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教師的崗位上,還是在教研員的工作中,讀書都得講究智慧。我讀書,在方向上、方法上都有講究。
一是“白紙黑字”法。
1993年,我曾經(jīng)這樣寫道:
許多年來,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學的方法讀書。
許多年來,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讀書。
許多年來,我用最麻煩而又最精細的方法讀書。
那就是做讀書卡片。
1979年以來我所訂閱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個大大的“卡”字,這說明我已經(jīng)讀過它而且做過讀書卡片了。
我現(xiàn)在手中所擁有的,是數(shù)以萬計的資料目錄索引和資料卡片,這是覆蓋面極大的、內(nèi)容豐美的教研情報。國內(nèi)數(shù)種語文刊物的歷年精美文章的目錄,被我分門別類地收進各個專題研究的目錄卡片中。
這些卡片的類別劃分細密。如閱讀教學類,就分為綜論、記敘、說明、議論、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文言文、語言、詞語、句義、段意、講讀、自讀、語感、教例、課型等小類,每一小類都擁有大量資料目錄。
這又讀又記的需要時日的讀書生活,是我“四季的耕耘”。
二是“前沿研究”法。
2013年,我曾經(jīng)這樣寫道:
面對浩如煙海的資料世界,從教師業(yè)務能力提升的角度看,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從名師、語文大家的倉庫里淘金。他們的文字倉庫里,有成長的經(jīng)驗,有精深的理論,有教學的個性,有經(jīng)典的作品。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查了一下原來做的紙質(zhì)目錄索引卡片,在于漪老師名下,記載了60多篇文章目錄,錢夢龍老師的有50多篇文章目錄,寧鴻彬老師的有50多篇,胡明道老師的有40多篇……
我現(xiàn)在踐行著的“板塊式教學思路”與“主問題教學設計”,都與名師、大師有關(guān)。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就是“淘金”之后的“煉金”。
以上兩種學習、讀書的方法,一是解決“面”的問題,積累永遠伴隨著自己的文字資料;二是解決“點”的問題,用最尖端的科學教學技術(shù)來引領(lǐng)自己、啟迪自己。
我的讀書學習,還有一種“精讀深思”法。具體而言就是,歷時數(shù)十年精讀“一家學術(shù)雜志”,長期在“一張專業(yè)報紙”中進行多種資料的采擷,用很長的時間反復研讀品析“一部學術(shù) 著作”。
我曾經(jīng)細細地讀過三本學術(shù)著作。
一本是1983年華東師大出版社的《寫作藝術(shù)示例》,這是一部由230篇短文組成的通過范例講析寫作技巧的作品。一本是1986年山西希望出版社的《紅燭集》,書中有《語文教學通訊》雜志的20位封面人物的教學經(jīng)驗介紹。一本是1996年江蘇教育出版社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有于漪老師等13位著名特級教師的“思想錄”和“教學實錄”。
這三本書,在學問上、教學上、思想上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影響。
那本《寫作藝術(shù)示例》,一直在身邊,百讀不厭,告訴我美好豐富的“寫作藝術(shù)”知識。它的目錄非常吸引人?!懊鑼憽边@一塊的例說文章一共有36篇,如《一舉一動有深意》《此時無聲勝有聲》《夢境是現(xiàn)實的折光》《細微末節(jié)見真情》《一石激起千層浪》……即使不看內(nèi)容,這些標題中的知識也有足夠的分量。
這樣的讀書學習方法,能夠吸取經(jīng)驗,能夠增長學問。
讓自己思維靈活,學問精深,資料豐美,技能高強的讀書、學習的方法,就是智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