)在,師生是考試分數(shù)的關系,學校和家長是商品交換的關系,互相缺乏信任感。特別是家長對學校的一些改革,缺乏信任,缺乏支持。

        教育上一有改革,媒體首先質疑。前幾年試行校長實名推薦,媒體馬上質疑,會不會暗箱操作?某些學校的腐敗更增加了對高校自主招生的質疑。

        社會風氣的變化使我真正理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的意義。種一棵樹十年即能成材,但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一旦良好的社會風尚被破壞,恢復過來也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所以社會誠信缺失的危害之深是難以估量的,再加上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講人情,講互相照應,使得教育改革特別是評價考試制度的改革步履維艱。國外高??荚囌猩贫雀母镉性S多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但搬到中國就行不通。例如國外高校入學需要學生自己申請,撰寫幾百字的申請書介紹自己,中國學生能做到嗎?學校規(guī)定學生要參加一定課時的義工,我們有些家長不僅不讓孩子參加什么義工,還會拿著紙條請居委會蓋章。據(jù)報載,這種情況讓一位居委會主任很為難,蓋章吧,覺得明明是弄虛作假;不蓋吧,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磨不開面子。這就是中國的“國情”。

        ●教育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利于教育改革

        社會賦予學校的責任太重,責難太多,而權力又很小。一位校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學校組織運動會,讓家長也參加。在比賽之前,父子倆做三腳跑練習,不慎跌倒了,結果父親骨折。這位父親就要求學校賠償。法院判學校沒有責任,但要補償8萬元。學校覺得無奈。他說,小學生在學校走路跌倒了,磕了門牙,學校要賠5000元。所以學校不愿意組織學生活動,風險太大?,F(xiàn)在學校沒有人事權,沒有財務權,卻擔負著無限責任,使得學??s手縮腳,不敢改革創(chuàng)新。再加上社會媒體總是報道學校的負面消息,雖然只是個案,但對學校的影響很大。許多學校為了不出安全事故,連春游遠足也不敢組織,不敢開展體育活動。國家應該立學校法,規(guī)定學校該負什么責任,不該負什么責任。

        另外,家長的意見、態(tài)度對學校教育影響也很大。過去學校是最受家長尊重的地方,現(xiàn)在家校關系和諧的是少數(shù),家長對學校缺少信任感。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管了,特別是把孩子送到民辦學校的家長認為“我出了錢,你就得按我的意見辦”。有些家長常常給學校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對學校的干擾很大。有人說,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不是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而是由媒體牽著走,被家長“綁架”著走。教育上稍有改革,有些家長就反對,媒體就質疑,弄得學校不敢動,只能因循守舊。讓學生死讀書,什么問題也不會發(fā)生,但苦了學生,貽誤了學生的發(fā)展,有損于人才的培養(yǎng)。

        另外,有些家長對孩子灌輸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有的家長溺愛孩子,養(yǎng)成孩子的自我中心,如只顧自己,不關心他人;有的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爭吵;有的家長為孩子爭取當“三好生”、班干部,給老師送禮,施壓;等等。我越來越覺得家庭教育很重要。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光靠學校是很難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的。

        其他一些社會環(huán)境,如媒體上的不健康節(jié)目、社會上的不文明風氣、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都在影響著學校教育。

        可見,教育的病理不在教育,教育的病源也不在教育本體。教育的病是社會病的征候,“應試教育”是社會逼出來的。教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過于惡劣,教育難以作為。現(xiàn)在教師覺得無奈,家長也覺得無奈,大家對教育是又愛又恨,都在責怪教育。但病源卻不在教育,就像一棵樹一樣,在肥沃的泥土里會長得很茂盛,但如果水土不服,樹枯死了,你能怪樹種不好嗎?20世紀80年代我到廣州,看到那里種的米蘭又茂又香,非常喜歡,買了兩株帶回北京。但兩株米蘭沒過幾天就枯死了,因為南方潮濕,北方干燥,水土不服。你能怪米蘭本身不好嗎?

        現(xiàn)在大家詬病教育,是教育本身不好嗎?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努力嗎?要改善中國的教育,就要給教育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此不由地使我想起九十多年前魯迅在北京師范大學附中的講演《未有天才之前》。魯迅說:“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chǎn)生的,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他認為,要有天才,必須有“培養(yǎng)天才的泥土”。我們今天的教育就需要有優(yōu)良的泥土和泥土精神,社會應該給予它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我還想說,教育中出現(xiàn)教育公平問題,人們對教育有意見,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是教育發(fā)展中的問題。大家想想,當教育還是精英教育階段,只有少數(shù)孩子能上學的時候,大眾對教育哪有那么多意見?正是教育普及以后,大家都想讓孩子上好的學校,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才出現(xiàn)教育公平問題、質量問題,才對教育提出了許多意見。正是這些意見促使我們來反思,來改革。

        猜你喜歡
        家長學校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家長日常行為規(guī)范
        趣味(語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家長請吃藥Ⅱ
        螢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奇妙學校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国内嫩模自拍偷拍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久久99热久久99精品| 亚洲阿v天堂网2021|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东北寡妇特级毛片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窍|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看| 又硬又粗进去好爽免费| 又粗又硬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丁香花五月六月综合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99成人精品| 久久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插入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91九色|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区|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欧洲-级毛片内射|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精品|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蜜臀aⅴ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老师|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精品一本一区馆/在线| 91九色国产老熟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