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琴, 李遠平, 張英毅, 趙雪云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納米炭與亞甲藍在早中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中的應用研究
祝 琴, 李遠平, 張英毅, 趙雪云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納米炭; 亞甲藍; 早中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結活檢
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技術之一,通過SLNB 染料劑可有效檢測和追蹤患者的淋巴病灶,但不同染料劑間的示蹤效果存在差異,故選擇合理有效的染料劑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研究通過在SLNB術中給予患者納米炭與亞甲藍染色,探討兩者對早中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示蹤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確診治療的308例早中期乳腺癌(Tis、1-2N0-1M0)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分為納米炭組和亞甲藍組,每組154例。納米炭組:依據(jù)臨床分期分為Ⅰ期68例,Ⅱ期86例,依據(jù)病理類型分為浸潤性導管癌112例,導管內癌26例,浸潤性小葉癌10例,髓樣癌6例,年齡32~64 歲,平均(45.28±11.02)歲; 腫瘤單發(fā)直徑1.1~4.9 cm, 平均(2.92±1.01) cm。亞甲藍組:依據(jù)臨床分期分為Ⅰ期70例,Ⅱ期84例,依據(jù)病理類型分為浸潤性導管癌115例,導管內癌24例,浸潤性小葉癌11例,髓樣癌4例,年齡30~65 歲,平均(47.29±11.48)歲,腫瘤單發(fā)直徑1.2~4.8 cm, 平均(2.97±1.05) cm, 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2組患者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一般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癥狀、病史、超聲、病理學等證實為乳腺癌[2]; 腫瘤單發(fā)直徑≤5 cm、臨床分期Ⅰ~Ⅱ期,具體選擇Tis、1-2N0-1M0分期患者; 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原發(fā)性嚴重性疾病; 有腋窩手術史、術前放射治療或化療史者; (拒絕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納入患者均行乳腺癌SLNB。納米炭組在術前1 d進行,采用納米炭示蹤劑(重慶萊美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41829, 1 mL:50 mg), 總劑量1 mL, 在乳暈區(qū)3、6、9、12點為注射部位,每點皮下注射劑量為0.1~0.25 mL, 注射后輕柔按摩注射點5 min左右。亞甲藍組在術中進行,采用亞甲藍示蹤劑(江蘇濟川制藥,國藥準字H32024827, 2 mL:20 mg), 總劑量2 mL, 在患者全麻后選取瘤周和乳暈去皮下注射,每點用量0.2~0.3 mL, 注射后輕柔按摩注射點10 min左右。2組均在術中以腋頂點為中心的周圍約5 cm范圍內,即在胸鎖筋膜下方由胸大肌外緣、第三肋間神經(jīng)外側分支和側胸靜脈所組成的“Cox pearl”區(qū)域內尋找黑染的淋巴結和能觸及到的腫大未染色的淋巴結,將上述淋巴結作為一組前哨淋巴結送術中快速冰凍活檢,對病檢結果陽性者行常規(guī)全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1.3 美國Louisville大學SLNB的評判標準[3]
假陰性率=SLNB假陰性例數(shù)/腋窩淋巴結轉移例數(shù)×100%, 敏感度=SLNB真陽性例數(shù)/腋窩淋巴結轉移例數(shù)×100%,準確度=(SLNB真陽性例數(shù)+SLNB真陰性的例數(shù))/腋窩淋巴結活檢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對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早中期乳腺癌患者用納米炭行SLNB和非前哨淋巴結的檢查情況
納米炭組患者中前哨淋巴結檢出653枚,檢出者每例1~8枚,平均(4.24±1.82)枚,非前哨淋巴檢出1 964枚,檢出者每例8~33枚,平均(12.75±4.63)枚,尋找淋巴結時間18.75~27.45 min, 平均時 (22.82±4.52) min, 假陰性率5.66%(3/53)、敏感度94.34%(50/53)、準確度90.90%(140/154)、檢出率94.81%(146/154)。
2.2 早中期乳腺癌患者用亞甲藍行SLNB和非前哨淋巴結的檢查情況
亞甲藍組患者中前哨淋巴結檢出465枚,檢出者每例1~4枚,平均(3.02±1.28)枚,非前哨淋巴檢出1454枚,檢出者每例3~16枚,平均(9.44±3.58)枚,尋找淋巴結時間20.48~33.19 min, 平均時間為(26.52±4.96) min, 假陰性率17.86%(10/56)、敏感度91.07%(51/56)、準確度88.31%(136/154)、檢出率96.10%(148/154)。
2.3 2組患者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結的檢查情況比較
2組患者敏感度、準確度、檢出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納米炭組患者尋找淋巴結時間和假陰性率顯著低于亞甲藍組,前者平均前哨淋巴檢出數(shù)和平均非前哨淋巴檢出數(shù)顯著高于后者(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結的檢查情況比較
