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飆
分·座
□ 王 飆
一直喜歡分座的故事,如果說華歆與管寧割席分座所展現的是分明的憎惡的話,那么,佛經中所載的分座的故事,所呈現的則是愛與護的妙諦。
迦葉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有一次,釋祖在說法的時候,從迦葉安然的神情中,釋祖知道他已有悟入,于是,便招呼迦葉來到身邊,并讓出座凳的一半請迦葉上座。迦葉堅辭,但釋祖強請他入座,并讓他當眾演說自己的悟識。
迦葉在釋祖不斷的激勵和鉗錘之下,終于心無滯礙,胸臆廓然。一天,釋祖在靈鷲山上演法,說到關鍵之處,他持花示眾,無人能懂,唯有迦葉會意地微笑,與佛祖心契意合。于是,釋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p>
從此,迦葉得佛祖的心法,創(chuàng)教外別傳的心宗,即禪宗;他的第二十八世弟子達摩西來,成為在東土開宗立說的始祖,傳到六祖慧能之后,禪宗在大唐的土地上開花結果,成為中國佛教的主要流派;特別是分座的傳統(tǒng),一直在禪林中流傳;可以這樣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傳統(tǒng),才讓禪宗時至今日已歷1500余年而長盛不衰……
深得禪家分座妙諦的最值得稱頌之人當數歐陽修。當蘇軾還是一個進京趕考的學子之時,歐陽修已是文名滿天下的主考官了。但是,當他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之后,驚呼奇才。有人對歐公說:“此人年輕,應該壓他七分,以免與你爭鋒?!睔W陽修說:“我自當讓他七分才是,遇到這樣的大才,我就是退休為他讓出一條路來也不為過啊!”
后來,蘇軾在歐公的提攜之下,果然文章詩賦震動朝野。歐陽修分座與蘇軾之舉,不但沒有掩其文章的風流,反而是雙星齊輝,光耀千古,成為中國文壇上的一段不朽的人間佳話。
分座,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氣度和識宇,大胸懷、大氣象、大智慧之人,他們的得道,往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得道;他們追求卓越,往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成就卓越;他們筑夢輝煌的人生,往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有輝煌之夢可筑!
如果說割席分座是為表現涇渭分明之意的話,那么,讓凳分座之舉,才更能彰顯人性的偉大和智慧的深遠!
(摘自《思維與智慧》2017年第9期)