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琴
(江蘇省常州金壇區(qū)人民醫(yī)院 兒科, 江蘇 常州, 213200)
舒利迭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觀察
鄧英琴
(江蘇省常州金壇區(qū)人民醫(yī)院 兒科, 江蘇 常州, 213200)
舒利迭; 孟魯司特; 支氣管哮喘; 炎癥因子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反應,小兒支氣管哮喘易反復發(fā)作[1], 血清炎癥因子檢測有助于了解患兒病情的變化[2]。舒利迭和孟魯司特鈉均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一線藥物,本研究將二藥聯(lián)用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觀察二藥協(xié)同治療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后,選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兒54例,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3]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2組。觀察組患兒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齡1~14歲,平均年齡(7.2±2.1)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2.4±0.7)年; 其中輕度16例,重度8例,重度3例。對照組患兒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7.5±2.4)歲,病程8個月~5年,平均病程(2.8±0.9)年; 其中輕度14例,重度9例,重度4例。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 對舒利迭或孟魯司特鈉嚴重過敏者; ② 治療前2周內服用過影響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藥物,如抗感染藥、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 ③ 伴有肺結核等其他肺部嚴重疾病者; ④ 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 ⑤患有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2組患兒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包括吸氧、解痙、平喘、抗炎、祛痰、止咳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患兒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山東魯南貝特制藥, H20083330)治療,小于6歲4 mg/次, 6~12歲5 mg/次,大于12歲10 mg/次, 1次/d, 睡前口服。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兒吸入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舒利迭; 葛蘭素史克制藥; H20090240, 50 μg 沙美特羅和100 μg丙酸氟替卡松/欽),輕度哮喘患兒1吸/次,中重度患兒2吸/次, 2次/d。2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觀察2組患兒在治療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預計值,F(xiàn)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變化。肺功能指標由本院肺功能測試儀進行測定, CRP水平由本院檢驗科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
觀察組顯效11例(40.74%), 有效14例(51.85%), 無效2例(7.41%); 對照組顯效4例 (14.81%), 有效15例(55.56%), 無效8例(29.63%)。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37%(P<0.05)。治療后, 2組患兒的FEV1、FEV1/預計值和FEV1/FVC指標均顯著上升(P<0.05), 且觀察組FEV1、FEV1/預計值和FEV1/FVC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后, 2組CR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 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小兒支氣管哮喘以咳嗽、氣促和喘息等為主要臨床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fā)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嚴重并發(fā)癥[4]。臨床主要采用支氣管擴張藥物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并且治療方案繁多[5], 但個體療效差異較大。
表1 2組患兒治療前后FEV1、FEV1/預計值和FEV1/FVC指標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表2 2組患兒治療血清CRP水平變化比較 mg/L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支氣管哮喘實質上是一種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和白三烯等炎癥細胞參與的慢性炎癥反應[6]。這些炎癥細胞將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如CRP、IL-6和TNF-α等,它們將進一步加劇氣道慢性炎癥,從而增加氣道高反應性,導致氣流受阻,出現(xiàn)哮喘癥狀[7]。CRP是一類急性時相蛋白,當機體出現(xiàn)炎癥反應、感染和應激狀態(tài)時,其會迅速升高,故CRP是一種十分可靠的炎癥指標[8]。大量研究[9]表明支氣管哮喘患者的CRP、IL-6和TNF-α等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會明顯升高。
孟魯司特是一種新型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能夠抑制氣道中白三烯的生成,以減少血清炎癥因子的釋放[10]。白三烯還具有增加血管壁通透性、收縮支氣管平滑肌、抑制氣管纖毛運動等作用,故抑制白三烯對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11]。舒利迭中的沙美特羅是一種長效的β2-受體激動劑,一次給藥可連續(xù)12 h發(fā)揮支氣管舒張作用,解除氣道平滑肌痙攣[12]。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種理想的吸入型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其高脂溶性使之可在氣道內維持較高的濃度,從而在氣道內起到強效的抗炎和抗過敏作作用[13]。將孟魯司特于舒利迭二藥聯(lián)用,具有協(xié)同治療效應,并且舒利迭的吸入治療,可顯著增加患兒用藥的順應性,提高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舒利迭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的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揭示聯(lián)合治療可以明顯提升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的FEV1、FEV1/預計值和FEV1/FVC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且觀察組患兒的血清CRP水平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在孟魯司特鈉的治療基礎上,舒利迭中的丙酸氟替卡松成分可以進一步緩解患兒氣道內的慢性炎癥反應,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沙美特羅成分則可有效發(fā)揮支氣管擴張作用,改善氣流受阻力,提升患兒肺功能。
[1] 劉開云, 周維克, 孟令玲, 等. 布地奈德聯(lián)合槐杞黃顆粒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臨床療效觀察[J]. 貴州醫(yī)藥, 2016(11): 1148-1149.
[2] Ren Y F, Li H, Xing X H,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pathogenesis of bronchial asthma in children[J]. Pediatric Research, 2015, 77(4): 506-510.
[3]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學組.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 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10): 745-753.
[4] Tundeayinmode M 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ssessed for psychosocial problems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Nigeria[J]. African Health Sciences, 2015, 15(2): 690-700.
[5] 代傳林, 潘家華. 兒童支氣管哮喘藥物治療進展[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6, 14(12): 1974-1975.
[6] 王俠. 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E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動態(tài)變化分析[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9): 195-196.
[7] Lee E, Lee S H, Kwon J W, et al. Atopic dermatitis phenotype with early onset and high serum IL-13 is linked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 in school children[J]. Allergy, 2016, 71(5): 692-700.
[8] 楊俊莉, 朱錦妍, 黃晨娟, 等. 兒童哮喘急性發(fā)作期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意義[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6): 115-116.
[9] 陳國金. 順爾寧聯(lián)合布地奈德治療小兒哮喘, 對患兒肺功能指標影響[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6, 28(17): 26-27.
[10] 湯明. 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輕、中度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分析[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 33(2): 296-299.
[11] 李俊. 孟魯斯特治療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Th1、Treg平衡的調節(jié)作用[J]. 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1): 105-107.
[12] Tagaya E, Kondo M, Kirishi S, et al. Effects of regular treatment with combination of salmeterol/fluticasone propionate and salmeterol alone in cough variant asthma[J]. Journal of Asthma, 2015, 52(5): 512-518.
[13] 錢立偉, 洪麗, 楊延成. 舒利迭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變態(tài)反應相關因子及應激狀態(tài)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3): 169-170.
2017-07-09
R 562.2
A
1672-2353(2017)21-157-02
10.7619/jcmp.2017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