與納米炭組比較, *P<0.05。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是乳腺癌淋巴轉移的第一站,臨床上常根據(jù)其病理檢查結果評估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和指導腋窩淋巴結清掃,尤其在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中,通過有效切除淋巴結病灶,可有效減少淋巴轉移的風險,從而確保手術治療的療效[4-5]。SLNB已廣泛應用于早中期乳腺癌,它能有效檢測和追蹤患者的淋巴結病灶,進而指導手術醫(yī)師更準確有效進行切除,減少不必要的清掃,從而減少手術并發(fā)癥,尤其是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的發(fā)生[6-7]。而邱冬梅等[8-9]研究表明,亞甲藍是SLNB術中常用的染料劑之一,價格便宜、毒性低、擴散快,具有快速良好的染色效果,10~15 min即可染色,但易向周圍組織彌散,且褪色快。而納米炭也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染料劑,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持久性,進入淋巴管而使淋巴結染色,無需進入血管,其染色時間較長(大于30~45 min)[10]。
本研究通過在SLNB術中給予患者納米炭與亞甲藍染色,發(fā)現(xiàn)在前哨淋巴結檢出數(shù)、假陰性率方面納米炭組明顯優(yōu)于亞甲藍組; 敏感度、準確度、檢出率兩者基本相同,但納米炭組患者尋找淋巴結時間明顯短于亞甲藍組,前者平均非前哨淋巴檢出數(shù)明顯高于后者,表明上述兩種方法檢查早中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示蹤效果中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準確性,但納米炭可更快檢出淋巴結和更多檢出前哨淋巴結和非前哨淋巴結。由于本研究針對不同染色劑選擇不同的時間進行SLNB, 可有效確保淋巴結染色充分,進而確保前哨淋巴結的示蹤效果。在亞甲藍組中,可能由于其為溶解狀態(tài),注射后可快速進入毛細血管病擴散至淋巴管,使淋巴結染色,但同時也會染色周圍的血管和組織間隙,增加醫(yī)師評估的難度,且在指導清掃患者腋窩淋巴結中,隨時間推移,會逐漸褪色,影響清掃效果。而在納米炭組中,可能由于其顆粒直徑控制在150 nm, 其大小介于毛細血管間隙(30~50 nm)和毛細淋巴管內皮間隙(100~500 nm)之間,加之組織間液與淋巴液之間的壓力差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可在不進入血管和組織間隙下靶向性進入淋巴管,進而可特異性使淋巴結染色而避免其他血管和組織的染色,可更為清晰、直觀的顯示淋巴結,有利于醫(yī)師更準確、更快地尋找淋巴結,且其染色效果穩(wěn)定,可長時間保持染色,有利于手術醫(yī)師在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中可更準確定位前哨淋巴結,更全面的清掃腋窩淋巴結,避免腋窩淋巴結漏清掃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納米炭與亞甲藍在早中期乳腺癌SLNB中對前哨淋巴結示蹤效果中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準確性,但納米炭可更快檢出前哨淋巴結,更多檢出前哨淋巴結和非前哨淋巴結,降低假陰性率,提示其更有利于指導手術醫(yī)師準確評估前哨淋巴結轉移情況和清掃腋窩淋巴。
[1] 陳艷麗, 呂鵬威, 何娟娟. 納米炭序貫微量亞甲藍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中的應用[J].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6, 43(6): 386-390.
[2] 宋玲, 孫俊峰, 胡麗霞. 納米炭與美藍染料在肺癌淋巴結清掃中的對比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5, 42(13): 86-87.
[3] Yang B, Yang L, Zuo W S, et al. Predictors to assess non-sentinel lymph node statu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only one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J]. Chin Med J (Engl), 2013, 126(3): 476 -481.
[4] 劉君, 黃鳳德, 胡晉太, 等. 美蘭染色示蹤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的可行性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 2014, 24(7): 3829-3830.
[5] Alessia B, Cecilia M, Tatiana D R, et al. Endowing carbon nano- tubes with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propertie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s[J]. Adv Drug Deliv Rev, 2013, 65(15): 1899-1920.
[6] 李洋, 謝靖, 張超杰. 亞甲藍染色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6, 32(6): 151-152.
[7] 孔之華, 黃義方, 李娟娟, 等. 納米炭與亞甲藍示蹤劑在乳腺癌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中應用效果比較[J]. 廣西醫(yī)學, 2016, 38(6): 852-853.
[8] 邱冬梅, 張梅, 張永川. 亞甲藍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的臨床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4): 35-36.
[9] 黃漢揚, 石一峰, 林玉玲, 等. 亞甲藍染色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20): 39-40.
[10] 于春霞, 陶玲, 周琦, 等. 納米炭混懸注射液在宮頸癌手術治療過程中示蹤前哨淋巴結的臨床應用[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3): 5507-5509.
2017-04-23
四川省樂山市科技計劃項目基金(15ZDYJ0032)
R 737.9
A
1672-2353(2017)21-109-02
10.7619/jcmp.2017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